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sumcourage256 文档编号:336594 上传时间:2019-07-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9.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3-2014年山东济南一中高一下期期中质检历史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在我国土地所有制由国有到私有的转变中起决定性的因素是 A各诸候国的税制改革 B公田的大量抛荒 C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商鞅变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只有生产力的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 C 项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是指生产工具的进步引起的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 ABD三项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根本原因是 A资本

2、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B资本主义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殖民地半殖民地出现民族工商业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具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向世界各地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必然导致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二是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后,列强不仅要求扩大各自控制的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还要求向海外输出剩余资本,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9世纪末 20世纪初,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性和扩张性的结果是 D 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中 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中写道: “19世纪 70年代以后,欧美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世界最终连成一个统一体。中国试图赶上这次发展的机遇,但最终失败。 ”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清末 “新政 ”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洋务运动从 19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中国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到19世纪 90 年代失败,没有使中国富强。 B、 C、 D三项都是政治运动,与材料不符,故选 A。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思想 解放的潮流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对中国

4、近代化起到不小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A引进了西方的科学技术和机器设备 B清政府中央机构的变动 C兴办新式学校,派遣学生出国学习 D建立了一支近代海军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洋务运动引进的新的生产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的解体,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抵制外国资本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故选 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 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洋务运动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不包括 A清政府放宽对民间

5、设厂的限制 B清政府设立商部积极推动工商业 C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 D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促进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外商企业(帝国主义资本)和洋务企业(官僚主义资本)的刺激多为压抑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客观上无法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ABD三项均可作为 19世纪末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原因,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937 年,宋子文以低于市场价格买走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20万股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民族烟草公司。这说明 A官僚资

6、本与民族工业合资经营,互利双赢 B官僚资本实力雄厚,领导了民族工业 C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的侵蚀 D民族工业依靠官僚资本以谋求发展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A项互利双赢说法与低价收购和控股的史实不符, B 项仅凭一家公司的例子不能代表整个民族工业,D项说法错误材料并不能体现民族工业主动依靠官僚资本,反倒是被迫收购,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国统区民族工业的发展 下表为华资企业增长表(据费正清剑桥中华民国史编制)。华资企业增长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现代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B民族资产阶级开始成为

7、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为中国革命向新民主主义转变奠定基础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 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第一步的是洋务运动, A项错误;只从表格数据看不出近代企业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B项错误;维新变法标志着民族资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C项错误;注意表格中工人人数的增加,故选 D。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大生纱厂发展迅速,到 1921年就获得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这说明影响其发展的最主

8、要因素是 A国内的市场 B封建主义 C帝国主义 D官僚资本主义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忙于欧洲战场,无暇顾及中国,因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史称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故选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春天 下面是大公报的一则征婚广告: “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聘娶礼仪悉照文明通例 ” 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可能出现在 A 19世纪中期 B 20世纪初期 C 20世纪中期 D 20世纪后期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9、,由题中 “大公报 ” “征婚公告 ”“通晓中西学术 ”等字眼可判断出这是在戊戌变法( 1898)以后的事,发生在 20世纪初,因为此时中国大量的接收来到西方的思想 观念 习俗。如提倡婚姻的自由。而 C项 20世纪中期则不可能,因为此时的中国人还是回到了相对保守的时代,不可能上报征婚。 D项 20世纪后期 虽然有少数,担不是最早,可排除。故选 B。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 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中西合璧的产物 A中山装和旗袍 B华冠儒服 C男女礼服 D列宁服 答案: A 试题分析:

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B项是中国的传统服装, C项是西方的服装, D项是苏联的服装。中山装是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西装样式,亲自主持设计一种服装式样;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袍服,鸦片战争后吸收了西装的优点,成为传统服饰融合中西美学标准的成功尝试。所以中山装和旗袍是中西合璧的产物,故选 A。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服装的变化 “斯大林模式 ”的主要表现有 “计划就是法令 ” 以市场引导经济 给集体农庄庄员一片自留地 让农民为工业化交纳 “贡税 ”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

11、力, 两项属于 “斯大林模式 ”的内容, 属于后期改革的相关举措,故选 D。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斯大林模式 ”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梅隆拉起警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 ”上述美国民谣反映 A经济危机的爆发 B胡佛下台 C示威者与警察冲突 D “工业复兴法 ”的实行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 “梅隆 ”、“胡佛 ”、 “华尔街 ”等字眼都指向 “19291933 年爆发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胡佛敲起钟 ”说明胡佛未下台, BD两项错误; C项材料无法反映。故选 A。 考点:罗斯福新

12、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 据估计,今 天在美国有 6000家公司推行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使得公司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哪一趋势 A国家干预经济的加强 B发展人民资本主义 C完善社会福利制度 D “新中间阶层 ”不断扩大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雇员拥有股票计划 ”导致职工拥有大量股票,出现股票分散化的趋势,人们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故选 B。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 赫鲁晓

