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hopesteam270 文档编号:292613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68.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4届江苏扬州宝应中南片七所学校初三 12月月考数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如右图,数轴上点 N表示的数可能是(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N在 3和 4之间, , ,其余都小于 ,故选 D 考点:实数与数轴 如图,在 ABC中, ACB 90o, AC BC,分别以 AB、 BC、 CA为一边向 ABC外作正方形 ABDE、 BCMN、 CAFG,连接 EF、 GM、 ND,设 AEF、 BND、 CGM的面积分别为 S1、 S2、 S3,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S1 S2 S3 B S1 S2 S3 C S1 S3 S2 D S2 S3 S1 答案: A

2、试题分析: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 a、 b、 c, 分别以 ABC 的边 AB、 BC、CA为一边向 ABC外作正方形 ABDE、 BCMN、 CAFG, AE=AB, ARE= ACB, EAR= CAB, AER ACB, ER=BC=a, FA=b, S1= , S3= ,同理可得 HD=AR=AC, S1=S2=S3= 故选 A 考点: 1解直角三角形; 2三角形的面积 对任意实数 ,多项式 的值是一个( ) A正数 B负数 C非负数 D无法确定 答案: B 试题分析: = , , , ,故选 B 考点:配方法的应用 如图 BC是 O的直径, AD切 O于 A,若 C=40,则 DAC

3、的度数是( ) A 50 B 40 C 25 D 20 答案: A 试题分析: BC是 O的直径, B+ C=90= BAC, C=40, B=50, AD切 O于 A, B= DAC, DAC=50故选 A 考点: 1切线的性质; 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如下图是根据某班 40名学生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那么关于该班 40名学生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小时)的说法 错误 的是( ) A极差是 13 B中位数为 9 C众数是 8 D超过 8小时的有 21人 答案: A 试题分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即 8; 而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由中位

4、数的定义可知,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9; 极差就是这组数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107=3; 锻炼时间超过 8小时的有 14+7=21人 所以,错误的是第一个 故选 A 考点: 1极差; 2条形统计图; 3中位数;众数 顺次连接四边形 ABCD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 EFGH ,要使四边形 EFGH是矩形,应添加的条件是( ) A AD BC B AC= BD C AC BD D AD=AB 答案: C 试题分析:顺次连接四边形 ABCD各边中点得四边形 EFGH,要使四边形EFGH是矩形,可以添加的一个条件是 AC BD理由如下:如图,连接 AC、BD E、 F、 G、 H 分别为四边形 ABCD

5、 各边的中点, EF AC, HG AC,EH BD, FG BD, EF HG, EH FG, 四边形 EFGH是平行四 边形 AC BD, EF AC, EH BD, EF EH,即 FEH=90, EFGH为矩形故选 C 考点:中点四边形 两圆半径分别为 4和 6,圆心距为 2,则两圆位置关系为( ) A外离 B内切 C外切 D相交 答案: B 试题分析: 两圆的半径分别为 4和 6,圆心距为 2,又 64=2, 两圆的位置关系是:内切故选 B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关于 的方程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 k的值为( ) A B C 1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关于 的方程 有两个相

6、等的实数根, =,解得; ,故选: D 考点:根的判别式 填空题 如图,在矩形 ABCD中,截去一个正方形 ABFE后,使剩下的矩形对开后与原矩形相似,那么原矩形中 AD: AB= 答案: 1或 试题分析: ABFE是正方形, AB=EF=AE, 矩形 GFCH和矩形 EGHD全等, EG=DH=GF=HC,设 ED= , EG= , AD= , AB= , 矩形ABCD和矩形 EGHD相似, 或 , 当 时, ,解得: , AD: AB= , 当 时,解得: , AD: AB= ,故答案:为: 2: 1或 考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如图, O中,直径 MN=10 ,正方形 ABCD四个顶点分别

7、在半径 OM、OP以及 O上,并且 POM = 45,则 AB长为 答案: 试题分析: POM=45, DCO=90, DOC= CDO=45, CDO为等腰直角三角形,那么 CO=CD连接 OA,可得到直角三角形 OAB, AB=BC=CD=CO, BO=BC+CO=BC+CD=2AB,那么 AB2+OB2=52, AB2+( 2AB) 2=52, AB的长为 考点:正多边形和圆 用一个圆心角 90,半径为 8的扇形纸围成一个圆锥,则该圆锥底面圆的半径为 答案: 试题分析:扇形的弧长是: ,设底面半径是 ,则 ,解得故答案:是: 2 考点:圆锥的计算 已知扇形的圆心角为 30,面积为 2,则

