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

上传人:王申宇 文档编号:348546 上传时间:2019-07-23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0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2-2013学年内蒙古巴市一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卷与答案(带解析) 选择题 (8分,每空 1分 )右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 1) A液为 _, B液为 _, C液为 _。三者共同构成的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 _。 ( 2) 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 ( 3)胰腺组织细胞可分泌胰酶和胰岛素,其中 _可进入血液,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该物质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 _浓度升高,导致_病的发生。 答案:( 8分,每空 1分)( 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 ( 2)毛细血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于胰腺组织细胞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2、( 3)胰岛素 葡萄糖 糖尿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结构示意图、气体的运输方式和糖尿病。 ( 1)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 A液为组织液,毛细血管内的 B液为血浆,毛细淋巴管内的 C 液为淋巴。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是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 2) CO2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 细胞的原因是二氧化碳的运输属于自由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胰腺组织细胞内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浓度高。 ( 3)胰岛素属于体液调节,需要经过血液运输,参与物质代谢的调节,如果胰岛 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可使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升高,导致糖尿病。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

3、,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以及实验知识,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 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 答案: D 试题分析: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A正确。 B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释放到内环境中,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说明激素调节具有特异性; B正确。 C血液中甲状腺激素过量时会抑制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属于负反馈调节;C正确。 D内环境是

4、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细胞代谢在细胞中; D 错误。 考点:内环境。 点评:本题对内环境的考查 ,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下列有关细胞中基因、 DNA、染色体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每个 DNA分子上都有一个基因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C一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 DNA分子 D基因在每个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 答案: B 试题分析: A每个 DNA分子上都有很多个基因; A错误。 B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 DNA片段; B正确。 C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或者二个 DNA分子; C错误。 D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染色体成对存在; D错误。 考点:基因、 DNA、染色体之间的关

5、系。 点评:本题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蝌蚪在发育过程中尾巴逐渐消失。该过程发生了 A细胞衰老 B细胞凋亡 C细胞休眠 D细胞癌变 答案: B 试题分析: 蝌蚪在正常发育过程中尾巴逐渐消失是细胞凋亡,由体内外因素触发细胞内预存的死亡程序而导致的细胞死亡。答案:选 B。 考点:细胞凋亡。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即将脱落的叶片,其叶柄基部部分细胞的细胞壁被降解,参与此过程的酶是 A酯酶 B淀粉酶 C核酸酶 D纤维素酶 答案: D 试题分 析: 1、植物细胞壁主要是由纤维素和果胶构成。 2、去细胞壁主要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说明酶的专一性

6、。答案:选 D。 考点: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酶的专一性。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细胞壁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解答。 为达到降低呼吸速率以延长苹果贮藏期的目的,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加氧气浓度 B提高贮藏温度 C降低 CO2浓度 D适当降低 O2浓度 答案: D 试题分析: 为达到降低呼吸速率:降低氧气,以抑制无氧呼吸;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抑制有氧呼吸;降低贮藏温度,抑制酶的活性; D正确。 考点: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 点评:本题综合性强,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 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但可以利用 CO2合成糖类物质,该生物是 A蓝藻 B变形虫 C酵母菌 D大肠杆菌 答案: A 试题分

7、析: 某单细胞生物无核膜结构,属于原核细胞,答案:排除 B和 D;但可以利用CO2合成糖类物质,排除 B;蓝藻有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答案:选 A。 考点:细胞类型和同化作用。 点评:考查学生提取信息、分析推理能力,平时应该加强训练。 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较高,为了检测人体尿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可 选用的试剂是 A斐林试剂 B苏丹 III染液 C龙胆紫溶液 D碘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A. 葡萄糖属于还原糖,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水浴加热诚砖红色 (沉淀 )。答案:选 A。 B. 苏丹 III染液鉴定脂肪成橘黄色。 C龙胆紫溶液使得染色体着色。 D碘液鉴定淀粉成蓝色。 考点:还原性性糖

8、的鉴定。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顶端优势现象的原因是 A顶端阳光充足有利于生长 B顶端蒸腾作用强,水肥多 C顶端产生生长素多促进生长 D顶端产生生长素向侧芽运输,抑制侧芽生长 答案: D 试题分析: 顶端优势: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答案:选 D。 考点:顶端优势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 在以下人体细胞中,能或可能找到两个 X染色体的是 精原细胞 卵原细胞 初级精母细胞 初级卵母细胞 次级精母细胞 次级卵母细胞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精原细

