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deputyduring120 文档编号:305037 上传时间:2019-07-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28.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届云南省昆明三中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下列各组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全部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煤气燃烧水变蒸气 B瓷碗破碎剩饭变馊 C菜刀生锈水果腐烂 D灯泡发光冰块熔化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煤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变水蒸气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瓷碗破碎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剩饭变馊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B错误; C、菜刀生锈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水果腐烂的过程中有对人体有害的新物质

2、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正确; D、灯泡发光的过程中电能转化成光能和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冰块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 点评:物质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关于过滤操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的边缘 B液面要始终不低于滤纸的边缘 C玻璃棒要轻靠在三层滤纸处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 答案: B 试题分析:过滤时,要注意: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三层

3、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接受的烧杯。 A、滤纸的边缘要低于漏斗口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B、如果液面不要低于滤纸的边缘,就会导致滤液浑浊,所以错误,符合题意; C、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D、漏斗下端的管口要紧靠烧杯内壁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考点: 过滤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 :过滤一定要遵循 “一贴二低三靠 ”原则,否则就会使实验失败。 “含氟牙膏 ”中的 “氟 ”指的是 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答案: B 试题分析:含氟牙膏中的 “氟 ”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 “氟 ”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 B

4、。 考点:元素的概念。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元素与微观粒子及物质的区别,加深对元素概念的理解是正确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 Al2O3 B SiO2 C Fe3O4 D CO2 答案: A 试题分析:地壳里各元素的含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依次是氧,硅,铝,铁,因此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非金属元素是 O,依据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铝元素的化合价为 +3,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以写出这两种元素所组成的组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Al2O3;故选 A。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含量。 点评:地壳中元

5、素含量前三位可记忆为 “养(氧)闺(硅)女(铝) ”。 在讨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 CH4的意义时,下列四位同学中哪个说法是错误的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甲烷的 化学式可以表示的含义有:表示甲烷这种物质;表示 1个甲烷分子;表示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表示 1个甲烷分子由 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的,但不能表示甲烷气体由 1个碳原子和 4个氢原子组成;故选D 考点: 化学式的意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宏观方面一般用组成表示,微观方面一般用构成表示。 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 B一定

6、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 D可能是一种单质 ,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化合物至少含有两种元素,但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因此不可能是化合物,故 A错误; B、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 B错误; C、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物,故 C错误; D、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例如由氧气和臭氧组成的混合气体,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纯净

7、物攻混合 物的判别。 点评:在利用元素分析单质和化合物时,首先要分析该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不要简单根据元素作出判断。 我国研制的大型激光武器 “神光二号 ”用了磷酸二氢钾( KH2PO4)大晶体。下列关于磷酸二氢钾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磷酸二氢钾是由四种元素组成的 B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六个原子 C磷酸二氢钾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价 D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 32 答案: B 试题分析: A、由磷酸二氢钾化学式 KH2PO4可看出,它是由钾、氢、磷、氧等四种元素组成的,故 A说法正确; B、由化学式可知,一个磷酸二氢钾分子中含有 8个原子,故 B说法错误; C、磷酸

8、二氢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是 +1,氢元素的化合价是 +1,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可求出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5价故 C说法正确; D、磷酸二氢钾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2: 416=1: 32,故 D说法正确; 故选 B。 考点: 化学式的意义及计算。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式的含义,解答时要注意理解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区别,宏观方面一般用组成表示,微观方面一般用构成表示。 火箭常用联氨 (N2H4)作燃 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2H4+2NO 2X +2H2O。则 X的化学式是 A N2 B NO2 C NH3 D N2O 答案: A 试题分

9、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可知,原子的种类不变,原子的个数不变。 在 N2H4+2NO 2X +2H2O反应中,反应前共有氮原子 4个、氢原子 4个、氧原子 2个;反应后的原子为:氢原子 4个、氧原子 2个,则 2X中含有氮原子 4个,故 X的化学式为 N2,故选 A。 考点: 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点评: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保持不变 “凤凰 ”号火星探测器发回的照片上显示,火星上确有液态水存在。下列微粒模型示意图可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 2个 H原子和 1个 O原子构成,因此 B图所表示的分子为水分子;故选 B

10、考点: 微观粒子及模型图的应用。 点评:根据所提供的图片及文字信息,分析信息中与答题相关的信息,完成答题体现获得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若要对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 B沉降 C过滤 D蒸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吸附是利用活性炭吸附水中的一些异味和有色物质; B、沉降是依靠杂质本身的重力作用,将固体自然沉降到水底,初步分离; C、过滤可除去水中不溶性固体杂质,所得水仍含有可溶性杂质等; D、蒸馏,把水通过蒸发、冷凝处理,处理后的水中只含水一种物质,所得水称为纯净物;因此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蒸馏; 故选 D。 考点:水的净化 点评:分析各种操作的净水效果

