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222076 上传时间:2019-06-1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专题二课时跟踪检测(二)夏本纪(含解析)苏教版选修《史记》选读.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夏本纪(时间:40 分钟 满分:56 分)一、基础知识(25 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鲧为人负命毁族,不可 负命:违背命令B等之未有贤于鲧者,愿帝试之 等:等待C于是帝尧乃求人,更得舜 更:又,另D禹为人敏给克勤 克:能解析:选 B B 项,等:比较,衡量。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B于是九州攸同,四奥既居C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D禹辞辟舜之子商均于阳城解析:选 C A 项, “傅”同“敷” ,分布;B 项, “奥”同“墺” ,可定居之地;D 项,“辟”同“避” ,躲开。3下列句子中,加点

2、词语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有能成美尧之事者使居官B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C及山川之便利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选 C A、B、D 三项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C 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4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以告成功于天下 B可种卑湿C等之未有贤于鲧者 D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解析:选 B A、C、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B 项为省略句。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禹之所以要将治水的重任推让给契、后稷、皋陶,是因为他对父亲鲧的死耿耿于怀,深感悲愤。B禹是一个功绩卓著的远古部落首领和帝王的形象,他运用堵截法成功地治理了洪水,造福百姓。C

3、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最终治水成功,平定天下,成为恪尽职守、无私奉献、为民造福的典范。- 2 -D禹“薄衣食,致孝于鬼神”说明禹将治水成功的希望寄托在神灵的身上。解析:选 C A 项,偏离了作者对夏禹的态度及夏禹全力治水的性格品质,从原文看,夏禹对父亲的死深感悲伤,这是夏禹全力治水的动力;B 项,夏禹运用的是疏通法治水;D项,夏禹之所以这样做,是以此坚定自己的决心,不忘先祖的遗志。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天下皆以舜之诛为是。(3 分)译文:_(2)禹为人敏给克勤;其德不违,其仁可亲,其言可信。(4 分)译文:_(3)天下诸侯皆去商均而朝禹。(3 分

4、)译文:_参考答案:(1)天下的人都认为舜对鲧的处置是正确的。(2)禹的为人,办事敏捷而又勤奋;他的品德不违正道,他的仁心人人可亲,他的言语诚实可信。(3)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来朝拜禹。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选择题每小题 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710 题。燕将攻下聊城,聊城人或谗之燕,燕将惧诛,因保守聊城,不敢归。齐田单攻聊城岁余,士卒多死而聊城不下。鲁连乃为书,约之矢以射城中,遗燕将。书曰:吾闻之,智者不倍时而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今公行一朝之忿,不顾燕王之无臣,非忠也;杀身亡聊城,而威不信于齐,非勇也;功败名灭,后世无称焉,非智也。今死生荣辱,贵贱尊卑,此时

5、不再至,愿公详计而无与俗同。且楚攻齐之南阳,魏攻平陆。今秦人下兵,魏不敢东面;衡秦 之势成,楚国之形危;且夫齐之必决于聊城,公勿再计。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为公计者,不如全车甲以报于燕。上辅孤主以制群臣,下养百姓以资说士,矫国更俗,功名可立也。亡意亦捐燕弃世,东游于齐乎?裂地定封,富比乎陶、卫,世世称孤,与齐久存,又一计也。此两计者,显名厚实也,愿公详计而审处一焉。且吾闻之,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故管子不耻身在缧绁之中而耻天下之不治,不耻不死公子纠而耻威之不信于诸侯,故兼三行之过而为五霸首,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桓公朝天

6、下,会诸侯,曹子以一剑之任,枝桓公之心于坛坫之上,颜色不变,辞- 3 -气不悖,三战之所亡一朝而复之,天下震动,诸侯惊骇,威加吴、越。若此二士者,非不能成小廉而行小节也,以为杀身亡躯,绝世灭后,功名不立,非智也。故去感忿之怨,立终身之名;弃忿悁 之节,定累世之功。是以业与三王争流,而名与天壤相弊也。愿公择一而行之。燕将见鲁连书,泣三日,犹豫不能自决。欲归燕,已有隙,恐诛;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喟然叹曰:“与人刃我,宁自刃。 ”乃自杀。选自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有删改注 衡秦:与秦国连横。衡,通“横” 。指六国东西联合共同侍奉秦国。悁(yun):作愤恨之意。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

7、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保守聊城,不敢归 保守:保卫、守住B不耻身在缧绁之中 缧绁:累赘、牵累C名高天下而光烛邻国 烛:照、照耀D欲归燕,已有隙 隙:隔阂,裂痕解析:选 B B 项,缧绁:指牢狱。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B. 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C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D今楚魏交/退于齐而燕救不至/以全齐之兵/无天下之规与聊城

8、/共据期年之敝/则臣见公之不能得也/解析:选 B 据文意, “于齐”宜做后置状语,应放在句末,由此排除 A、D 两项。 “与聊城”明显与下文“共据”关系密切,据此排除 C项。故选 B。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久攻聊城不下,鲁连将写好的信绑在箭上射给城中的燕将。B鲁连指出齐军对聊城势在必得,预见燕将无法继续守城。C鲁连又勾画出燕将班师回国,得以确立功名的美好前景。D管、曹二士的非凡事迹使得燕将羞愧难当,最终只好自杀了。解析:选 D D 项,燕将是因为读过信后感到进退两难、走投无路才决定自杀的。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智者不倍时而

