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ppt

上传人:twoload295 文档编号:37381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65 大小: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亲,该文档总共6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税收筹划概述,什么是税收筹划?某教授主编一本教材出版,参编人员5人,稿酬所得18000元,如何填写稿酬分配表才能纳税最小?,(1)均分:每人应分3000元,共应纳税:(3000-800)*20%*(1-30%)*6=1848(元) (2)其中5人800元,第6人14000元,应纳税额为:5人免税第6人应纳税=14000*(1-20%) *20%*(1-30%)*=1568(元),税收筹划概念,纳税行为发生之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经营活动或投资行为等涉税事项做出事先安排,以达到少缴税和递延缴纳目标的一系列谋划活动。,税收筹划的特点,合法性 预期性 风险性 目的性

2、 收益性,税收筹划与偷税,偷税: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税款的行为 法律责任: 追缴偷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10%以上不满30%,且偷税数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或者偷税被税务机关给予两次行政处罚又偷税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偷税数额占应缴税额的30%以上且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

3、限期改正,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税收筹划与欠税,欠税:纳税人超过税务机关核定的纳税期限而发生的拖欠税款的行为。 法律责任: 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故意欠税:不能获得减税、免税待遇,停止领购增值税专用发票 逃避追缴欠税罪:纳税人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税款的行为。应同时具备的四个条件: 有欠税的事实存在 转移或隐匿财产 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 数额在1万元以上 法律责任: 数额在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税收筹划与抗税,抗税:以

4、暴力或威胁的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刑事责任,税收筹划与骗税,骗税:采取弄虚作假和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免)税或减免税款的行为 法律责任: 行政责任: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刑事责任,税收筹划与避税,合法,这个国家有反避税条款吗?,案例,国家对生产某种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要征收环保税,一个生产污染产品的企业如何进行决策才能不缴税?,研制开发并生产绿色产品,继续生产不“严重污染环境”的产品,通过隐瞒污染手段,继续生产该产品,筹划,避税,偷税,税收筹划的原则,法律原则 合法性原则 合理性原则 规范性原则 财务原则 财务利益最大化 稳健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 社会

5、原则 经济原则 便利性原则 节约性原则,股权融资还是债务融资?,税收筹划的分类,按税收筹划服务对象分类 法人、非法人 按税收筹划的区域分类 国内、国外 按税收筹划的对象分类 一般税收筹划、特别税收筹划 按税收筹划的人员划分 内部、外部 按税收筹划采用的方法分类 技术派、实用派 按税收筹划实施的手段分类 政策派、漏洞派 按企业决策项目 投资、经营、成本核算、成本分配,税收筹划的经济和社会效应,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利 促进国家税收政策目标的实现 促进纳税人依法纳税 促进税制的不断完善,第2章 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和实施条件,纳税人的权利延期申报权 延期纳税权 申请减免税权 多缴税款申请退还权 委托税务

6、代理权 要求赔偿权 保密权 申请复议和提起诉讼权,税收筹划产生的原因,国家间税收管辖权的差别 税收执法效果的差别 税制因素 各国税法要素界定不同 税基、税率、税收优惠不同 税收制度因素 税种的税负弹性 纳税人定义上的可变通性 课税对象金额上的可调整性 税率上的差异性 税收优惠,如何利用税收管辖权的不同进行筹划?,请思考,某从事涉外服务的公司,主要为外国驻华机构提供各种服务人员。派出人员的工资、福利由服务公司统一支付,服务公司根据派出人员的情况向驻华机构收取劳务费用。如何才能减轻服务公司的税负呢?,案例,某报纸专栏记者的月薪为500 000元,请考虑该记者与报社采取何种合作方式才能税负最轻?,调

7、入报社,特约撰稿人,投稿,工资,劳务报酬,稿酬,(500000-800)*45%-15375=209265(元),500000*(1-20%)*40%-7000=153000(元),500000*(1-20%)*20%*(1-30%)=56000(元),其他因素,税法相对稳定性与现实活动的复杂性 各国对避税的认可程度及在反避税方法上的差别 通货膨胀 关境与国境的差异 技术进步 资本流动,请思考,如何更好地利用研发费用的加计扣除这一优惠政策?如何更好地利用购置设备的抵免政策?,实施税收筹划的前提条件,具备必要的法律知识 级别高的优于级别低的法律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国际法优于国内法 法律不溯及既往