11、,然后结合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 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最佳方法是 A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 B品尝是否有异味进行区分 C加肥皂水,搅拌,观察有无泡沫进行区分 D加热,观察有无固体析出进行区分 答案: C 试题分析: A、硬水和软水都是透明澄清的,所以不能通过观察是否澄清、透明进行区分,故 A错误; B、化学中的一些药品不能品尝,再者来说硬水、软水都没有异味,不能用品尝的方法区分,故 B错误; C、在实验室最常用的区别软水和硬水的方法就是加入肥皂水,搅拌后泡末多的是软水,浮渣多的是硬水,故 C正确; D、加热的方法使硬水转化为软水,不能很好区分硬水和软水,故 D错误; 故选 C。 考点: 硬水与软

12、水的鉴别和转化。 点评: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 某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固 体、液体和气体的微观结构时,带领学生做游戏,用人群的状态类比物体的状态。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种情景分别对应的是 A固态、液态、气态 B气态、固态、液态 C固态、气态、液态 D液态、气态、固态 答案: C 试题分析:物体在气态时间隔最大,分子可自由运动,充满整个容器或自由的向空间扩散,体积也最大,丙图符合;在液态时间隔较大,分子无序排列,在一定体积内较自由运动,体积也较大,乙图符合;在固态时间隔较小,分子有序排列,分子都在固定的位置上振动,体积也较小,甲图符合;故选 A。 考点:利用微观角度分析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13、点评: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在气态时间隔最大,在液态时间隔较大,在固态时间隔较小。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答案: A 试题分析: A、由于酒精是易燃物,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种酒精灯,否则可能会造成火灾,故 A操作错误; B、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利用体温给试管内气体加热,若看到导管口有气泡从水中冒出,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故 B操作正确; C、向试管内倾倒液体药品,要注意试管倾斜,瓶口紧靠试管口,标签要对着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故 C操作正确; D、加热液体时,要注意液体的量不得超过试管容器的 1/3,试管夹夹在试管的中上部,使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故 D操作

14、正确; 故选 A。 考点: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点评: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是做好化学实验的基础,学生要在平时的练习中多操作,掌握操作要领,使操作规范。 最早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这一结论的科学家是 A道尔顿 B拉瓦锡 C门捷列夫 D阿伏加德罗 答案: B 试题分析: A、道尔顿被称为现代原子之父,对构成物质的微粒有着特殊的贡献,故 A错误; B、拉瓦锡是近代化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最早提出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故 B正确; C、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故 C错误; D、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

15、: 化学的发展史。 点评:了解人类认识物质世界的历史,对培养科学探究精神和科学态度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 点燃酒精灯,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装药品, 用排水集气法收集, 把导气管撤离水面, 熄灭酒精灯, 连接仪器,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 作顺序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加热试管,因为氧气不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为防止倒吸先取导管再熄灭酒精灯。故正确的操作步骤为 ,选 B。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点评:注意制取氧气的步骤: “查、装、定

16、、点、收、离(移)、熄 ”谐音 “茶庄定点收利息 ”,步骤不能颠倒。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 H2O2) B二氧化锰( MnO2) C二氧化碳( CO2) D空气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过氧化氢( H2O2)是由过氧化氢分子构成的,每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故 A错误; B、二氧化锰( MnO2)是由二氧化锰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锰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故 B错误; C、二氧化碳( CO2)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每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 2个氧原子,故 C错误; D、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气体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 D正确; 故选 D。 考点:

17、 物质的构成。 点评:正确理解化学式中数字的含义。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C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答案: A 试题分析: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A、由催化剂的概念可知,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是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故 A说法正确;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只是改变了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并不只指加快反应速率,故 B说法错误; C、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二氧化锰为生成物

18、,不是催化剂,故 C 说法错误; D、碳在氧气中燃烧,没有催化剂也能发生,故 D说法错误; 故选 A。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点评:催化剂的特点可以概括为 “一变二不变 ”。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倒入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生成四氧化三铁,放出热量 答案: D 试题分析: A、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 A说法

