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

上传人:fuellot230 文档编号:331983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5.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三角路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选择题 以下主张统治者应清净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的观点是 A “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 B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 C “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 ” D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 ” 答案: C 与图中 对应的历史时期,社会生产力与工业生产发展迅速,其主要原因是 A网络技术的应用 B信息技术的应用 C电力的广泛应用 D蒸汽机的应用 答案: A “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

2、德毛泽东氏、方志敏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的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无疑是正确的 ”。这是小明同学看过毛泽东诗集选后的摘录,请你判断上述摘录的内容所属的历史时期是 A解放战争 B抗日战争 C国共十年对峙 D国民革命运动 答案: B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该规定出自我国的 A教师法 B未成年人保护法 C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答案: B 鲁迅先生曾对中国近代某一主流思想这样概括: “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 子曰诗云 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这一主流思想代表性

3、的体现在下列哪一人物身上 A康有为 B张之洞 C魏源 D胡适 答案: D 王夫之认为:尧舜之时 “国小而君多, 而暴君横取,无异今川广之土司(指的是西南地区尚处于原使落后状态的少数民族的首领 ),吸 其部民,使鹄面鸠形,衣百结而食草木。 ”“泥古过高而菲薄方今,以蔑生人之性。 ”王夫 之的主要观点是 A王夫之反对以古非今,认为历史是发展进步的 B反对孔子权威 C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是不断运动的 D抨击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答案: C 梭伦改革的内容中最能体现机会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的是 A设立民众法庭 B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 C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等级 D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

4、制 答案: A 汉书 食货志载 ;“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作者代表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作者既肯定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又认为其对社会有破坏作用 C作者充分肯定了商鞅变法的积极作用 D作者对商鞅变法采取了科学的评价方法 答案: D 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针对维新派的变法指出: “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这反映出维 新变法中存在的问题是 A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出现分歧

5、 B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 C民族资产阶级具有阶级局限性 D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 答案: C 日本内务省 1881年颁布的劝农局处务条例中写道: “兴办生产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意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与此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A殖产兴业 B建立新军队 C文明开化 D废藩置县 答案: D “ 因为赎买了士地,他们(农奴)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这一变化对俄国历史最深远的影响是 A缓和了当时尖锐的社会矛盾 B使俄国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C解决了农奴的贫困问题 D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答案: B “

6、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 A辐辏,败坏百度,以至于此。 ”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主要是 A急于求成,损害了百姓利益 B王安石过于自信,高傲自大 C变法的措施超越了时代,不合实际 D王安石为人处事不当,用人不适 答案: A 19世纪中叶,根据 “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 ”这一光学理论,有些画家认为光是 “绘画的主人 ”,在绘画时应该重视光、色和大气的表现,下列美术作品充分反映出这一观点的是 A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B罗丹的思想者 C莫奈的日出 印象 D德拉克拉瓦的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 D 新三民主义的民生主义增加了 “

7、节制资本 ”的内容,其要旨是 “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管理之。 ”上述材料说明其主要目的是 A国营经济取代私人资本 B团结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C防止私人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D改善工人的生活状况 答案: D 美国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的教义(注 ;成为主导的统治思想)。不过,在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 A儒家学说与法家学说的主张基本相同 B儒家学说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儒家学说推崇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儒家学说接受了法家的法治思想 答案: A 下列两幅图片

8、所反映的都是中外历史上的著名作品,它们共同的主要特点是 A促进了文学艺术的改革与创新 B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和发展 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D反映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或发展 答案: B 某思想家认为: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 ),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指流通 ),盖皆本者。 ”该思想家可能是 A顾炎武 B朱熹 C董仲舒 D黄宗羲 答案: B “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 ”这句话体现了什么思想 A人文主义蔑视宗教神学作用的思想 B资产阶级追求现世幸福生活的思想 C

9、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 D资产阶级的自私自利的思想特性 答案: D 彼得 盖伊在启蒙运动一书中认为: “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 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特 点是 A宗教神学世界观依然是人文主义者的主要世界观 B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 C以理性的态度审视和探讨宗教神学问题,批判宗教对人性、自由的束缚 D将古典思想与基督教相结合,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答案: C 某启蒙思想家说: “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 ”该思想

10、家应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答案: D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 ,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A逐渐神秘化 B逐渐宗教化 C逐渐平民化 D逐渐贵族化 答案: A 汉字总趋势是由繁到简 ,请按照汉字演变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以下书体 A B C D 答案: B 如图 “人头猴身的达尔文 ”中的达尔文之所以遭到这样的攻击是因为他创立了 A细胞学说 B生物进化论 C量子力学 D地圆学说 答案: C 鲁迅说 :“孔子这人,其实是自从死了以后,也总是当着 敲门砖 的差使的。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朱熹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新儒学,自此成为明清官方哲学