9、胞中有 XY;卵原细胞中有 XX;初级精母细胞虽然复制,但染色体数目没变,所以还是只有 XY;初级卵母细胞同理,有 XX;次级精母细胞可能是XX或 YY;次级卵母细胞为 XX.答案:选 D。 考点:减数分裂过程中性染色体的情况。 点评:本题考查了减数分裂染色体的变化情况,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与综合运用能力。 一个含 AaBbCc三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中,其染色体组合是 A、 AbC、 ABc、 ABC、 abc B、 ABc、 ABC、 aBC、 aBC、 C、 ABc、 ABc、 abC、 abC D、 ABC、 abc、 aBC、 Abc 答案: C 试题分析: 1

10、、精原细胞复制以后由于 DNA加倍,基因也会加倍,所以初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之前的间期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 AAaaBBbbCCcc,无论如何分配,四个精子的染色体组成之和一定为 AAaaBBbbCCcc。 2、根据减数分裂规律,四个精子中,必两两相同,因为次级精母细胞分裂成精子类似于有丝分裂,尽管两个次级精母细胞不同,但任意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的两个精子一定相同。 考点:精原细胞形成精子的类型。 点评:这类题型看似麻烦,但难度不大,首先掌握扎实的基本功,然后耐心推导,一定能做出正确答 案:。 为验证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理,某同学按下图进行了实验。其实验结果应为 A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 B胚芽鞘向左

11、弯曲生长 C胚芽鞘直立生长 D胚芽鞘不生长 答案: A 试题分析: 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作用部位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左侧放置了胚芽鞘片段,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 左侧生长快,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答案:选 A。 考点:植物的产生、运输。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一个图形考查了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培育无籽西红柿 培育无籽西瓜 果树整枝修剪 带芽的枝条扦插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 棉花摘心 A B C D 答案: D 试题分析: 培育无籽西红柿,用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雌蕊柱头; 培育无籽西瓜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果树整枝修剪,剪去产生生长素

12、的植物器官,促进侧枝的发育; 带芽的枝条扦插,幼芽能产生生长素,在植物体极性运输,可以促进枝条生根; 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减少植物蒸腾作用,增大被移栽植物的存活率。 棉花摘心,使侧芽生长素降低,打破顶端优势。 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答案:选 D。 考点:植物激素。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在制备抗蛇毒毒素血清时,需将减毒的蛇毒注入家兔体内,引起免疫反应,这一免疫反应和所用的蛇毒分别是: A特异性免疫,抗原 B特异性免疫,抗体 C非特异性免疫,抗体 D非特异性免疫,抗原 答案: A 试题分析: 特异性免疫包括获得性免疫或适应性免疫,都只针对一种病原。获得免

13、疫是经后天感染或人工预防接种 (疫苗、免疫球蛋白等 )而使机体获得抵抗感染能力。一般是在抗原刺激后才形成的 (免疫球蛋白、 免疫淋巴细胞 ),并能与该抗原起特异性反应。所以将减毒的毒素注入动物体内,减毒的蛇毒相当于抗原,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答案:选 A。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下图是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变化示意图。根据下图可判断,神经纤维受刺激后可产生 A神经反射 B神经递质 C静息电位 D局部电流 答案: D 试题分析: 神经元在静息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变为内正外负,这样形成膜电位差,膜外由未兴奋到兴奋部位,膜内由兴奋部位到底

14、兴奋部位,产生局部电流;答案:选 D. 考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点评:考查图形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血液内 A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B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增加 C胰岛素含量减少,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D胰岛素含量增加,胰高血糖素含量减少 答案: D 试题分析: 正常情况下,人体进食后, 胰岛素的分泌增多,促进血糖合成糖原,加速血糖分解;由于反馈调节的作用,胰高血糖素降低,共同调节使得血糖浓度下降;D正确。 考点:血糖的调节。 点评: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和应用能力,如掌握血糖调节规律,可以很快解决此题。 下列关于

15、突触和兴奋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是同时发生的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突触和兴奋传递。 A突触前后两个神经元的兴奋不是同时发生的,兴奋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 A错误。 B兴奋通过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再转化为电信号; B正确。 C构成突触的两个神经元是有间隙的,叫突触间隙; C正确。 D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由于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D正确。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

