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

上传人:figureissue185 文档编号:335230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江苏宿迁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一下期期中考试历史卷(带解析) 选择题 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内容显示男主人在外正通过铁犁牛耕进行农业生产而妻子在家进行纺织 ,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 ,答案:选 A, B项只部分反映了题中信息 , C D 两项出现在小农经济之前 .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

2、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小农经济的特点是: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观察柱状图,图中数据的变化表明 ( ) A第一个五年计划已顺利完成 B社会主义工业化已初步实现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我国正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建国初期我国对外贸易中国营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呈上升趋势,私营经济所占比重逐渐下降,这是建国后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结果,答案:选 D, A项发生在

3、1957年, B项说法错误, C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 1984年,三项均与建国初期的史实不符。 考点: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点评:建国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内容包括国民经济的恢复,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 段: 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 ”的巨大破坏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阶段特征在学习中必须牢固把握。 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一的取消以及后来图二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4、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过变成了工业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粮票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的特殊产物,而股票是市场经济的产物,粮票的消失和股票的出现说明我国经济体制正发生变化,即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答案:选 C,A B D三项说法正确但材料无法体现。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

5、,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 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 BBC 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而外语的学习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所

6、以 “外语热 ”的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题中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重要表现,答案:选 A, B C两项的出现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982年初 ”不符, 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 考点: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点评: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高考中尤其要关注对这些成就取得原因的分析和重要时间关键点的识记能力,如十一届三中全会, 1992年的十共十四大和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内容和重大影响。 2009年 10月举办的 “奋进的江苏 庆祝建国 60周年 ”图片展,全国展示了 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江苏取得的辉煌成就。国家最早批准江苏对外开放的是 ( ) A经济特区 B沿海经济开放区 C沿海港口城市

7、 D经济技术开放区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开放进程可知 1979年中国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迈开了对外开放的第一步; 1984年 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 14个港口城市,其中南通位于江苏省,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从 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接着又开放内地省会城市,创办经济技术开放区,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的格局,所以结合史实不难发现江苏最早对外开放的是设立沿

8、海港口城市,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不符合史实。 考点:对外开放进程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 、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 “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我国的对外开放开始于 ( ) A经济特区的创办 B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C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 D内地的开放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1979年中国在深

9、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迈开了对外 开放的第一步,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均晚于 A项。 考点:中国的对外开放 点评:我国现阶段的对外开放与历史上的对外开放的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开放的前提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下,被迫开放;新时期的开放是在平等交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主动进行的开放; 开放的性质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是适应外国殖民主义的需要而开放,反映了外国对中国的侵略政策;新中国的开放是为了更好地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开放的结果不同 ,旧中国的开放有利于外国的侵略,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新中国开放则 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10、。 改革开放后,中央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与港澳特别行政区。两个特区最主要的区别是( ) A生活方式 B社会制度 C地域大小 D文化传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深圳等经济特区执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在社会制度上依然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而港澳特别行政区是 “一国两制 ”的产物他们在社会制度上现状依据是资本主义,所以社会制度的差别是二者最大的差别和最主要的区别,答案:选 B,在 A C D三方面二者也有区别单不是主 要区别。 考点: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比较 点评:经济特区的特殊性表现在: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

11、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四个经济特区是以出口加工贸易为主,科工贸一体化,实行特殊政策和管理体制的外向型区域。 从瘦肉精事件的炸雷、上海染色馒头的喧闹,食品安全问题已然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而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 A新航路开辟 B第一次工业革命 C第二次工业革命 D第三次科技革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化学工业诞生,一方面它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另一方面化学工业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

12、严重的环境污染,也可以说化学工业的利用也是一把双刃剑,题中的食品安全问题即是不恰当利用化工产品带来的严重社会灾难的表现,答案:选 C, A B D三项与化学工业诞生的时间不符。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表现在多个方面,可以从对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变革和生态环境等四个方 面加以全面概括。与此同时还应该关注其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A政治: 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人民掀起了救亡图存的斗争(义和团、 辛亥革命、戊戌变法); B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C 思想: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中国,促进了维新思想

13、与革命思想的产生。 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它由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 B它的企业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C早期的民族工业都是机器工业 D它的产生是西方先进生产方式影响的结果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在 19世纪 60,70年代,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和洋务企业开办的刺激下诞生的,不是继承了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成果,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在鸦片战争之后随着列强的入侵而破灭,所以 A项说法错误, B C D三项表述正确符合事实,答案:选 A。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