13、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期间的共同点有 改革都导致了苏联政治局势的失控 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都在工业和农业领域进行了改革 改革中都提倡开垦荒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A B C D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要求学生据基本史实进行比较。选项 是指戈尔巴乔夫改革,选项 仅仅属于赫鲁晓夫改革。故选 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生产和资本的日益集中 B人类跨入电气时代 C新产品大量涌现 D科技发展与工业生产的迅速结合 答案: D 试题分析:

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科技发展与工业生产的迅速结合。 D项更能体现出突出特点,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说: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这段话表明 A蒸汽机的发明是工业革命开始

15、的标志 B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是蒸汽和机器的发明 C由于市场需求的扩大,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 D工场手工业一直无法满足市场的需要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市场的不断扩大,使原有的生产技术、手段、生产的商品远远的无法满足市 场的需要,成为工业革命的直接原因,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 马克思说: “英国 (在印度 编者注 )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文中所说的 “工具 ”是指 A推动了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C传播了新

16、兴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D导致了印度民族起义的爆发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 “革命 ”是指工业革命,而印度属于殖民地地区,题目设问是 “工具 ”即方式,而 ABD三项均是结果(影响)不属于方式的范畴,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男耕女织 ” C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D个体小农经济有利于 商品经济的大发展 答案

17、: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家庭结构的稳定与否与经济形式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联系,更准确地说,小农经济形式有利于当时的社会结构的稳定发展,小农经济属于一种生产劳动关系,跟家庭结构没有什么牵扯。 ABC三项均说法正确,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业的发展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所反映生产方式属于 A劳动者集体劳动 B小农经济 C封建庄园经济 D个体农业经济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的是 “井田制 ”。这种土地的国

18、有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土地公有制,它是国王代表整个奴隶主阶级占有全国所有土地,然后分配给大小奴隶主使用,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奴隶和庶民则完全被排除在外却要被迫集体劳动。因此,只有 A项符合井田制的要求,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农业生产方式 促进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发展的是 齐国实行 “相地而衰征 ” 鲁国实行 “初税亩 ” 秦国实行 “依军功行田宅 ”“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 ” 井田为国家公有,贵族占有公田 A B C D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井田制下的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即属于周王所有),周王是全国最

19、高的统治者,也是最高的土地所有者。因此,只有 不符合私有制的要求, 均是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的表现,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 封建社会,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土地所有制的一种主要形式。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是 A “公田 ”转化为私田 B土地兼并 C由于军功而获赏赐土 D政府的 “均田 ”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时期的途径, B项属于封建社会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 C项是 “商鞅变法 ”军功爵制的内容之一, D项是 “北魏孝文帝改革 ”均田法的内容之一,故选 B。 考点:古代

20、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 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我国考古发现的铁器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春秋时期铁农具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范围扩大,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冶炼业 古代欧洲称中国为 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 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A青铜业、冶铁业 B制瓷业、

21、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制瓷业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式评论历史观点,Seres(希腊语)赛里斯(指中国人)、丝国(中国),指向丝织业; China(拉丁语)中国、瓷器,指向制瓷业。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手工业的发展 丝织业 制瓷业 以下有关明朝商业发展情况的表述,正确的是 A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 B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 C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 D商业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A项纸币被作为主要货币推行是在元朝, B项对商品交易实行严格管理是在秦汉至唐, C项商业

22、发展进入一个新高峰是在宋元, D 项只有江南出现大批工商业市镇是正确的,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唐代诗人姚合诗曰: “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 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 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 D商业的繁荣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 “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 ”说明了唐代商业的繁荣发展,大量农人皆崇尚经商, AC两项说法错误不符合史实, B项出现在明清时期,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

23、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中后期 “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导致这种社会巨变主要原因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封建制度的衰落 C受西方文明的冲击 D民主思想影响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 “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为朋矣 ”; “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说明的是与商人为友,重视商人,商人的社会地位大大提高,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BCD三项均与 “明中后期 ”这一史实不符,故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资

24、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右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著名画卷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政府对商业活动的监管取消 出现了按地域集结的商帮 是当 时商品经济发展的写照 打破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图片信息反映 “商品经济发达 ”、 “商业地域广阔 ”, 并不能从图片总反映出来而且政府从未取消对商业活动的监管, 是明清时期出现的商帮与宋代史实不符,故选 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明清

