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叙事性作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意象(或称“审美意象”)的分类及其特征。(2006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3.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谈自己的认识。(2003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0,分数:40.00)4.文学意境(2009 年
2、中国传媒大学考题、2004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2007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5.意象(2011 年河南师范大学考题、2011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6.意象与意境(2003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7.原始意象(2012 年复旦大学考题)(分数:2.00)_8.文学形象(2012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9.叙事的构成(1 999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0.文学的叙事(2006 年江西财经大学考题)(分数:2.00)_11.情节(2011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
3、0)_12.情节和故事(2000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3.讲述与展示(2003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4.行动元与角色(200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5.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2007 年兰州大学考题)(分数:2.00)_16.叙事时间(亦称“文本时间”)(2006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17.叙述角度(1999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8.视角(2007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19.叙事观点(2001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0.叙述动作(2005 年南京师范
4、大学考题)(分数:2.00)_21.叙述者的声音(2004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2007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22.深层结构(2012 年复旦大学考题)(分数:2.00)_23.事件(2011 年河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12,分数:24.00)24.请你谈谈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2004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5.结合作品论述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2007 年兰州大学考题)(分数:2.00)_26.你怎样看待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2007 年中山大学考题)(分数:2.00)_27.请以林黛玉或阿 Q 为例,谈文学形
5、象的魅力。(2009 年华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28.如何理解典型、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2009 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分数:2.00)_29.简述文学意境的特征。(2008 年山东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30.你认为意境是什么?试举例说明文学意境的特征。(2006 年湖南大学考题)(分数:2.00)_31.文学形象的特征是什么?(2011 年河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32.结合具体文学作品,分析意境的特点。(2012 年广西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33.举例说明叙事性作品的“情节”与“人物”这两个概念的主要内涵。(2008 年湖南大学考题
6、)(分数:2.00)_34.叙述角度的转换对于阅读有何意义?(2008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35.简述结构的一般原则。(2012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叙事性作品)历年真题试卷汇编 1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论述题(总题数:3,分数:6.00)1.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审美意象是指对象的感性形象与自己的心意状态融合而成的蕴于胸中的具体形象,有以下五个基本特征。 第一,意象的本
7、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做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下面以波德莱尔的天鹅为例。“一只从笼中逃出的天鹅,把嘴向一条干涸的小溪伸去。它心里怀念着故乡的美丽的湖泊,说道:水啊,你何时才流?雷啊,你何时才响?这不幸的怪物几次伸长抽搐的脖子,望着无情的天空,向上帝吐出它的诅咒”。诗人写的是天鹅,但令我们想到的是人类的处境,天鹅逃出牢笼,依然陷入困境,记忆中美丽的家园不复存在。天地之下,没有它的容身之地,它只能无助地向着冥冥中不知何处的上
8、帝发出它的诅咒。这岂不是现代人心灵感受的象征?人类自产生以来,为获得生存的自由与自然进行着不懈的斗争,但是,随着人类一步步地战胜和控制自然,人类也同时一步步地走向生存的绝境,是应该诅咒上帝呢,还是应该诅咒人类本身呢?这确实是个难解的哲学问题。波德莱尔对人类命运的诗意沉思浓缩到了天鹅这一形象上,使之成为表意之象。 第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意象的尺度。一般说来,意象的哲理性并不直接说出