9、弃利,勇士不却死而灭名,忠臣不先身而后君。(4 分)- 4 -译文:_(2)规小节者不能成荣名,恶小耻者不能立大功。(3 分)译文:_(3)欲降齐,所杀虏于齐甚众,恐已降而后见辱。(3 分)译文:_参考答案:(1)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2)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功业。(3)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参考译文:燕将攻克聊城,聊城有人在燕王面前说燕将的坏话,燕将害怕被诛杀,就守住聊城,不敢回(燕国)。齐国田单攻打聊城一年多,士兵们死了很多,却攻打不下聊城。鲁连就

10、写了一封信,系在箭上射进城中,送给燕将。信上说:我听说,明智的人不违背时机而放弃有利的行动,勇士不回避死亡而埋没名声,忠臣不先顾及自己而后顾及国君。如今您发泄一时的气愤,不顾及燕王失去臣子,是不忠诚的;战死身亡而丢掉聊城,威名不能在齐国伸张,是不勇敢的;功业失败而名声破灭,后世不能称许您,是不明智的。如今(是抉择)死生荣辱,贵贱尊卑(的关键时刻),这样的时机不会再来,希望您仔细考虑而不要和俗人一般见识。况且楚国进攻齐国的南阳,魏国进攻(齐国的)平陆。如今秦国派出军队(援助齐国),魏国不敢向东(进军);齐国与秦国连横的局面已形成了,楚国的形势危急。况且齐国一定要在聊城决战,您就不要再考虑了。现在

11、楚魏两国的军队交替着从齐国撤退,而燕国的救兵又没到。齐国全部的兵力对天下别无谋求,(您)如果还要据守已经围困了一年多的聊城,我看您是办不到的。替您考虑,不如保全兵力用来答谢燕国。对上辅佐国君来统率群臣,对下奉养百姓并资助游说之士,矫正国事改变风俗,事业声名都可以建立了。如果没有回归燕国的心志(不)也(可以)抛弃燕国并摒弃世俗的议论,向东投奔齐国吗?(齐国会)割裂土地予以分封,使您富贵得可以和陶、卫一样,世世代代称孤,和齐国长久并存,这也是一种办法。这两种方案,是显扬名声丰厚实惠的好主意,希望您仔细地考虑从而审慎地选择其中一条。我还听说,谋求小节的人不能成就荣耀的名声,以小耻为耻的人不能建立大的

12、功业。从前管仲不以身在牢狱为耻辱,却以天下不能太平为耻辱,不以未能随公子纠去死为耻辱,却以不能在诸侯中显扬威名为耻辱,因此他虽然兼有(犯上、怕死、受辱)三重过失,却辅佐齐- 5 -桓公成为五霸之首,他的名声比天下任何人都高,而他的光辉照耀着邻国。桓公使天下人朝拜,大会诸侯(时),曹沫凭借一把短剑,在坛上逼近桓公的心窝,脸色不变,谈吐从容,多次战败所丢掉的土地一会儿工夫就收回来了,使天下震动,使诸侯吃惊,使鲁国的威名在吴、越之上。像这二位志士,不是不顾全小的名节和廉耻,(而是)认为一死了之,身亡名灭后,功业(就)不能建立,这不是聪明的做法。所以(他们)摒弃一时的愤怒,树立终身的威名;放弃一时的愤

13、怒,奠定世世代代的功业。所以这些业绩和三王的功业争相流传,而名声和天地共存。希望您选择其中一个方案行动吧!燕将看了鲁连的信,哭了好几天,犹豫着不能自断。想要回归燕国,已经产生了嫌隙,怕被诛杀;想要投降齐国,杀死和俘虏的齐人太多了,恐怕降服后被侮辱。(燕将)长长地叹息说:“与其让别人杀死我,还不如自杀。 ”就自杀了。三、语言运用(12 分)11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诸生,古代经考试录取进入中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包括已经在太学里学习的生员。B予告,古代官吏休假制度。官吏休假称“告” ,二千石以上官吏经考课居最高,允许带职休假。一般不得归家,居官不视事。C释褐,褐

14、为粗布衣服,释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到官府任职。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D乐府,秦代以来设立的管理音乐的官署。汉武帝时期扩大乐府规模,从民间搜集大量民歌,后人称“汉乐府” 。乐府也成为诗体名称之一。解析:选 C “后来也指考入各级官办学校学习的生员”错,应为“也指进士及第授官” 。12下列对联与景点对应恰当的一项是(3 分)( )名震寰宇,颠沛一生为公仆;功昭日月,悠悠千古仰遗容隐居以求,行义以达;临事而惧,好谋而成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A武侯祠 太史祠 昭君墓 中山陵B中山陵 昭君墓 太史祠 武侯祠C武侯祠 中山陵 昭君墓 太

15、史祠D中山陵 武侯祠 昭君墓 太史祠解析:选 D 武侯祠与诸葛亮有关,太史祠与司马迁有关,昭君墓与王昭君有关,中山陵与孙中山有关。 “公仆”的意思是公民的仆人,这是现代政治理念中的名词,因此对应- 6 -中山陵;中“隐居以求”说的是诸葛亮躬耕南阳等待明主的事情, “好谋”是诸葛亮的形象特点,因此对应武侯祠;中“青冢”是王昭君的坟冢,和“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杜甫咏怀古迹)中的“青冢”意思一样,因此对应昭君墓;中“幽愁发愤” “著成信史”说的是司马迁,因此对应太史祠。13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6 分)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答:_解析:做这类题,应先弄清例句的句式、逻辑关系、修辞手法等等,再调用知识储备仿写句子。本题所给例句的句式是“平凡是孕育着只要你肯” ,一组句子都围绕“平凡”来写,三个句子构成排比。因此,另写的三句话也要围绕同一话题,构成一组排比句。答案:(示例)微笑是阳光,带给人温暖,只要你肯照耀;微笑是雨露,带给人生机,只要你肯播撒;微笑是春风,带给人融洽,只要你肯吹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