8、扇形的弧长是 答案: 试题分析: , , ,整理得 ,解得,将 代入 ,得 l=,故答案:为 考点:弧长的计算 如图, AB是 O直径, D = 35,则 BOC= 度 答案: 试题分析: D=35, AOC=2 D=352=70, AOC+ BOC=180, BOC=18070=110,故答案:为: 110 考点:圆周角定理 已知四边形 ABCD中, A= B= C=90,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 . 答案: AB=BC(答案:不唯一 ) 试题分析:添加的条件是 AB=BC理由是: A= B= C=90, 四边形ABCD是矩形, AB=BC, 矩形 AB

9、CD是正方形,故答案:为: AB=BC 考点:正方形的判定 若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的取值范围是 答案: 且 试题分析: 关于 的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 ,解得: , 方程 是一元二次方程, , 的范围是: 且 故答案:为: 且 考点: 1根的判别式; 2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如果一组数据 6、 4、 2、 x的平均数为 5、那么它的标准差为 答案: .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 6+4+2+x) 4=5, x=20642=8, 方差 S2= ( 65) 2+( 45) 2+( 25) 2+( 85) 2=5, 而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所以标准差为

10、故填 考点: 1标准差; 2算术平均数 一元二次方程 一根为 0,则 a= 答案: . 试题分析:把 代入一元二次方程 ,得到 ,解得 , , ,即 ,故答案:为: 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的绝对值是 答案: . 试题分析: 的绝对值是 故答案:为: 考点:实数的性质 计算题 计算: ( 1) ( 2) 答案:( 1) ;( 2) 试题分析:( 1)根据乘法法则分别进行计算;先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再分别进行相乘即可求出答案:; ( 2)分别根据 0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法则及绝对值的性质计算出各数,再根据实数混合运算的法则进行计算即可 试题:( 1)原式 = ; ( 2)原式 = 考点: 1

11、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2实数的运算; 3零指数幂; 4负整数指数幂 解答题 如图,在以 O为圆心的两个同心圆中, AB经过圆心 O,且与小圆相交于点A与大圆相交于点 B小圆的切线 AC与大圆相交于点 D,且 CO平分 ACB ( 1)试判断 BC所在直线与小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2)试判断线段 AC、 AD、 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 3)若 AB=8cm, BC=10cm,求大圆与小圆围成的圆环的面积(结果保留 ) 答案:( 1) BC所在直线与小圆相切,理由见试题;( 2) BC=AD+AC,理由见试题;( 3) 16 cm2 试题分析:( 1)只要证明 OE垂直 BC

12、即可得出 BC是小圆的切线,即与小圆的关系是相切; (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 Rt OAD Rt OEB,从而得出 EB=AD,从而得到三者的关系是前两者的和等于第三者; ( 3)根据大圆的面积减去小圆的面积即可得到圆环的面积 试题:( 1) BC所在直线与小圆相切 理由如下:过圆心 O作 OE BC,垂足为 E; AC是小圆的切线, AB经过圆心 O, OA AC;又 CO平分 ACB, OE BC, OE=OA, BC所在直线是小圆的切线; ( 2) AC+AD=BC理由如下: 连接 OD AC切小圆 O于点 A, BC切小圆 O于点 E, CE=CA; 在Rt OAD与 Rt O

13、EB中, , Rt OAD Rt OEB( HL), EB=AD; BC=CE+EB, BC=AC+AD; ( 3) BAC=90, AB=8cm, BC=10cm, AC=6cm; BC=AC+AD, AD=BCAC=4cm, 圆环的面积为: S=( OD) 2( OA) 2=( OD2OA2),又 OD2OA2=AD2, S=42=16( cm2) 考点: 1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勾股定理 某超市销售一批羽绒服,平均每天可售了 20件,每件盈利 40元,为扩大销售增加盈利,超市决定适当降价,如果每件羽绒服降阶 5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 10 件,如果超市要保证平均

14、每天要盈利 1200 元,同时又要顾客得到实惠,那么每件羽绒服应降价多少元?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可设每件羽绒服应降价 x元,因为每件羽绒服降阶 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 2件,所以降价后每件可盈利( 40x)元,每天可售( 20+2x)件,又因平均每天要盈利 1200元,所以可列方程( 40x)( 20+2x) =1200,即可求解 试题:设每件羽绒服应降价 x元,依题意得:( 40x)( 20+2x) =1200,整理得: x230x+200=0,解得: x1=10; x2=20;为了使顾客多得实惠,所以要尽量多降价,故 x取 20元 考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 2销售问题 如图:在正