1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民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本题的考查角度是 。 某同学对 “一五 ”计划进行研究调查,寻访历史史实。下列事实与当时时代符合的有 ( ) 主要重工业集中在东北地区 建立了鞍山钢铁厂 建成了长春第 一汽车制造厂 上海东方明珠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 “一五 ”计划时期中国在东北地区兴建了一大批重工业,如鞍山钢铁厂,长春第 一汽车制造厂和沈阳

15、飞机厂,为新中国的工业化的实现奠定了深化的基础,所以 说法正确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 上海东方明珠兴建于 1990年与 “一五 ”计划不符,答案:选 B。 考点: “一五 ”计划 点评:高考对 “一五 ”计划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五 ”计划背景; “一五 ”计划的内容; “一五 ”计划的影响。 “一五 ”计划完全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精神为指导,包括工业化和社会主义 改造两大任务,而且以工业化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改造为主要手段,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中国古代制瓷业大放光彩,瓷器种类众多。下列瓷器种类出现的时间最晚的是( ) 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珐琅

16、彩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在我国的瓷器制造史上东汉时期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至唐朝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元代出现了青花瓷,明清时期彩瓷和珐琅彩等精美瓷器出现,所以以时间为序 D项最晚。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发展 点 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中国的官营手工业历史悠久,素称发达

17、,下列属于官营手工业基本特征的是( ) 由官府直接经营 产品不计成本 技术先进,产品精美 与市场流通,赚取利润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十分发达,其在生产过程中表现出了以下几个特征即由官府直接经营,生产不计成本和技术先进,产品精美,但并不进入市场流通,主要供应皇室和政府消费,所以 三项说法正确, 说法错误不符合官营手工业的特征,答案:选 A。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三种手工业生产各有特点: 家庭手工业:作为农户的副业,主要用于交纳赋税和家庭消费,剩余

18、部分作为商品出卖;民营手工业:由民间私人经营,主要 生产供民间消费的产品;而官营手工业的生产垄断了最好的手工业资源,代表了三者生产工艺和质量的最高成就,但其产品并不在市场流通而是作为政府消费。 下图海报通俗易懂地宣传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 答案: B 试题分析:解读图片信息不难发现这是改革开放之前党和国家经济工作的指导方针,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道路 点评:中国社会主义建立和发展道路的阶段特征非常明显,需要牢固把握以下几个阶段的分期界限: 国民经济的恢复 1949-1952年 , 社会主义改造的巨大成就 1953-1956年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

19、折发展,尤其是第三项内容又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61966年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 19661976年的 “文化大革命 ”的巨大破坏和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开放。 英国凭借工业革命的优势先后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答案: B 试题分析:英国打败荷兰和法国,成为 “日不落帝国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之时工业革命尚未展开,所以此题说法错误。 考点:英国的崛起 点评:英国的殖民扩张行为大体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海外殖民阶段( 16世纪 -18世纪),这一时期的扩张是原始积累的殖民扩张,扩张的对象是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其特点是对无主地的殖民;

20、争夺欧亚大陆阶段( 18世纪 -19世纪中后期),英国工业革命兴起后,代表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政府奉行自由贸易政策,开始了工业资本掠夺殖民地的时期; 争夺非洲殖民地( 19世纪中期到 20世纪初期),非洲是帝国主义瓜分的最后一块大陆,英国夺得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1493年,结束第一次航行回来的哥伦布,在一份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离开卡迪兹之后的第 33天,我进入了印度海 ” 这说明哥伦布远航的最初目的地是印度 。 答案: A 试题分析:结合新航路开辟的史实可知哥伦布远航最先到达了美洲,但他却误认为自己到了印度,并将美洲居民称为印第安人,所以此题说法正确。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

21、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 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 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中共八大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后得到了长期贯彻。 答案: B 试 题分析:结合史实可知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尝试,其正确决策会后并未能得到贯彻,不久中国即进入了左倾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社会经济建设遭运重大灾难,此题说法错误。 考点:中共八大 点评:高考对中共八大的考查主要集中