9、,而是通过形象的象征或暗示来达到的。象征的“形象“实际上是含有某种意义的载体。比如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大甲虫的形象与形成过程和“人变成非人”的哲理意义相对应,这个形象引导我们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它,而不是局限于形象本身。结合里尔克的豹来体会文学意象的象征性。“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缠得这般疲惫,什么都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铁栏杆后边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围绕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表面看来,这首诗描写了关在笼子中豹子的客观形象,牢固的铁笼、慵懒的脚步、困顿的眼神,这笼中的困兽没有昔日强悍的英姿。我们感受到某
10、种焦灼的情绪和某种绝望而不甘的心情。豹这一形象引起我们的共鸣,穿梭于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被自身不断膨胀的物欲和日益庞大的机制组织所控制,像困兽一般,只能无奈地望着那封锁自由的铁笼。诗人通过豹子这一形象隐喻人类所面临的生存困境。象征主义诗人马拉美说:“诗写出来就是叫人一点一点地去猜想,这就是暗示,即梦幻,这就是这种神秘性的完美的应用,象征就是由这种神秘性构成的,一点一点地把对象暗示出来,用以表现一种心灵状态,反之也是一样,先选定某一对象,通过一系列的猜测探索,从而把某种心理状态展示出来。” 第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
11、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荒诞性本义指违反常性常理,显得荒谬可笑。现代派文学创作理论和创作风格千奇百怪,但大都采用荒诞变形的方式显现出非理性和反传统特征。如卡夫卡笔下的大甲虫。此外,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描写两个流浪汉在无望地等待戈多,从表面上来看,剧情是违反常理的,现实生活中等人、接人都会有一个明确的目的,一个明确的结果,但人们领略到,在其荒诞的面貌下,正是西方荒诞世界的反映。剧中的一句“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揭示出等待的虚妄和希望的渺茫。
12、总之,形象上怪诞、生活逻辑上的不可理喻是古今意象的一般特征。 第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用艾略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一点一点地去猜想“(马拉美语)。 第五,求解性与多义性的审美特征。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由于象征意象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真理和观念,那么对象征意象的审美过程变成了不断追问的审美鉴赏过程。通过思索和求解,读者可以慢慢领悟意象所负载的某些观念和哲理。如北岛的诗歌迷途:“沿着鸽子的哨音,我
13、寻找你,高高的森林挡住天空,小路上,一颗迷途的蒲公英,把我引向蓝灰色的湖泊,在微微摇晃的倒影中,我找到你,那深不可测的眼睛。“读这首诗,我们感到一种迷离和恍惚。“我”究竟在寻找什么,很难下定论。“哨音“似乎带着某种美好的呼唤,心中某种信念和敬仰,然而“森林”挡住了追寻的道路,这森林是什么呢?是权威,是传统,还是内在的怯懦?我们不知道。我恍惚的迷途却有蒲公英的相伴,这蒲公英是什么呢?是理想,还是某种邪恶的力量?那深不可测的眼睛为什么存在于美丽却虚幻的倒影中?读者在欣赏中会不懈地在求解过程中找到答案。最终的结局诚如叔本华描述的那样:“保持纯粹的观念状态,忘我于这个关照之中,从而完全忘了自己。”同时
14、,象的意义是靠“象”呈现的,作者的意思并没有直接说出,全靠接受者去求解、去猜想,于是接受者的结论必然众说纷纭,有时竟与原意南辕北辙,这就出现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说法,主要便是针对象征意象而言的。关于“春风“在不同作家的诗歌中,表现不同的含义。如杜甫的绝句慢兴九首之六中的“苍苔浊酒林中静,碧水春风野外昏”,诗中的“春风”是描述性意象。李白劳劳亭中的“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诗中的“春风”是一个象征离别的意象。李白的春思中“春风不相识,何事人罗帏”,诗中的“春风”是一个象征爱情的意象。春夜洛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人春风满洛城”,诗中的“春风“是一个象征思乡的意
15、象,此外,在他那首清平调词三首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花浓”中的“春风“是一个象征貌美的意象。“春风”可以给予不同的情感,表达不同的含义,这可以体现文学意象的多义性。)解析:2.意象(或称“审美意象”)的分类及其特征。(2006 年华中科技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审美意象的分类是在观念意象的高级形态中进行的,从表意的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其显著特征在于有故事情节,此类意象常见于叙事性作品。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这类意象
16、,以它整体的或单个的形象特征,直接暗示和象征着某些观念或哲理。 审美意象的特征有五个: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 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做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
17、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用艾略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一点一点地去猜想”。第五,鉴赏的特征的求解性与多义性。其鉴赏的过程乃是
18、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由于意象的意义是靠“象”来呈现的,作者的意思并没有直接说出,全靠接受者去求解、去猜想,于是接受者的结论必然众说纷纭,有时竟与原意南辕北辙,这就出现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这种现象虽说人们在欣赏意境、典型时也有所存在,但在意象更突出。中国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说法,主要便是针对象征意象而言的。这一特点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解析:3.文学意境?文学意境的基本表现?对今天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前人对意象的几种见解?谈自己的认识。(2003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境是抒情作