25、时期下列历史现象中,最能体现世界历史发展本质的是 A玉米、烟草等作物传入我 国,并在一些地区广泛种植 B “湖广熟,天下足 ”取代了 “苏湖熟,天下足 ” C苏州丝织业 “小户 ”听 “大户呼织 ”, “计日受值 ” 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唯物主义历史学观点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于生产力不断的提高从而推动生产关系的调整, C项便是生产力发展而出现了新型的生产关系 “资本主义萌芽 ”, ABD均不符合这一观点,故选 C。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 “重农抑商 ”和 “海禁 ”政策 今天,荷兰人经常向孩子们重

26、复一句话: “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那么对 17世纪的荷兰 “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成为头号贸易强国 B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C擅长海盗式的劫掠 D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所学判断 17世纪时荷兰已经成为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当时,荷兰拥有的船只超过 1 5万艘,商船数超过欧洲其他国家的总和,荷兰人因此有 “海上马车夫 ”之称。在荷兰政府支持下,一些资金雄厚的大商人成立了东印度公司等垄断性的贸易公司,积极参与殖民争夺,很快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本题 C项说法错误,这是英国早期

27、的殖民特点,故选 C。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某同学正在搜集有关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 “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 ”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 A项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C项

28、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项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三项都是影响,比较三个选项项说的最全面; B项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给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带来了灾难,故选 D。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简答题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和整个远东寻找的是黄金;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清前期)农业、手

29、工业和贸易的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而)以其生产以及内部交易的数额之巨而身居世界民族的首位。 法 谢和耐 中国社会史 材料三: “松、太利在梭布,较稻田倍蓰。 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顺德县)自西洋以风火水牛运机成布,舶至贱售,女工几停其半 ”; “(佛山)1854年后 纺业停顿 ”。 茶叶 “卖与收购商贩,收购商贩或将茶运到通商口岸去出卖,或在当地卖与茶商,洋商又从茶商之手购买 ”。 ( 1)材料一反映了 15世纪什么重大的历史事件?( 3分)其最大的意义在于什么?( 3分) ( 2)材料二反映了当时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体

30、系居于怎样的地位?( 2分)这种 地位的形成与材料一有何关系?( 2分)这种地位在什么时候开始被打破?( 2分) (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经济正发生怎样的变化?( 2分)依据材料指出变化的原因?( 4分)这种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分) 答案: ( 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3分) 意义:世界开始由分散走向整体。( 3分) ( 2)地位:中国是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地区之一。( 2分) 关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人用白银购买亚洲的商品,白银大量流入,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 2分) 打破: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使中国开始逐渐依附于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沦为列强的

31、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2分) ( 3)变化: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严重冲击,逐步瓦解。( 2分) 原因:外国商品大量涌入(商品倾销);掠夺原料。( 4分) 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分) 试题分析:( 1)第 1问从材料中 “葡萄牙人 ”“西班牙人 ”“印度 ”可知是新航路的开辟;第 2问的意义结合所学回答即可,如:世界整体化、地理大发现、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等。 ( 2)第 1问从材料中 “史无前例的发展高潮 ”和 “世界民族的首位 ”可概括出中国的地位;第 2问根据时间等线索,寻找两则材料间的历 史关系即可;第 3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提示:打破国门)。 ( 3)第 1问从

32、材料中的相关信息不难得出茶叶买卖活动频繁的结论,即指向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步瓦解;第 2 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和时代背景来回答,原因是外国商品输入掠夺资本;第 3问的影响需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来叙述,答案:不够完整,考生请自己补充。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春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综合题 ( 20分)国家制度和政策影 响社会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一种是拉动效应,而另一种则是滞后效应。 拉

33、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见下图)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材料二 1921年列宁说: “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 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找工作 部分地可由政府直接招雇,象战时紧急状况那样一,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

34、工程 要把救济工作统一掌管起来以避免目前的分散、浪费和不均的现象。要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用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富兰克林 罗斯福( 1933年)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鸦片战争以前)国家的制度和政策对经济结构的演进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 2分)造成这一效应的有哪些主要制度和政策?( 6分) ( 2)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分)依据所学知识指出开始变化的标志性措施是什么?( 2分) ( 3)材料三的做法体现了罗斯福新政的什么特点?( 2分)分析其影响。( 4分) 答案: ( 1)效应:滞后效应。( 2分) 制度政策

35、:封建专制制度;封建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重农抑商政策;闭关政策等。( 6分)(任意三点给 6分) ( 2)变化:以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4分 )。 措施: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2分) ( 3)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2分) 影响:开创了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使美国逐渐摆脱了经济危机,人民生活得以改善。( 4分) 试题分析:( 1)第 1问从封建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可知是 “滞后效应 ”;第 2 问的制度和政策结合所学回答,列举三点即可。 ( 2)第 1问的变化从材料中 “1921年 ”和 “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可以得出实施新经济政策的结论;第 2问措施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标志性措施(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即可。 ( 3)第 1问的特点从材料中政府全面调控经济可见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第 2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即可,其中必答开创了新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即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 罗斯福新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