22、在以下几个方面: 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我国建立起来。 内容: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党的任务是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影响: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1980年,中国内地某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一位老农高兴地说: “土地又归俺所有了,俺愿种啥就种啥。 ”这位老农用朴素的语言正确反映了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状况。 答案: B 试题分析: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了自由使用土地的权利但农村土地所有权依旧故集体所有,土地所有制形式并未改变,此题说法错误。 考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 点评:中国

23、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行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 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第二步改革的 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 92%、 100%和 97%。 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 1 2%、 5 9%和 2 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 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 ) A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24、标 D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92年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此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中国改革重任的中心,中国快速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材料中政府定价比重的急速下降即是这一经济转轨的重要结果,答案:选 C, A项发生在 1978年, B项出现在 20世纪 80年代, D项与经济转轨无关。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制度,而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

25、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表明当时我国 ( )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 B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 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说明了十四大明确了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B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项说法错误, C项出现在 21世纪初期, D

26、项说法与题意相反。 考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点评: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打破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模式转而发展商品经济,直到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论述,才使人们对市场经济并不是资本主义发展所独有的经济手段,市场经济并不直接与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相关联这一命题有了准确的认识,在随后召开的中共十四大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正式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建国后,在黄 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 (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 ),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 ) A刀耕火种方式的普及 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答案

27、: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 ”说明在该地在汉代已经使用了这些铁质农具,但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 ,所以 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A项在原始社会广泛使用, B项铁铧和铁犁壁较之春秋战国时期的铁犁有所改进, D项出现在唐代 ,答案:选 B。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以个体小农经济为主体,其耕作模式中最突出特点的是精耕细作,具体表现在多个方面,如耕作方法,耕作模式,土地的使用方式,耕作制度,农具的革新和水利工程的兴修等方面。 2007年 12月,我国考古工作者在南宋古沉船

28、“南海一号 ”中打捞出部分青瓷和白瓷。出水时瓷器釉色清亮,仿佛新出窑一般。据此形成的以下认识,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 A中国的制瓷技术始于南宋期 B南宋时期的青瓷和白瓷都是从海外进口的 C青瓷和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 D南宋的 青瓷和白瓷全部产于景德镇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南海一号 ”出土的大量瓷器是中国出口到外国的商品,同时中国的制瓷技术在唐代已经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成熟的制瓷种类,所以 A B D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C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要求。 考点: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成就 点评:中国古代的手工业部门众多,手工业产品精美,技术精湛,深受

29、世界各个国家的欢迎,成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象征,尤其是丝绸,瓷器,青铜器等最具世界影响力。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涉及纺织,制瓷和金属铸造技术等手工业部门 ,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为主,准确识记是解答此类题型的关键。 下列对古代灌溉工具出现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翻车 筒车 风力水车 高转筒车 A B C D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汲水工具的改进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三国时期即开始使用翻车 ,唐朝时创制了 筒车,宋朝时出现了利用水力的 高转筒车,明清时期出现了 风力水车,按时间先后为序应该是 ,答案:选 C。 考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进

30、步 点评:农业生产工具进步是推动中国古代农业发展最为最重要的因素,生产工具本身即是生产力中的核心因素,所以生产工具的革新尤其是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就农业生产工具的种类应关注以下几种:耒耜,耧车、犁壁、耦犁,曲辕犁,翻车和筒车。 据史料记载:乾隆年间,徽人在苏州镇抚司衙门之前兴建徽郡会馆,后又在阊门外上塘街建新安会馆。同治年间,在南显子巷再建安徽会馆。苏州府属各城镇还有一些徽人的会馆。据此可知 ( ) A清朝时期徽商是一个实力雄厚的商帮 B徽商的形成是清朝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果 C苏 州被辟为通商口岸后,商品经济非常发达 D太平天国运动使徽商为躲避战乱大量移居苏州 答案:

31、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组织商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徽商和晋商 ,商帮为强化地方商业经营的凝聚力和寄存货物的方便在外地建立会馆 ,所以结合史实可知 A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B D两项说法错误与史实不符 ,C 项与商帮发展无直接关系,答案:选 A。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高考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其一,中国资本主 义萌芽的出现;其二,商帮的出现,明清时期,不仅从商人数增多,而且出现各具地方特色的不同的商业集团即商帮。这两种经济现象的出现说明中国商品经济发展的快速和异常活跃。