8、 实体从旧、程序从新 具备相当的收入规模 具备税收筹划意识,税收筹划的税种选择,不同税种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影响 不同税种的税负弹性,税收筹划应注意的问题,正视税收筹划的风险性 了解理论与实践的差异 关注税收法律的变化 树立正确的税收筹划观,第3 章 税收筹划的工作步骤,熟练把握有关法律规定 了解纳税人的财务状况和要求 签订委托合同 制定筹划计划并实施,第4章税收筹划原理: 绝对节税原理,直接节税原理:直接减少某一个纳税人税收绝对额的节税 间接节税原理:指某一个纳税人的税收绝对额没有减少,但这个纳税人的税收客体所负担的税收绝对额减少,间接减少了另一个或一些纳税人税收绝对额的节税。,相对节税原理

9、,是指一定纳税总额并没有减少,但因各个纳税期纳税总额的变化而增加了收益,从而相当于冲减了税收,使税收总额相对减少。相对节税原理主要利用的是货币的时间价值。,假设一个公司的年度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如果税法允许这个公司某年的某笔费用可以选择三种方法扣除:分期平均扣除;余额递减扣除;一次性扣除。其结果假定是:方案1公司第1、2、3年都缴纳的所得税200万元,即方案1的T1-1 =T1-2= T1-3=200万元;方案2的T2-1=100万元,T2-2 =100万元,T2-3=400万元;方案3的T3-1 =0元,T3-2 =0元,T3-3=600万元。纳税人采用不

10、同方案在一定时期的纳税绝对总额是相同的。,(1)3年的预期税收Ti为 方案1 T1= T1-1 +T1-2+T1-3 =200+200+200=600(万元)方案2 T2= T2-1 +T2-2+T2-3 =100+100+400=600(万元)方案3 T3= T3-1 +T3-2+T3-3 =0+0+600=600(万元),(2)把预期税收按目标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值PWi 方案1 T1 预期税收现值为: PW1 =200+200/1.10+200/(1.10)2=547.11(万元) 方案2 T2 预期税收现值为: PW2=100+100/1.10+400/(1.10)2=521.49(万元

11、) 方案3 T3 预期税收现值为: PW3 =0+0+600/(1.10)2=495.87(万元),(3)节税方案的相对节税额Si为: 方案2相对节税额S2=T1-T2=547.11-521.49=25.62(万元) 方案3相对节税额S3=T1-T3=547.11-495.87=51.24(万元),风险节税,风险节税是指一定时期和一定环境下,把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去获取超过一般节税所节减的税额。风险节税主要是考虑了节税的风险价值。,一个纳税人节税方案1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

12、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4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15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20%;节税方案2第一年要缴纳所得税6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4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20%,第二年要缴纳所得税80万元的概率为20%,缴纳所得税100万元的概率为50%,缴纳所得税120万元的概率为30%,第三年要缴纳所得税180万元的概率为30%,缴纳所得税200万元的概率为60%,缴纳所得税220万元的概率为10%,这个纳税人的年目标投资收益率为10%,纳税人采

13、用不同方案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 如何进行方案的选择呢?,1. 计算采用节税方案后3年的税收期望值E 方案1 E(T1-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E(T1-2)=120*0.2+150*0.4+180*0.4=156(万元)E(T1-3)=150*0.2+180*0.6+200*0.2=178(万元) 其中:T1-n为方案1第n年要缴纳的税收,n=1,2,3,方案2 E(T2-1)=60*0.4+80*0.4+100*0.2=76(万元)E(T2-2)=80*0.2+100*0.5+120*0.3=102(万元)E(T2-3)=180*0.3

14、+200*0.6+220*0.1=196(万元) 其中:T2-n为方案2第n年要缴纳的税收,n=1,2,3,2.把税收期望值按目标投资收益率折算成现时价值PWi T1期望税收现值PW1=120/1.10+156/(1.10)2+178/(1.10)3=371.75(万元) T2期望税收现值PW2=76/1.10+102/(1.10)2+196/(1.10)3=300.65(万元) 其中:T1为方案1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 T2为方案2纳税人一定时期的纳税总额,3.计算考虑确定性风险因素情况下方案2多节减的税额Si 方案2多节减的税额S2=T1-T2=371.75-300.65=71.1(万元