15、方形 ABCD中,点 P、 Q是 CD边上的两点,且 DP=CQ,过 D作 DG AP于 H,交 AC、 BC分别于 E, G, AP、 EQ 的延长线相交于 R. ( 1)求证: DP=CG; ( 2)判断 PQR的形状,请说明理由 . 答案:( 1)证明见试题;( 2) PQR为等腰三角形,理由见试题 试题分析:( 1)正方形对角线 AC是对角的角平分线,可以证明 ADP DCG,即可求证 DP=CG ( 2)由( 1)的结论可以证明 CEQ CEG,进而证明 PQR= QPR故 PQR为等腰三角形 试题:( 1)在正方形 ABCD中, AD=CD, ADP= DCG=90, CDG+ A

16、DH=90, DH AP, DAH+ ADH=90, CDG= DAH, ADP DCG, DP, CG为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DP=CG ( 2) PQR为等腰三角形理由如下: CQ=DP,由( 1)的结论可知, CQ=CG, QCE= GCE, CE=CE, CEQ CEG,即 CQE= CGE, PQR= CGE, QPR= DPA,且( 1)中证明 ADP DCG, PQR= QPR,所以 PQR 为等腰三角形 考点: 1正方形的性质;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在直径为 650m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 截面如图所示,若油面宽AB=600mm,求油的最大深

17、度 答案: mm 试题分析:先过点 O作 OD AB于点 D,交 于点 F,连接 OA,有垂径定理可求出 A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求出 OD的长,进而可得出 DF的长 试题:过点 O作 OD AB于点 D,交 于点 F,连接 OA, AB=600mm, AD=300mm, 底面直径为 650mm, OA= 650=325mm, OD=125mm, DF=OFOD= 650125=200mm故油的最大深度为 200mm 考点:垂径定理的应用 先阅读,后回答问题: x为何值时 有意义? 解:要使 有意义需 0, 由乘法法则得: 或 , 解之得: x1 或 x0, 即当 x1 或 x0时, 有意义。

18、 体会解题思想后,解答, x为何值是 有意义? 答案: 或 试题分析:根据题目信息,列出不等式组求解即可得到 x的取值范围 试题:要使有意义需 ,由乘法法则得 或 ,解之得: 或 ,即当 或 时, 有意义 考点: 1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2阅读型 经市场调查,某种优质西瓜质量为( 50.25) kg的最为畅销 .为了控制西瓜的质量,农科所采用 A、 B两种种植技术进行试验 .现从这两种技术种植的西瓜中各随机抽取 20颗,记录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 kg): ( 1)若质量为( 50.25) kg的为优等品,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表: 优等品数量(颗) 平均数 方差 A 5.0 0.103 B 5

19、.0 0.093 ( 2)请分别从优等品数量、平均数与方差三方面对 A、 B两种技术作出评价;从市场销售的角度看,你认为推广哪种种植技术较好 . 答案:( 1)依次为 16颗, 10颗;( 2)答案:见试题 试题分析:( 1)从给出的数据中数出两种品种的优等品数,填写空白处即可; ( 2)从优等品数量的角度看, 16 10,所以 A技术较好; 从平均数的角度看, 4.990 4.975,所以 A技术较好; 从方差的角度看, 0.103 0.093,所以 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更为稳定; 从市场销售角度看,因优等品更畅销, 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更多,且平均质量更接近 5kg,因而更适合推广

20、A种技术 试题:( 1)依次为 16颗, 10颗; ( 2)从优等品数量的角度看,因 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较多,所以 A技术较好; 从平均数的角度看,因 A技术种 植的西瓜质量的平均数更接近 5kg,所以 A技术较好; 从方差的角度看,因 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的方差更小,所以 B技术种植的西瓜质量更为稳定; 从市场销售角度看,因优等品更畅销, A技术种植的西瓜优等品数量更多,且平均质量更接近 5kg,因而更适合推广 A种技术 考点: 1方差; 2算术平均数 如图,在边长为 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 AOB的三个顶点均在格点上,点 A、 B的坐标分别为( 3, 2)、( 1, 3) AO

21、B绕点 O逆时针旋转90o后得到 A1OB1 ( 1)在网格中画出 A1OB1,并标上字母; ( 2)点 A关于 O点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 ( 3)点 A1的坐标为 ; ( 4)在旋转过程中,点 B经过的路径为弧 BB1,那么弧 BB1的长为 答案:( 1)作图见试题;( 2)( -3, -2);( 3)( -2, 3);( 4) 试题分析:( 1)根据网格结构找出点 A、 B绕点 O逆时针旋转 90后的对应点A1、 B1的位置,然后顺次连接即可; ( 2)根据关于 O点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的特点直接写出答案:即可; ( 3)根据平面直角坐标系写出点 A1的坐标即可; ( 4)利用勾股定理列

