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2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总分:1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分数:2.00)1.教师期待效应(分数:2.00)_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分数:2.00)_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分数:2.00)_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分数:2.00)_5.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分数:2.00)_6.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分数:2.00)_7.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分数:2.00)_8.教育行动研究的
2、特点和意义。(分数:2.00)_2012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解析(总分:16.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分数:2.00)1.教师期待效应(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师期望效应又叫“皮格马利翁效应”:也叫“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教授等人带着一个实验小组走进一所普通的小学,对校长和教师说明要对学生进行“发展潜力”的测验。他们在 6 个年级的 18 个班里随机地抽取了部分学生,然后把名单提供给任课老师,并郑重地告诉这些老师,名单中的这些学生是学校中最有发展潜能的学生,并再三嘱托教师在不告诉学生本人的情况下注意长期
3、观察。8 个月后,当他们回到该小学时,惊喜地发现,名单上的学生不但在学习成绩和智力表现上均有明显进步,而且在兴趣、品行、师生关系等方面也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一现象被称为“期望效应”,后来又被教育界的人称为“教师期望效应”。 教师期望效应是一种激发个人的心理潜力、提高学习效果的暗示手段。它运用了暗示在心理态度的建立与习惯的养成方面的作用。)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2,分数:4.00)2.奥苏伯尔关于学习的性质和学习的分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奥苏伯尔着重讨论了认知领域知识的学习。他根据两个维度,对认知领域的学习进行了分类。一个维度是学习进行的方式,即是接受还是发现,另一个
4、维度是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即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这两个维度互不依赖,彼此独立。并且,每一个维度都存在许多过渡形式。如接受学习可以分为机械的接受学习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发现学习也可以分为机械的发现学习和有意义的发现学习。)解析:3.教育研究的一般过程。(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研究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采用多种方法去认识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创造性认识活动。一般来说,教育研究的过程一般分为 6 个阶段。 (1)选题阶段。选定课题包括提出问题和确定课题。首先要判断问题本身的理论价值或应用价值;进而考虑研究人员的研究实力和学术兴趣;最后还须考虑资料、仪器、设备等
5、物质条件。 (2)研究设计阶段。研究计划的设计是整个研究工作中的重要一步。研究设计是否合理完善,不仅直接影响研究的预定目标能否实现,影响研究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科学性。 (3)搜集资料阶段。为了完成研究课题,必须形成对客观存在的有关事实的科学认识。因此,应运用多种方法来搜集和获取资料。在教育研究中用来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有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测验法等。 (4)整理与分析资料阶段。此阶段主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资料搜集后要进行整理分析,最关键的问题是形成科学事实,即把分析研究的结果归纳成几条原理、原则或者对其做出事实判断。 (
6、5)撰写研究报告阶段。对教育研究的总结是指对研究课题的选择,研究设计,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以及研究结论的形成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概括,在此基础上按规范撰写科研论文或研究报告,以展示科研成果。 (6)总结与评价阶段。总结和评价是研究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评价首先要对研究成果的学术水平和应用价值进行鉴定,其次要对研究活动的科学性进行评估。)解析:三、论述题(总题数:5,分数:10.00)4.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成就动机理论,问题的难度系数为50时,挑战性与胜任力同在,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根据作
7、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是总成正比的,根据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对于简单、容易的任务,尽量让学生集中注意力、紧张一些;对于复杂、困难的任务,则要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气氛。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习动机。不恰当的评定会有消极的作用,如使学生过分关注结果,抑制内在动机等。因此,在评定时应该注意:要用评定表示进步的快慢,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加上恰当的评语。 (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根据三条原理:奖励能激发动机,惩罚则不能;滥用外部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奖惩影响成就目标的形成;表
8、扬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个人,态度要真诚,要强调学生的努力。 (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 (6)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外部动机作用为辅。 (7)适当地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指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有时候,积极比正确更重要,尤其是差生,引导其将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不足,而不是能力不足。 (8)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9)注意内外部动机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 (10)加强自我效能感。引起和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此我们要做好三个方面:直接经验训练;间接经验训练;说服教育。)解析:5.学生评价理论和实践的当代走向。(分数:2