11、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为其复辟帝制服务 C汉武帝 “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D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学说与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 答案: B 胡适在新文化运动期间说: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不但政治制度不如人,并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音乐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该认识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B说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 C该认识产生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D体现了胡适对中西方文化认识肤浅 答案: C 综合题 (20分 )在历史上,自由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

12、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伊迪丝 汉弥尔顿说,古希腊人走在人类的前面,那时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并发表识见,于是 “世界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 材料二 明朝后期,李贽认为, “夫私者,人之心也。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性 (即本性 )者,心所生也,亦非一种已也。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 材料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 利;谁大胆思维,谁就有自由。孟德斯鸠认为:自由只能在国家的权力不被滥用的时候才存在。 材料四 1895年 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 “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13、 ”20世纪初,严复指出: “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 (个人 )自由,尚非所急 所急者乃国群 (国家 )自由。 ” ( 1)请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产生思想自由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贽的主要观点。 (2分 ) 其社会根源是什么?( 2分) ( 3)材料三中伏尔泰与孟德斯鸠关于自由的观点有何不同?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共同经济根源。( 6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 (6分 ) 答案: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6世纪至 19世纪中叶中西科技成就简表 材料二 乾隆年间,当英国使团团长

14、马戛尔尼邀请福康安参观他们的新式武器时,这位清朝的名将居然很不屑的说道 “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希罕。 ” 材料三 内外交困之下, 1860年 12月 24日,成丰皇帝在北京 不得不发布了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第一个 “上请 ”。此时距离鸦片战争已过去 20年,清王朝丧失了 20年革命突变的宝贵时间。但这毕竟是古老中国发出的寻求自强的声音。 摘编自复兴之路 千年局变解说词 材料四 二战期间和战后出现的新兴科学技术 (1) 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方面,简要分析欧洲近代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 5分) (2)有人认为 “瓦特和法拉第是两位决定时代发展的科

15、学家 ”,如何理解这种说法?( 2分 ( 3)对比材料二材料三,指出中国统治者上层对外来技术态度的变化及主要原因。 ( 3分 ( 4)材料四反映了二战后世界科技中心在哪个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4 分)从上述中西方科技发展变化的材料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1分) 答案:( 1)信息:欧洲是近代科学,中国是古典科技。中国在 18至 19世纪中叶落后于西方。( 3分)原因: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2分) ( 2)瓦特改良的蒸汽机解决了机器生产的动力问题,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 1分)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研制奠定理论基础,

16、推动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 1分) ( 3)低估西方技 术到主动学习;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内忧外患使统治者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重要。( 3分) ( 4)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科技中心。( 1分) 原因:军事斗争的推动;经济实力的强大;政府对科技的重视。( 3分) 启示:言之有理均可得分( 1分) ( 15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吾人今日之开化非真正之开化,为防止十年后之弊病,惟在于兴办真正之学校 ” 木户孝允在充分比较了欧美等国教育体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状况,提出政策建议:在追赶西方列强的过程中,日本应当仿效和学习法国学制为宜。 摘自日本文明 史 材料二 近代教育改

17、革是挽救民族危机的重要手段。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将挽救民族危机与培养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富国强兵有用人才相结合,大力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中国旧有的教育体制。 田梅英清末维新派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 明治天皇名义发布了教育大旨,用至高无上的 “诏敕 ”明确规定学校的教育 “要专事阐明仁义忠孝 ”,从政治上束缚学生的思想,着力培植带有忠君爱国头脑的、懂得近代知识技能的工具。 摘自日本文明史 材料四 五更里,天将明,鸡声报晓。 从今后,抖精神,大家振作。富出钱,贫 出力。事事认真。那日本,三十年,转衰为盛。我中国,能改变,怎不如人。兴学堂,讲工艺,农商矿产。保利权,争国体,不让毫分。外洋

18、人,虽强悍,并非神怪,怎见得,我中国,不可相争。 作一段,吧五更,唤人治梦。惟愿的,我中国,永升太平。 1904 年,陈独秀在安庆创办安徽俗话报叹五更一伤国事也 ( 1)概括材料一中有关明治维新时期日本教育发展的原因。( 4分)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列举一项中国维新派教育改革的内容。与日本教育改革成效相比,中国教育改革结果如何?( 6分) ( 3)依据材料三指出日本近代教育存 在的主要问题。( 2分) ( 4)材料四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提出了救国方案?( 3分) 答案:( 1)原因:对学校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选择适合日本国情的学制进行改革。( 4分) ( 2)废除科举制度;新办新式学堂,引进西学等。旧的教育体制并未从根本废除;但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学,传播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 6分) ( 3)向西方学习的同时,却用忠君爱国的思想教育维护明治统治,培养顺民。( 2分) ( 4)举办新式教育;唤醒民众觉醒;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借鉴日本由衰转盛经验;开展反帝斗争抵制外来侵略;保护国家利益 ,争回国家主权。(答出三点即可。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