16、力。 下列选项中,与其它三个选项的含义都有很大差别的一项是: A细胞外液 B细胞内液 C血浆、淋巴、组织液 D血浆蛋白 答案: B 试题分析: 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淋巴;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成分;而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答案:选 B。 考点:内环境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 100个个体,其中基因型为 AA、 Aa、 aa的个体数量分别为 24、 72、 4,那么 A、 a的频率分别是 A 24、 72 B 36、 64 C 57、 43 D 60、 40 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

17、频率: A =AA +1/2Aa =24%+72%/2=60% a =aa +1/2Aa =72%/2+4%=40% 考点:基因频率的计算。 点评:本题对基因频率的考查,相对简单,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培养。 扦插带芽的枝条容易生根成活,因为 A芽能发育成茎和叶 B芽能进行光合作用 C芽能产生生长素 D芽能供应生根所需的有机营养 答案: C 试题分析: 幼芽能产生生长素,在植物体极性运输,可以促进枝条生根;答案:选 C。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部位和作用。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基本概念必须扎实。 右图为人体某特异性免疫反应示意图,其中 X代表的细胞是 A靶细胞

18、 B效应 T细胞 C吞噬细胞 D效应 B细胞 (浆细胞 ) 答案: B 试题分析: 病毒在宿主细胞内,陈维靶细胞,必需依靠细胞免疫,参与的细胞是效应 T细胞,使得靶细胞裂解死亡;答案:选 B。 考点:细胞免疫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和理解能力。 某人接种了 “甲型 H1N1流感 ”疫苗,一段时间后体内出现了相应的抗体,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A吞噬细胞 B效应 T细胞 C浆细胞 D记忆细胞 答案: C 试题分析: 疫苗是减活或者灭活的病毒,进入人体后可刺激人体产生特异性的免疫,使得浆细胞(效应 B 细胞)分泌与该疫苗结合的抗体,参与体液免疫;答案:选 C。 考点:体液免疫。 点评:考

19、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酵母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的物质是 A CO2 B丙酮酸 C乳酸 D酒精 答案: C 试题分析: 酵母菌无氧呼吸的方式是酒精发酵,即酵母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CO2和酒精。 酵母菌无氧呼吸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的产物是丙酮酸;在第二阶段中丙酮酸再分解为 CO2和酒精。 酵母菌无氧呼吸不能产生的物质是乳酸;答案:选 C。 考点:酵母菌的无氧呼吸。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直接无氧呼吸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若人体唾液淀粉酶反应体系的温度从 15 上升至 25 ,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 A 试题分析: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

20、度大约在 37 左右。酶在高温或强酸、强碱条件下失活,且活性不可恢复,因为高温或强酸、强碱破坏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低温下酶活性降低,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逐渐增大。答案:选 A。 考点:温度影响酶活性。 点评:本题设计较为巧妙,需在理解温度影响酶活性的知识基础上加以解答。 细胞中绝大多数生命活动是由 ATP直接提供能量。在人体肌肉细胞中能够合成 ATP的细胞器是 A叶绿体 B核糖体 C线粒体 D中心体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ATP的能量来源以及场所。 能够产生 ATP的活动:细胞呼吸、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场所: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光合作用场所:叶绿体; 植物可以是线粒体、叶绿体,而动物只

21、能是线粒体。答案:选 C。 考点: ATP产生的场所。 点评:本题相对基础,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的过关。 人体红细胞以主动运输方式吸收的物质是 A H2O B O2 C甘油 D K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主动运输的特例。 H2O、 O2、甘油的运输都是自由扩散,特点:高浓度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 K 的运输是主动运输,特点:需要载体,需要能量;答案:选 D。 考点:物质跨膜运输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病毒侵入人体后,血液中会出现相应的抗体。抗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及合成抗体的细胞器分别是 A氨基酸和核糖体 B氨基酸和高尔基体 C核苷酸和核糖体

22、 D核苷酸和高尔基体 答案: A 试题分析: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球蛋白),而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就是氨基酸,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核糖体。答案:选 A。 考点: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和合成场所。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大肠杆菌和酵母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大肠杆菌没有 A细胞壁 B细胞膜 C核糖体 D核膜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的区别。 大肠杆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酵母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区别是酵母菌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大肠杆菌没有;答案:选 D。 考点: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区别。 点评:属识记内容,相对简单,应理解加记忆并举