32、这也直接挑战了中国古代的 “重农抑商 ”思想。 下图反映了我国古代某一朝代的都城布局,该布局的出现应该不晚于下列哪个朝代? ( ) A汉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有 “夜市 ”字样,结合史实可知 “夜市 ”最早在我国唐代出现,但直到宋代才常态化,所以结合备选项可知只有 C 项符合题意, A B D 三项与 “夜市 ”出现的时间特征不符。 考点: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创设新情境,挖掘新史料重新认识和解读历史是当下高考命题方式的主流方向和趋势,而图片和图表信息的解读即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解读图片和图表信息时必须要注

33、意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准确识别图中的信息,其二注意图中材料的来源或出处,最后就是要仔细观察图中是否有时间线索,只要有时间提示就为解题提供了较多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一定要对此多加留意。 话剧立秋艺术再现了晋商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精神。明清时期与晋商齐名的著名商帮是 ( ) A徽商 B闽商 C粤商 D鲁商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清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出现了地域性商人组织商帮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徽商和晋商,所以答案:选 A, B C D三项不如 A项实力强大。 考点: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点评: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历史事件、时间、

34、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清顺治十八年八月,朝廷派员至沿海各省 “立界 ”筑垣墙,派 兵戍守。福州府志记载,乾隆年间,在福建宁州 “每处悬一碑曰:敢出界者斩! ”当时清政府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 A避免海难发生 B防止鸦片走私 C杜绝西方思潮 D严控对外联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清代前期在沿海地区推行 “海禁 ”政策,结合所学可知其主要目的是严控对外联系,巩固王朝专制统治,答案:选 D, A B C 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考点: “海禁与闭

35、关锁国 ” 点评: “海禁与闭关锁国 ”是明清时期实行的消极对外政策,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有其客观原因,但是其消极影响远远超过其所起的积极作用,其中最大的消极影响表现在人为地切断中国与西方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不利于中国明清兴起的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最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世界和受西方殖民国家的残酷侵略。 马克思在不列颠的印度的统治中指出: “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心只想赚钱,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 ”上述材料主要揭露了 ( ) A殖民扩张的残暴 B种植场主的虚伪 C英荷之间的矛盾 D垄断 组织的扩张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

36、料中 “它对待自己的臣民还不如过去的西印度种植场主对待他们的奴隶 ”说明了殖民扩张和掠夺行为的残暴,答案:选 A, B项明显与题意主旨不符, C材料揭露的其实是荷兰和印度的矛盾, D项材料并未体现。 考点: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 点评:西欧国家的早期殖民扩张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他们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丰厚的原始资本,不过这种积累过于血腥。 “英国 在 18世纪以前内陆交通极坏,道路基本上是泥尘土路,下雨就完全不能行走,运输工具是骡车马车。 ”针对交通落后的局面,英国工业革命在交通工具方面的突破是

37、( ) A飞机的发明 B汽车的发明 C汽船的发明 D火车的发明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世纪中后期英国爆发了工业革命,随着蒸汽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蒸汽火车出现,从而为英国的交通运输带来革命性的突破,答案:选 D, A B两项出项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C 项最早也出现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但其运输能力远远低于火车。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 点评:两次工业革命的代表性成就明显不同,其实自工业革命开始以来共发生国三次科技革命,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各部相同,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这同时也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来源;第二次科技革命

38、以电力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内燃机的出现为标志,极大地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革命,其标志主要要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和新生物科技等,他们推动了二战后世界发生巨大变革。 著名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上海申新纺织公司创办于 1915年,历经 40多年的风 雨历程后,该企业的掌门人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接受社会主义改造。改造采用的主要形式是 ( ) A中外合资 B承包经济(承包责任制) C私有化 D公私合营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大改造期间对改造对象分别实行不同的改造形式,对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主要采用合作化的形式,对资本主义

39、工商业的改造主要采用公私合营的主要形式,答案:选 D,A B C三项与史实不符。 考点: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点评:三大改造的完成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标志,而新中国的建立仅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要注意二者的区别。识记能力是高考能力考查层次中的最低端, 历史事件、时间、事件内容的考查是高考历史试题中的常见题,主要涉及对教材中知识点的识记,在平时的学习中必须加强时间、事件、事件内容方面的记忆。 根据蔡增基中国航运记载: “自国民政府成立( 1927年)至今,不过十年,此十年间,民营公司之组织,约计二十五家, 已远胜以前数十年矣。 ”当时航运业民营公司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 ( ) A中