19、正确; 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更旺,火焰呈明亮的蓝紫色,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热量, B说法正确; C、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更旺,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 C说法正确; D、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 D。 考点: 炭、硫、磷、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 点评:注意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的区别。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选项是 选项 操作或现象 分子的特性 A 给篮球充气 分子间有间隔 B 100mL酒精和 100mL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 分子是有质量的 C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20、D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将气体充入篮球中是由于分子间有间隙,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变小,故 A中描述的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 B、 100mL酒精和 100mL 水混合在一起,体积小于 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故 B中描述的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 C、在花园中远远闻到花香,原因是分子在不断运动,具有香味的分子运动到空气中,进入人们的鼻孔,故 C中描述的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 D、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原因是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和

21、氧气,所以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能够说明分子是可以再分的,故 D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一致; 故选 B 考点: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点评:利用分子的性质和特征解释生活中宏观的 现象,使化学紧密联系生活,能让学生确实感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答案: B 试题分析: A、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并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故 A说法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粒子,故 B说法正确; C、氢分子的质量小

22、于铁原子的质量,故 C说法错误;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没有这个条件则该说法错误,故 D错误; 故选 B。 考点: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及二者的区别。 点评:分子和原子的根本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填空题 实验是化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手段,如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请根据电解水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 1)通电后电极上出现 _,并汇集到试管上端。负极产生的气体与正极产生的气体的体积比为 _,经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是 _(填化学式),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_(填化学式)。 答案:气泡, 2 : 1, H2, O2。 试题分析:水通电后,负极会生成氢气,正极会

23、生成氧气,故在电极上会出现气泡,二者的体积比为 2: 1. 考点: 水的电解。 点评:电解水的现象可记忆为 “正氧负氢,氢二氧一 ”。 请根据下图提供的实验装置(部分铁架台、铁夹省略),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 1)写出图中标有 、 的仪器名称: _; _。 ( 2)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填图中代号,下同) ,排水法的收集装置为 。试管口放 一团棉花的目的是 ,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要 ,然后再 。 ( 3)实验室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所用制氧气的发生装置为 ,向上排空气法的收集装置为 。

24、答案: (1) 试管; 集气瓶。 (2)2KMnO4 K2MnO4+ MnO2+ O2, A,E,防止 KMnO4粉末进入导气管,把导气管移出水面,熄灭酒精灯。 (3)2H2O2 2H2O+ O2, B,C。 试题分析:( 1)给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仪器是试管,收集气体的仪器叫集气瓶; ( 2)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反应物是高锰酸钾,生成物是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该反应方程式为 2KMnO4 K2MnO4+ MnO2+ O2;由于反应物是固体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应选择装置 A;排水法的收集装置需要有水,应选择 E;试管口如果不放棉花团时,高锰酸钾颗粒会随着气流进入导管,再进入集气瓶,所以放棉花团目

25、的是防止 KMnO4粉末进入导气管;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为了防止由于先撤去酒精灯使试管内压强减小,水沿着导管进入试管,使试管炸裂,所以要先把导气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 3)过氧化氢制氧气的反应物是过氧化 氢,生成物是水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 O2;由于过氧化氢制氧气是用固体和液体,不需要加热,所以发生装置选 B,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集气瓶口应该向上,使空气从上方被排出,装置为 C。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理及其实验操作。 点评:发生装置的选择分为: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收集方法要根据气体的溶解性和密度考虑。 某班同学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

26、夹夹住橡皮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 ( 1)待红磷熄灭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少于瓶子容积的1/5,可能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填 2种): _; _。 答案: 红磷的量不足; 瓶塞没塞紧等(答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不能将装置内的氧气完全反应掉,则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1/5;若装置漏气,会导致空气进入集气 瓶内,测得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 1/5;若未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会小于 1/5。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点评:氧气的体积小于 1/5,应从药品不足和装

27、置等方面考虑。 已知 “ ”、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序号填空: (1)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 (2)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 (3)下列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B C 答案: (1)B; (2)A; (3)C。 试题分析: A图中 3个分子为同一种分子,说明是纯净物,该分子由两种不同的原子构成,所以 A物质是化合物; B图中 3个分子为同一种分子,说明是纯净物,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所以 B物质是单质; C图中 3个分子为两种分子,说明 C中有两种物质,是混合物。 考点:利用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分类。 点评:通过给出微粒的模型,考查学生观

28、察能力和对基本概念的理解与运用能力。 供城市生活用水的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如下图所示,请填空: (1)取水口处的水常呈浑浊,是因为水中含有许多 ; (2)加絮凝剂的目的是 ; (3)通过过滤池,可除去 ; (4)通过 活性炭吸附池可除去 ; (5)投药的目的是 ; (6)清水池里的水 _(填 “是 ”或 “不是 ”)纯净物。 答案: (1)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2)吸附杂质,使其沉降; (3)不溶性杂质;(4)异味和色素; (5)杀灭细菌和病毒;不是。 试题分析:( 1)天然水常呈浑浊,因为水中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 (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利用絮凝剂溶于水后形成胶状物对杂