19、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是审美意象所系、审美情感所在的最高审美境界;充分表现为言与意、形与神、实与虚、显与隐、景与情、含蓄与明朗等一系列的矛盾对立运动。意境的基本表现有:其一,情景交融。南宋范唏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
20、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文本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不但有象中象、韵中韵、味中味,而且还有层出不穷的“象外之象“、“味外之味”和“韵外之韵”,让你咀嚼不尽。第四,意境的本质特征生命律动是从更深层面来看待意境,即指意境能展示生命本身的美。生命本身的美在于有规律、有节奏的运动,是
21、一种心灵的律动,呈现为一种动态的美。 意象的四种涵义:(1)心理意象:即表象。指在知觉基础上所形成的呈现于脑际的各种感性形象。 (2)内心意象:即人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构想的、新生的、超前的意向性设计图像,是人内心的一种创造,在文学创作中表现为艺术构思所形成的心中之象。 (3)泛化意象:即文学文本中出现的一切艺术形象的统称。文学文本中的形象,包括典型、意境都是意象,这是一种泛化的意象,把文学文本中的形象叫意象是为了和生活形象相区别。 (4)观念意象:也可称为象征意象,也就是我们在此所讲的“意象”,是指通过形象表达一种哲理、一种观念、具有象征的特点,是表意性文学文本理想的高级形态。 意象是中国首创
22、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审美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审美意象的表现特征是象征性;审美意象的形象特征是荒诞性;审美意象的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审美意象的鉴赏特征是求解性和多义性。 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 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做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
23、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这一点不论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用艾略
24、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一点一点地去猜想”(马拉美语)。由此形成了意象第五个特征,即鉴赏的特征的求解性与多义性。其鉴赏的过程乃是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由于意象的意义是靠“象“来呈现的,作者的意思并没有直接说出,全靠接受者去求解、去猜想,于是接受者的结论必然众说纷纭,有时竟与原意南辕北辙,这就出现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这种现象虽说人们在欣赏意境、典型是也有所存在,但在意象更突出。中国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20,分数:40.00)4.文学意境(2009 年中国传媒大学考题、2
25、004 年东北师范大学考题、2009 年陕西师范大学考题、2007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意境是指抒情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如果典型是以单个形象而论的话,意境则是由若干形象构成的形象体系,是以整体形象出现的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 刘熙载曾把意境分为四类,即“花鸟缠绵”、“云雷奋发”、“弦泉幽咽”和“雪月空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出一种意境的分类方法,即“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指那种感情比较直露、倾向比较鲜明的意境,如杜甫的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草本不含泪,鸟儿也不会因人的
26、离别惊心,只因诗人痛苦不堪,所以都有了人的情感色彩,这就是“有我之境”。“无我之境”并不是指作者不在意境画面中出现,而是指那种情感比较含蓄、不动声色的意境画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是“无我之境”,作者自己虽出现在画面中,但他的情感却藏而不露,一切让读者自己从画面中去体会。因此“无我之境”,只是情感不外露,而不是没有情感和倾向,“无我”只是就表面境象而言的。 文学意境有三个特征:其一,情景交融。南宋范唏文首先发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他说:“情景相融而莫分也。”意思是说意境中有两大元素。情和景是交融在一起分不开的。清代思想家王夫之也说过,“景中生情,情中含景“。这是意境的表现方法特征
27、。其二,虚实相生。是说意境一般是由虚境和实境构成,实境是指逼真存在的景、形、境,虚境则是指由实境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的空间。虚境是实境的升华,它体现着实境创造的意向和目的,在意境结构中处于灵魂和统帅的地位;但虚境不能凭空产生,还必须靠实境的具体描绘来体现,是艺术表达的重心。由于虚境要通过实境来表现,实境要在虚境的统摄下来加工,这就形成了意境的虚实相生的结构特征。其三,韵味无穷。所谓“韵味”,是指意境中所蕴含的那种咀嚼不尽的美的因素和效果。意境结构的多层次和文学文本意蕴的多侧面,其中包含有情、理、意、韵、趣、味等多种因素,共同形成了意境的韵味无穷的审美特征。意境的这三种基本特征集中地表达了中华民
28、族抒情文学的审美理想,从而使它具有与典型、意象不同的相对独立性,成为二者不可代替的人类审美理想的表现形态之一。)解析:5.意象(2011 年河南师范大学考题、2011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象,这里主要指审美意象,是文学形象的高级形态之一,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意象是中国首创的一个审美范畴。它的最早源头可以上溯到周易系辞。其特征有:其一,意象的本质特征是哲理性。中国古代把意象看成是表达“至理”的手段,20 世纪现代派文学艺术也把表达哲理和观念看做是意象创造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这就决定
29、意象从本质上讲,就是“表意之象“;反之,也就不能称之为意象,更不能称为审美意象了。其二,意象的表现手法特征往往在于象征性。这里所说的“象征“是一种狭义的象征。也就是说,意象实际上已成为某种“意义”的载体。这种形象“并不直接就它本身来看,而是就它所暗示的一种较广泛、较普遍的意义来看”(黑格尔语)。于是象征也成了判定一个形象是否意象的尺度。其三,意象的形象特征往往具有荒诞性。中外文论都已揭示了意象往往是一种有悖常规的形象,它的外在形态的荒诞奇怪和内在事理的有悖常理构成了“荒诞”的双重内涵。意象一般都是通过形象上的“愈出愈奇“和事理上的“不可思议“引起人们的思考。即使有的意象不具有外在的荒诞性,也必