22、式求出 OB,再根据弧长公式列式计算即可得解 试题:( 1) A1OB1如图所示; ( 2)点 A关于 O点中心对称的点的坐标为( -3, -2); ( 3)点 A1的坐标为( 2, 3); ( 4)由勾股定理得, OB= ,弧 BB1的长为: 考点: 1作图 -旋转变换; 2弧长的计算 解方程: ( 1) ( 2) 答案:( 1) , ;( 2) , 试题分析:( 1)通过移项,提取公因式 对等式的左边进行因式分解,即利用因式分解法解方程; ( 2)利用求根公式法直接计算 试题:( 1)由原方程移项,得: , , , ; ( 2) , = , , , 考点: 1解一元二次方程 -因式分解法;

23、 2解一元二次方程 -公式法 已知:如图 ,在 Rt ACB中, C=90, AC=4cm, BC=3cm,点 P由 B出发沿 BA方向向点 A匀速运动,速度为 1cm/s;点 Q由 A出发沿 AC方向向点 C匀速运动,速度为 2cm/s;连接 PQ若设运动的时间为 t(s)( ),解答下列问题: ( 1)当 为何值时, PQ BC? ( 2)设 AQP的面积为 y( ),求 y与 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 3)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t,使线段 PQ 恰好把 Rt AC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若存在,求出此时 t的值;若不存在 ,说明理由; ( 4)如图 ,连接 PC,并把 PQC沿 QC翻折,得

24、到四边形 PQPC,那么是否存在某一时刻 ,使四边形 PQPC为菱形?若存在,求出此时菱形的边长;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 1) ;( 2); ;( 3)不存在,理由见试题;( 4) , 试题分析:( 1)当 PQ BC时,我们可得出三角形 APQ和三角形 ABC相似,那么可得出关于 AP, AB, AQ, AC的比例关系,我们观察这四条线段,已知的有 AC,根据 P, Q的速度,可以用时间 t表示出 AQ, BP的长,而 AB可以用勾股定理求出,这样也就可以表示出 AP,那么将这些数值代入比例关系式中,即可得出 t的值; ( 2)求三角形 APQ的面积就要先确定底边和高的值,底边 AQ可

25、以根据 Q的速度和时间 t表示出来关键是高,可以用 AP和 A的正弦值来求 AP的长可以用 ABBP求得,而 sinA就是 BC: AB的值,因此表示出 AQ和 AQ边上的高后,就可以得出 y与 t的函数关系式; ( 3)如果将三角形 ABC的周长和面积平分,那么 AP+AQ=BP+BC+CQ,那么可以用 t表示出 CQ, AQ, AP, BP的长,那么可以求出此时 t的值,我们可将t的值代入( 2)的面积与 t的关系式中,求出此时面积 是多少,然后看看面积是否是三角形 ABC面积的一半,从而判断出是否存在这一时刻; ( 4)我们可通过构建相似三角形来求解过点 P作 PM AC于 M, PN

26、BC于 N,那么 PNCM就是个矩形,解题思路:通过三角形 BPN和三角形 ABC相似,得出关于 BP, PN, AB, AC的比例关系,即可用 t表示出 PN的长,也就表示出了 MC的长,要想使四边形 PQPC是菱形, PQ=P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特点, QM=MC,这样有用 t表示出的 AQ, QM, MC三条线段和 AC的长,就可以根据 AC=AQ+QM+MC来求出 t的值求出了 t就可 以得出 QM,CM和 PM的长,也就能求出菱形的边长了 试题:( 1)在 Rt ABC中, AB= ,由题意知: AP=5t,AQ=2t,若 PQ BC,则 APQ ABC, , , 所以当 时

27、, PQ BC; ( 2)过点 P作 PH AC于 H APH ABC, , , PH= , y= AQPH= ; ( 3)若 PQ把 ABC周长平分,则 AP+AQ=BP+BC+CQ, ,解得 若 PQ把 ABC面积平分,则 S APQ=S ABC,即 , 代入上面方程不成立, 不存在这一时刻 t,使线段 PQ把 Rt ACB的周长和面积同时平分; ( 4)过点 P作 PM AC于 M, PN BC于 N,若四边形 PQPC是菱形,那么PQ=PC PM AC于 M, QM=CM PN BC于 N,易知 PBN ABC, , , PN= , QM=CM= , ,解得: , 当 s时,四边形 PQPC是菱形,此时PM= = cm, CM= = cm,在 Rt PMC中, PC= cm, 菱形 PQPC边长为 cm 考点:相似形综合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