29、质吸附,使其沉淀出来; ( 3)由自来水厂净水流程图可得知,经过过滤池后的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已经清除,结合过滤操作的作用,因此可推 测过滤池在净水过程中的作用是除去不溶性杂质; ( 4)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所以通过活性炭吸附池可除去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 5)投药的操作在水进入家庭前进行的,因此,可判断此时投入的药物应该是为消灭水中病毒和细菌; ( 6)通过上述操作分析可知:得到的水虽然看起来比较澄清,仍含有一些可溶性杂质,所以依然是混合物。 考点: 水的净化。 点评:本题比较细致地考查了净化水的方法及所用物质的用途,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平时学习中要将问题学透彻,才能灵活运用。 2010年 6月

30、 5日是第 38个世界环境日,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为 “低碳 减排 ,绿色生活 ”。 (1)由于 _(填化学式)气体的大量排放,造成全球气候变暖。 (2)请你分别从防止大气污染和爱护水资源两个方面提出合理的具体的建议(各写一条): 防止大气污染的建议 _; 爱护水资源的建议 _。 答案: (1) CO2。 (2) 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积极植树造林等(答案:合理即可); 使用节水型洗衣机、用洗菜水浇花、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再排放等(答案:合理即可)。 试题分析:( 1)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其化学式为 CO2; ( 2) 减少大气污染的方法有多种如:植树造林、合理的开发新

31、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 爱护水资源的措施有:用洗菜水或淘米水浇花、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再排放等。 考点: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保护水资源。 点评:本考点考 肆嘶 牖肪潮;侍猓 绻 渲幸恢殖煞 值暮 抗 啵 突嵩斐上嘤 奈: 泄囟 趸 荚斐傻奈率倚 侍猓 唤鲆 鹆巳 虻闹厥佣 乙彩墙 改曛锌嫉娜鹊阄侍狻 /p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基本反应类型: (1)加热氯酸钾分解制氧气 ,基本反应类型为 ;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为 ; (4)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基本反应类型为 ;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32、 ,基本反应类型为 。 答案: (1)2KClO3 2KCl+3O2,分解反应; (2) C+O2 CO2 ,化合反应; (3) 4P+5O2 2P2O5 ,化合反应; (4) 2Mg+O2 2MgO,化合反应; (5)3Fe+2O2 Fe3O4 ,化合反应。 试题分析:( 1)氯酸钾在加热和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ClO3 2KCl+3O2,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特点 “一变多 ”,因此属于分解反应; ( 2)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O2CO2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

33、,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 “多变一 ”,因此属于化合反应; ( 3)磷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 2P2O5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 ”,因此属于化合反应; ( 4)镁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 2MgO,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 ”,因此属于化合反应; ( 5)铁丝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 一 ”,因此属于化合反

34、应。 考点: 常见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点评:在解此类方程式的书写题时,首先确定反应原理,然后再依据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书写方程式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特点判定基本反应类型。 有下列物质: 洁净的空气, 水, 自来水, 冰水共存物, 碘酒, 高锰酸钾 ,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 , 液态的氧气。请用序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3)属于化合物的是 ; (4)属于氧化物的是 ; (5)属于单质的是 。 答案: (1) ; (2) ; (3) ; (4) ; (5) 。 试题分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

35、质,属于混合物;自来水中含有水、泥沙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碘酒中含有碘、酒精,属于混合物;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固体剩余物中至少含有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填: ; ( 2)水、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液氧等物质都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故填: ; ( 3)水、冰水混合物、高锰酸钾等物质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填: ; ( 4)水、冰水混合物等物质都是由氧元 素和另外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故填: ; ( 5)液氧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填: 。 考点: 物质的分类。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分类方法,解答时要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和物质组成,然后再根据各

36、类物质概念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或化学式: 名 称 氮气 氧化铁 氢氧化铜 化学式 Al H2SO4 Fe( NO3) 2 答案: 名 称 氮气 铝 氧化铁 硫酸 氢氧化铜 硝酸亚铁 化学式 N2 Al Fe2O3 H2SO4 Cu(OH)2 Fe( NO3) 2 试题分析:氮气是气态非金属单质,它的化学式为 N2; Al是铝元素符号,可表示金属铝;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3 价,氧为 -2 价,故其化学式为 Fe2O3;H2SO4是硫酸的化学式;氢氧化铜中铜元素显 +2价,氢氧根为 -1价,故其化学式为 Cu(OH)2; Fe( NO3) 2中铁显