23、,学生作答一般不会出现太多错误。 细胞膜的成分中含量最丰富的脂质是 A脂肪 B磷脂 C胆固醇 D维生素 D 答案: B 试题分析: 细胞膜的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少量的糖类,其中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答案:选 B。 考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 A蛋白质 B核酸 C脂类 D糖类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主要能源。 主要能源是糖类,重要的是葡萄糖,可供有氧呼吸合成 ATP。 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即三磷酸腺苷; A -P P P分解时离腺苷最远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断裂放出大量能量。 最终能源是太阳能,植物光合作用合成化学

24、能,动物间接或直接以植物为食。 脂肪是主要储能物质。答案:选 D。 考点:能源物质。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描述正确的是 A光反应阶段固定 CO2 B暗反应阶段积累 ATP C光反应阶段分解 H2O D暗反应阶段释放 O2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 A暗反应阶段固定 CO2, A错误。 B暗反应阶段 C3的还原时消耗 ATP, B错误。 C光反应阶段分解 H2O( 2H2O4H+O 2), C正确。 D光反应阶段释放 O2, D错误。 考点:光合作用的过程。 点评:光合作用是重点和难

25、点,平时应该加强学生辨别比较和推理能力。 精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精子中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A 1: 2 B 1: 1 C 2: 1 D 4: 1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答案:选 C。 考点:减数分裂。 点评:基础知识考查,基本概念的识记。 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酶活性升高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主要原因 C细胞凋亡是指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亡和死亡 D无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答案:

26、B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衰老、分化、凋亡、增殖。 A细胞内酶活性降低是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A错误。 B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是细胞分化的主要原因,但是遗传物质没有改变; B正确。 C细胞坏死是指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损亡和死亡,细胞凋亡由体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 C错误。 D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D错误。 考点:细胞的生命历程。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通过下列哪种物质联系的 A神经递质 B水 C葡萄糖 D矿质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由存在于突触小体

27、内的神经递质,由前膜释放作用于后膜 ,使后一神经元兴奋或抑制;答案:选 A。 考点:突触的结构。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直接神经递质的知识,培养学生审题的能力。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 B核酸型饮料 C蛋白型饮料 D纯净水 答案: A 试题分析: 酷暑季节,室外工作的工人流汗会损失大量的水分和无机盐,为了维持内环境渗透压平衡;答案:选 A。 考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问题常规。可以通过平时加以训练提升能力。 在下列物质中,不参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二氧化碳和氧 D氨基酸 答案: A 试题分析: 1、细胞外液构成细胞生活的内环境,包

28、括:组织液、血浆、淋巴。 2、葡萄糖,就是血糖; CO2和 O2会随着血液运输;氨基酸经过小肠吸收后进入内环境。 3、血红蛋白在红细胞内部,属于细胞内液,不是内环境的成分;答案:选 A。 考点:内环境的成分。 点评:此题容易混淆,基本知识必须扎实,易混知识必须区分清楚。 人体中占体 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A细胞内液 B细胞外液 C血液 D淋巴液 答案: A 试题分析: 人体内所有的液体称体液,在体内所占的份量约为体重的 60%。体液依据其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内液占人体体重的 40%左右;细胞外液占人体体重的 20%左右,它的 1/4存在于血浆内,另外 3/4存在于组织液

29、。答案:选 A。 考点:体液的含量。 点评:考查基本,来自课本,是基础知识考试的理想题目。学生应理解加记忆。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 B个体 C种群 D群落 答案: 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主要内容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2、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 3、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4、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答案:选 C。 考点: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但学生容易忽略。 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之为相对性状。下列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兔的白毛与黑毛 B人的体重与身高 C豌豆的红花与白

30、花 D水稻的糯性与非糯性 答案: B 试题分析: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的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B中人的体重与身高不是同一性状,答案:选 B。 考点:相对性状的判断。 点评:本题相对简单,属识记内容。 胰岛 B细胞中的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是 A核糖体 B中心体 C高尔基体 D细胞核 答案: D 试题分析: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内,以 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 的 过程。 答案:选 D。 考点:转录的场所。 点评:试题相对简单,直接考查转录的知识,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试验中,赫尔希和蔡斯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 35S和 32P,以证明 A DN