9、.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加强学生评价的理论研究。学生评价理论能鉴别出最重要的评价因素,为系统地、相互联系地开展评价工作提供基本的准则,并通过有关的评价观点、经验性信息整合为一整套的思维框架。毫不夸张地说,丰富发达的评价理论必将有力地推动评价实践的发展。 (2)教学评价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评价不是为了揭示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展示个性、追求卓越、谋求发展。评价的实质是“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 (3)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把课程与教学评价对象扩大为包括课程开发过程的评价、教师组织实施的评价、学生才能的评价、学业成绩的评价、课程决策与管理成效
10、的评价等方面。即使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也不是只注重知识和对知识的机械记诵,或只重结果,而是全面关注学生的态度、能力、创新意识,关注学习的过程。 (4)重视量化评价方法和质性评价方法的结合。量化评价方法科学、客观,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现代课程评价体系的建立,但不能测量一些难以量化的、丰富的内容,如鉴赏力、创造力等。质性评价方法较好地弥补了量化评价方法的不足,是对量化评价方法的一种反思批判和革新。从根本上讲,质性评价方法是为了更逼真地反映教育现实。 (5)教学评价功能的转变。从重视鉴定质量、区别优劣、选拔淘汰转向重视诊断、反馈、激励、改进,即强调教学评价的教育性功能,强调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主动
11、、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教学评价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向综合性、多元性、发展性发展,是辩证的、多样综合的过程。)解析:6.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是性质不同的两种功能。 (1)教育的个体功能就是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的内部发生的,也叫作教育的本体功能或固有功能。 (2)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教育的衍生功能,也叫作工具功能,即教育对社会生产、科技、经济、政治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3)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一方面,要
12、看到教育的个体功能是社会功能衍生的前提和基础,如果教育都谈不上促进人的发展,那么个体也不会对社会做出贡献,就更谈不上教育对社会的功能了;另一方面,教育的社会功能对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发挥起制约作用。当社会动荡不安时,如十年“文革”,教育会受到破坏,使人的发展处于绝对不利的局面。因此,教育的个体功能的发挥确实依赖于教育的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解析:7.当代教师素养的构成。(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1)高尚的师德。 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2)宽厚的文化素养。教师要对自己所教专业知识融会贯通,能
13、从整体上系统把握教学内容,这样才能深入浅出,高瞻远瞩,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3)专门的教育素养。 教师要有教育理论素养,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去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教育能力素养,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能力: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引导与创新能力。教育研究素养,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
14、健康水平。因此,教师应该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心理素质体现在心理活动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指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忍不拔的毅力等。)解析:8.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和意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情境中,教育实践工作的参与者与教育理论研究工作者结合起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或提高教师素质的一种方法,是指通过研究真实的学校教育的过程与情境,以提高自己的教育行动质量与教育行动效率为目的的研究模式。它一方面旨在提高教育实践者自身的专业判断能力与教育问题的洞察力;另一方面也为优化教学实践提供具体策略。 (1)教育行动研究的特点。
15、为教育行动而研究。这是行动研究的目的(与传统研究“为理论建构而研究”的研究目的相对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解决教育行动中的实际问题。二是提高教育行动的效率,即将教育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为课题,设计出解决方案,并逐个实施,达到解决问题、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及时性。三是提高教师的教育行动能力与素养。 对教育行动的研究。它指出了教育行动研究的主体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教育行动研究要求教育一线人员即教育实践工作者要参与研究,对自己从事的实际工作进行反省,在反思中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在教育行动中研究,即由教育行动者研究。这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情境,一方面要求研究关注研究情境的特殊性;另一方面要证明行动的过程是努力提高行动效率、改善行动质量、提高自我行动能力的过程。 (2)教育行动研究的意义: 解决教育实际问题,提高教育质量; 可以使课程、教学和教师真正融为一体; 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增强教师职业价值感; 有利于教师积累实践经验。)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