37、 +2价,故读作硝酸亚铁。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点评:掌握单质、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读法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 “2”的意义: (1) 2 O ; (2) O2 ; (3) ; (4)2H2O ; 。 答案: (1) 两个氧原子; (2)一个氧气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3)氧化铜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负二价; (4) 前面的 “2”表示两个水分子; 右下角面的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试题分析: (1)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故 2 O 表示两个氧原子; ( 2) O2的 2表示一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 3) 中的 2表示在氧化铜

38、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2价; ( 4) 2H2O中前面的 2表示两个水分子;右下角的 2表示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 考点: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 n ,表示微粒的个数时在符号前面标数字 n,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时在符号正上方标数字 a,表示离子带电情况时在符号右上角标数字 b,表示微粒构成中的原子个数时在符号右下角标数字 c 用化学符号表示: (1)正一价的氢元素 ; (2)两个氢原子 _; (3)两个氢气分子 _; (4)氢氧根 _。 答案: (1) ; (2)2H; (3)2H2; (4)OH。 试题分析: (1)元素的化合价标注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符号在前数字在后,故正一价的

39、氢 元素表示为 ; ( 2)元素符号表示原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个数,故 2个氢原子表示为:2H; ( 3)氢分子是由 2个原子构成的,两个氢分子故表示为 2H2; ( 4)物质的化学式一般从后向前读,氢氧根故写为 OH。 考点: 化学式及周围数字的意义。 点评: n ,表示微粒的个数时在符号前面标数字 n,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时在符号正上方标数字 a,表示离子带电情况时在符号右上角标数字 b,表示微粒构成中的原子个数时在符号右下角标数字 c 计算题 最近媒体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 化学式为C3H5NO 】,食用后有害健康。试计算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写在第 6页上,注意

40、解题格式! ) : ( 1)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 2)丙烯酰胺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m( C) : m( H) : m( N) : m( O) 是多少? ( 3)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 4) 71g丙烯酰胺与多少克 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答案:( 1) 71 ( 2) 36: 5: 14: 16 ( 3) 50.7% ( 4) 132g 试题分析:解: (1) C3H5NO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23+15+141+161=71 (2) C3H5NO中 m( C) : m( H) : m( N) : m( O) =( 123):( 1

41、5):( 141):( 161) =36: 5: 14: 16 (3) C3H5NO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 = 100%=50.7% 答:丙烯酰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50.7%。 (4)设 CO2的质量为 x C3H5NO - 3C - 3CO2 71 132 71g x = x=132g 答: 71g丙烯酰胺与 132克 CO2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相等 考点: 化学式的有关计算。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化学式的计算,学生应抓住信息中物质的化学式,利用原子个数和相对原子质量、元素守恒等来计算。 现用 36 g水通电后完全分解,试计算 (要求写出计算过程,注意解题格式! ): ( 1)可

42、得到氢气的质量为多少 ( 2)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 3)得到的氢气标况下的体积为多少(标况下氢气的密度为 0.09 g/L,计算结果精确至 0.1) 答案:( 1) 4g; ( 2) 32g; ( 3) 44.4L。 试题分析: 解:设可得到 H2的质量为 x,可得到 O2的质量为 y 2H2O 2 H2+O2 36 4 32 36g x y = = x=4g y=32g V 氢气 = = =44.4 L 答:( 1)可得到氢气的质量为 4g; ( 2)可得到氧气的质量为 32g; ( 3)得到的氢气标况下的体积为 44.4L 考点: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点评: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

43、以表示各物质的质量比,由反应中任一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 简答题 A、 B两图分别表示硫、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示意图 . 请填空: ( 1) A图中水的作用是 ; ( 2) B图中水的作用是 ; ( 3) B图中的铁丝为什么要绕成螺旋状 。 答案: (1)吸收生成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 (2) 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3) 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预热面积。 试题分析:( 1)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所以集气瓶里加水的目的是吸收生成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 ( 2)铁丝在氧气里剧烈燃烧生成灼热的四氧化三铁,所以集气瓶里加水的目的是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瓶底,使瓶底炸裂; ( 3)将铁丝做成螺旋状是因为铁丝燃烧需要温度较高,铁是热良导体,做成螺旋状可增大铁丝与氧气的预热面积。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空气污染及防治。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有关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