15、) 这样,我们通过计算可使各个可供选择的节税方案中确定性风险因素数量化,以此作为节税的依据。此例中,我们应该选择方案2,因为它比方案1节减更多的税收。,假定一个纳税人不确定性节税方案1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20万元的概率P2=50%,可节减所得税S3=150万元的概率P3=20%;节税方案2可节减所得税S1=6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40万元的概率P2=60%,可节减所得税S3=180万元的概率P3=10%。这个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得的税前所得相同。,(1) 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E方案1 E1=100*0.3+120*0.5

16、+150*0.2=120(万元)方案2 E2=60*0.3+140*0.6+180*0.1=120(万元) 说明:期望值E=(Si*Pi)i=1,2,3n 其中:Si=第i种情况节减的所得税 Pi=第i种情况的概率 n=情况的数量,(2) 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方案11=(100-120)2*0.3+(120-120)2*0.5+(150-120)2*0.20.5=17.32(万元) 方案22=(60-120)2*0.3+(140-120)2*0.6+(180-120)2*0.10.5=40.99(万元)说明:标准离差=(Si- Ei)2*Pi0.5在上面的例子里,我们看到两个方案

17、的节税期望值是相同的,但方案2的风险程度明显要高于方案1,因此,我们要选择方案1。,一个跨国纳税人不确定性节税方案1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20万元的概率P2=50%,可节减所得税S3=150万元的概率P3=20%;节税方案2可节减所得税S1=100万元的概率P1=30%,可节减所得税S2=140万元的概率P2=60%,可节减所得税S3=180万元的概率P3=10%。这个跨国纳税人在一定时期所取得的税前所得相同,其目标节税额St为100万,目标节税率st为10%,无风险节税额St为60万,无风险节税率st为6%。,(1)计算节税方案的节税期望值E方案

18、1 E1=100*0.3+120*0.5+150*0.2=120(万元)方案2 E2=100*0.3+140*0.6+180*0.1=120(万元),(2)计算节税方案的标准离差方案11=(100-120)2*0.3+(120-120)2*0.5+(150-120)2*0.20.5=17.32(万元) 方案22=(100-120)2*0.3+(140-120)2*0.6+(180-120)2*0.10.5=26.83(万元) 说明:标准离差计算公式见上例,(3) 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程度(标准离差率)V。 方案1 V1=17.32/120*100%=14.43% 方案2 V2=26.83/132

19、*100%=20.33% 说明:标准离差率Vi=i/ Ei(i=1,2),(4)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节税系数b。方案1 b1=(10%-6%)/14.43%=27.72%方案2 b2=(10%-6%)/20.33%=19.68%说明:风险节税系数bi=(st-sf)/Vi(i=1,2).其中:st=目标节税率sf=无风险节税率V=标准离差率,(5)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节税率sr。方案1 sr1=27.72%*14.43%=4%方案2 sr2=19.68%*20.33%=4%说明: 风险节税率sr= bi* Vi (i=1,2).其中:b=风险节税系数V =标准离差率,(6)计算节税方案的风险节税额

20、(风险价值)Sr。 方案1 Sr1=120*4%/(6%+4%)=48(万元) 方案2 Sr2=132*4%/(6%+4%)=52.8(万元) 说明:Sri=( Ei* sri)/( sf+ sri) (i=1,2).,(7)计算考虑风险的最低节税额 minSr。方案1 minSr1=60+48=108(万元) 方案2 minSr2=60+52.8=112.8(万元) 说明:minSri=Sf+ Sri(i=1,2).,从上面的计算我们可以看到,两个节税方案的期望节税额都大于考虑风险的最低节税额,因此都超过了目标节税额,可以采用。但节税方案2的风险程度要大于方案1,而方案2可以获取更大的风险价

21、值。至于到底哪个方案更好些,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取决于企业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了。稳健的企业决策人员可以选择方案1,因为方案1的风险小;愿意冒险去追求最大财务利益的企业决策人员可以选择方案2,因为它有更大的风险价值。,第5章 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免税技术 减税技术 税率差异技术 扣除技术 抵免技术 退税技术 纳税递延 税负转嫁 选择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税收优惠与税收利益,税收优惠:政府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社会策略经济目的,而对纳税人实行的税收鼓励。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税收优惠手段的差异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方向,免税技术,免税: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