30、然含有某种内在的荒诞性。所以,“荒诞”是审美意象很普遍的特征。其四,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是意象的思维特征。这一点不论是在创作中还是在鉴赏中,都表现得很充分。在创作时,物象的选择和形象的设计,都是在严格的抽象思维的制约下进行的。用艾略特的话来说即为思想寻找“客观对应物”。在鉴赏时则表现为要从意象“一点一点地去猜想”(马拉美语)。由此形成了意象第五个特征,即鉴赏的特征的求解性与多义性。其鉴赏的过程乃是审美求解的过程,即从意象特征出发,“猜”出它的立意来,从具象到抽象。由于意象的意义是靠“象”来呈现的,作者的意思并没有直接说出,全靠接受者去求解、去猜想,于是接受者的结论必然众说纷纭,有时竟与原意南辕
31、北辙,这就出现了意象的多义性特征。中国汉代董仲舒提出的“诗无达诂”的说法,主要便是针对象征意象而言的。这一特点在西方现代派文学艺术中表现得更为明显。)解析:6.意象与意境(2003 年华中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象是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以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即为艺术典型。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是抒情作品中呈现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及其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首先,意象是一个个表意的典型物象,是主观之象,是可以感知的、具体的;意境是一种境界和情调,它通过形象表达或诱发,
32、是要体悟的、抽象的。其次,意象创造是意境创造的基础和前提。意象或意象的组合构成意境,意象是构成意境的手段或途径。正确地把握二者都需要想象。)解析:7.原始意象(2012 年复旦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原始意象,荣格提出的基本思想之一,原始意象是存在于无意识中的原始图像,但并不是来源于个人的经历,按荣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以来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世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解析:8.文学形象(2012 年湖南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
33、案:(正确答案:文学形象是读者在阅读文学言语系统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动人的生活图景。)解析:9.叙事的构成(1 999 年北京师范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叙事(narration),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文学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 叙事一词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第二是叙述话语
34、,即叙事作品中使故事得以呈现的陈述语句本身,第三是叙述动作,即作为一种行为而存在的支配叙述话语的“叙述”本身。 叙述内容主要有故事、结构和行动三部分。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故事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行动是推动事件进展的直接原因,对于叙事内容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叙述话语包括时间和视角两个方面:时间则涉及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所谓“文本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
35、决定的。一般分为: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 叙述动作,即“叙述”行为本身。叙述动作以各种方式影响着读者的态度和评价。在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叙述是个双向的活动,离开了叙述接受者的特定条件,这种双向活动就不会发生,作者所期待的阅读活动也就落空了。)解析:10.文学的叙事(2006 年江西财经大学考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叙事(narration),简单地说,就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过程。文学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即人的社会行为及其结果。文学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是一种审
36、美意识形态。文学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质既制约着叙事的内容,也制约和影响着叙事的形式。文学叙事由三方面构成: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和叙述动作。 第一方面是叙述内容,指构成一段叙述话语主题的故事内容,即被讲述的故事,包括事件、人物、场景等等。叙述内容主要有故事、结构和行动三部分。叙事就是讲故事,从这个意义上讲,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故事。故事包括事件、情节、人物和场景。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故事,而内容的存在形态则是结构。行动是推动事件进展的直接原因,对于叙事内容的分析有重要意义。 第二方面是叙述话语,即叙事作品中讲述故事的语句。话语不仅影响叙述内容,而且影响着对叙事的接受。叙述话语包括时间和视角两个方面:时间则涉及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所谓“故事时间”,是指故事发生的自然时间状态;所谓“文本时间”,则是故事内容在叙事文本中具体呈现出来的时间状态。视角是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视角的特征通常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一般分为: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 第三方面是叙述动作,即产生出叙述话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