40、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 蒸汽轮船制造技术开始传入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华侵略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此后国民政府开展了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借此时机获得了快速发展,材料中信息即是此种现象的重要表现,答案:选 C, A项出现在鸦片战争之后, B项与题意无关, D项发生在民国初年。 考点: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的掌握。高考试题重在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以下发展阶段的考察: 中 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 60-70年代 ; 中国民族资本

41、主义的初步发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 一战期间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史料记载: “华侨爱国心大受鼓舞,国货畅销,仅爪哇一地月销 飞马 1000箱左右。 1912年获利 4万余, 1913年获利增至 10万元 ,1914年为 16万元。业务蒸蒸日上,发展迅速。 ”对这一现象最恰当的理解是( ) A甲午战争完全瓦解了国内自然经济 B国民党政府颁布实业法令保护商品市场 C倡导国货、振兴实业推动了民族工业发展 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增加了经贸总量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1912

42、年获利 4万余, 1913年获利增至 10万元 ,1914年为 16万元 ”说明民国初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快速发展,迎来了短暂的 “黄金期 ”,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主观原因是受民族资本家 “实业救国 ”思潮的影响,答案:选 C,A B D三项出现的时间特征与材料时间信息民国初年不符。 考点: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点评:一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 义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以下特点: 工业结构不平衡,主要发展轻工业;地区分布不平衡,新建立的民族工业都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附近。 民族资本和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在帝国主义控制下,民族工业

43、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民族工业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民族工业受到很大束缚。 1898年 9月 2 1日中外日报报道: “宁郡通久源纱厂,开设有年,生意亦畅,现因新添纺织机器, 因此招募女工,并造有房屋 40余间,以备来厂女工居住。 ”当时这家纱厂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 A清政府调整民间设厂政策 B中华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C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开展 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迫于变革压力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有了初步发展,题中信息民族企业招聘女工即是此时民

44、族企业获得发展的重要表现,答案:选 A, B C D三项出现的时间特征与材料时间信息 “1898年 ”不符。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高考中的必考点,也是难 点。有关民族资本主义的考查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民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民族资本主义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之间的关系。该题的考查即是从 两个方面来着手,因此解题时还应关注其它两个方便。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才是准确、正确解题的前提和关键。 下图为欧洲人不同时期所认识的世界范围 从 1420年的欧亚大陆到 1620年的欧亚大陆、非洲、美洲、太平洋、

45、大西洋、印度洋,区域明显扩大。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宗教改革的发生 D启蒙运动的开展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中信息显示从 1420年到 1620年欧洲人的世界地理观念有了显著改变,其原因在于发生在 15世纪末 16世纪初的新航路的开辟运动发现了人类前所未知的美洲地区,随之人类对地球海洋分布也有了全新的认知,这一系列的新认识被称为地理大发现,所以答案:选 A, B项为新航路的开辟运动提供了思想动力, C D两项发生在新航路的开辟运动之后。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46、1)地理大发现:荷、英 、法等国纷纷加入海外探险的行列,这一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 (2)世界市场:新航路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欧洲社会发生巨大变革: 商业革命: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商品种类日益增多;商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化;贸易中心由原来的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价格革命:黄金、白银大量注入欧洲,导致金银贬值,物价飞涨。封建地主地位下降,资产阶级实力上升。 (4)制度影响: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831年,英国出版的机器的成绩一书中写道: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47、。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 A殖民扩张和掠夺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工业革命的进行 D垄断组织的形成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两个世纪以前一千人当中没有一个人穿袜子。 现在,一千个人当中没有一个人不穿袜子 ”说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工业革命创造了发达的生产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反过来降低了商品的价格,之前的奢侈品变成 了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答案:选 C, A项不能直接提高生产力, B D两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动力和产生的影响,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 “1831年 ”不符。 考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点评: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类选择题是高考历史中的常见题型,如何快速找到某一历史事件或现象的根本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政治现象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关系上入手; 经济现象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生产力入手; 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当时的社会生产方式入手; 历史事件的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总之,可以充分结合哲学原理中的原因分析方法 来根本原因问题。 “蒸汽时代 ”和 “电气时代 ”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