31、A是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 S是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 D P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 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 “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试验中,使用了放射性同位素 35S标记亲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后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没有放射性;而 32P标记亲代噬菌体的 DNA后形成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证明 DNA是遗传物质;答案:选 A。 考点: “噬菌体侵染细菌 ”的试验。 点评: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 综合题 ( 8分,每空 1分)下图表示某淋巴细胞,膜外颗粒为抗体,请回答: ( 1)该细胞为 _细胞,它是由 _而来的。 (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_,它能与 发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32、。 ( 3)在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主要由 _提供的能量。 ( 4)当细菌在体液中活动时,会被相应的 消灭,当其进入人体细胞内部时,则被相应的 消灭,该过程统称为特异性免疫。 答案:( 8分,每空 1分)( 1)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2)蛋白质 相应的抗原( 3) 线粒体( 4)抗体 效应 T细胞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线粒体的功能。 ( 1)该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或者效应 B细胞,它是由 B细胞或记忆细胞增殖分化而来的。 ( 2)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它能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或者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消化。 ( 3)抗体分泌的过程中要消耗能量来自有

33、氧呼吸,场所主要 线粒体,还有细胞质基质。 ( 4)当细菌在体液中,会被相应的抗体消灭,参与体液免疫;当细菌进入人体细胞时形成靶细胞,则被效应 T细胞裂解,参与细胞免疫。 考点:特异性免疫。 点评:本题有一定的综合性,意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能力。 ( 8分,每空 1分)如下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 ( 1)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填写序号) 甲 ;乙 ;丙 ;丁 ;戊 直立生长 向右生长 向左生长 不生长,也不弯曲 ( 2)通过以上实验可知: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 ,向

34、光弯曲的部位是 。 ( 3)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由 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答案:( 8分,每空 1分)( 1) ( 2) 胚芽鞘尖端 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分 ( 3)生长素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胚芽鞘作不同处理后生长情况的分析以及实验结论。 ( 1)甲直立生长,因为生长素分布均匀; 乙向右生长,表现出向光性; 丙直立生长,因为单侧光由于云母片的存在,单侧光不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 丁不生长也不弯曲,因为生长素不能运输到尖端下面的伸长区; 戊向右生长,因为生长素极性向下端运输,没有放置云母片的一侧生长快。 ( 2)甲、乙这组对照实验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丙、丁这组对照实验证明向光弯曲的部位

35、是胚芽鞘的尖端以下部分。 ( 3)戊能证明胚芽鞘的 弯曲生长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考点:生长素的产生、运输、作用部位。 点评:本题比较综合,提升了学生获取图示信息、审题能力,注重学生的重点知识的过关。 ( 16分,每空 2分)下图是一个反射弧和突触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标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1)图 1 中的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内外电位变化为:膜内 ;膜外 。 ( 2)图 2中的 1表示 , 1中 ( 物质)的释放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图 2中受体的本质是 。兴奋在图 2处是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 ( 3)假如图 3中的 Y来自图 1中的 A,图 3中的 X来 自大脑皮层,

36、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 Y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则 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 _ _作用。 (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 的控制。 答案:( 16分,每空 2分) ( 1)负 正 正 负 ( 2)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蛋白质 (糖蛋白 ) 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 ( 3)抑制 ( 4)高级神经中枢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突触、低级中枢要受高级神经中枢。 ( 1)神经元在静息

37、时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变为内正外负,膜内电位变化为:负 正;膜外电位变化为:正 负。 ( 2)图 2中的 1表示突触小泡,里面有神经递质,受体的本质是蛋白质 (糖蛋白 ),进行细胞识别。兴奋在突触是单向传递,原因是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使突触后膜兴奋或抑制。 ( 3)当感受器接受一个刺激后,导致效应器产生反应,则 Y的神经递质对突触后膜具有兴奋作用,如果大脑皮层发出的指令是对这个刺激不作出反应,作用 相反,则 X释放的物质对突触后膜具有抑制作用。 ( 4)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神经中枢是脊髓,但我们能在针刺破手指的皮肤,并未将手指缩回,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脊髓)要接受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考点:神经调节。 点评:本题相对常规,提升了学生分析图形、审题能力,是理解神经调节的理想题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中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