22、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完全免征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照顾性免税 奖励性免税 免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成为免税人,或使纳税人从事免税活动,或使征税对象成为免税对象而免纳税收的税收筹划技术 免税技术的特点 属于绝对节税 技术简单 适用范围狭窄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免税技术的方法 尽量争取更多的免税待遇 尽量使免税期最长化,案例,某橡胶集团位于某市A村,主要生产橡胶轮胎、橡胶管和橡胶汽配件。在生产橡胶制品的过程中,每天产生近30吨的废煤渣。为了妥善处理废煤渣,使其不造成污染,该集团尝试过多种办法:与村民协商用于乡村公路的铺设、维护和保

23、养;与有关学校联系用于简易球场、操场的修建等,但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废煤渣的排放未能达标,使周边乡村的水质受到影响,因污染问题受到环保部门的多次警告和罚款。如何治污,拟定两个方案: 把废煤渣的排放处理全权委托给A村村委会,每年支付该村委会40万元的运输费用 用40万元投资兴建墙体材料厂,生产“免烧空心砖”。,方案二,销路好 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能获得一定的节税利益。 利用废煤渣等生产的建材产品免征增值税 彻底解决污染问题 部分解决了企业的就业压力,实务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问题: 第一,樯体材料厂实行独立核算、独立计算销售额、进项税额和销项税额 第二,产品经过省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委员会的审定,获得认定证

24、书 第三,向税务机关办理减免税手续,减税技术,减税:国家对特定的地区、行业、企业、项目或情况(特定的纳税人或纳税人的特定应税项目,或由于纳税人的特殊情况)所给予纳税人减征部分税收的照顾或奖励措施。 照顾性免税 奖励性免税 减税技术:指在合法和合理的情况下,使纳税人减少应纳税收而直接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减税技术的特点 属于绝对节税 技术简单 适用范围狭窄 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免税技术的方法 尽量争取更多的减税待遇并使减税最大化 尽量使减税期最长化,案例,A,B、C、D四个国家的公司所得税的普通税率基本相同,其他条件基本相似。A国某企业生产的商品90%以上出口到世界各国。A国对该企业所得是按普通税率

25、征税;B国出于鼓励外向型企业发展的目的,对此类企业减征30%的所得税,减税期为5年;C国对此类企业有减征50%,减税期为3年的规定;D国对此类企业则有减征40%,而且没有减税期限的规定。,A企业应该如何选择投资地?,税率差异技术,尽量寻求税率最低化 尽量寻求税率差异的稳定性和长期性某计算机公司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该公司既销售计算机硬件,也从事软件的开发与转让,某月硬件销售为18万元,另接受委托开发并转让软件取得收入2万元,该企业应作何税收筹划?,扣除技术,扣除技术:指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扣除额增加而直接节税,或调整各个计税期的扣除额而相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扣除技术的特点: 可用于绝对节

26、税和相对节税 技术较为复杂 适用范围较大 具有相对稳定性 扣除技术要点 扣除项目最多化 扣除金额最大化 扣除最早化,抵免技术,税收抵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税收抵免额 避免双重征税的税收抵免:免税法、费用法、抵免法 税收优惠或奖励的税收抵免:设备购置投资抵免 抵免技术:在合法合理的情况下,使税收抵免额增加而绝对节税的税收筹划技术 抵免技术特点: 绝对节税 技术较为简单 适用范围较大 具有相对确定性 抵免技术要点 抵免项目最多化 抵免金额最大化,案例,某企业筹资3000万元,现有两个方案可供选择: 一是购买设备用于技术改造(假设设备购置前一年企业利润额为0) ; 二是投资新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税率

27、为15%,并实行2年免税政策。 假设两个方案的投资收益相同,第1-5年的利润情况如下: 第一年 200万元 第二年 300万元 第三年 800万元 第四年 1200万元 第五年 1500万元,该选择哪个方案?,第一方案的税后净利润:五年应纳税额=4000*33%-3000*40%=120(万元) 净利润=4000-120=3880(元) 第二方案的税后净利润:五年应纳税额=(800+1200+1500)*15%=525(万元)净利润=4000-525=3475(万元),退税技术,多缴税款的退还 再投资退税(外商投资企业) 出口产品,退税技术的特点 绝对节税 技术较为简单 适用范围较小 具有一定

28、的风险性 退税技术要点 尽量争取退税项目最多化 尽量使退税额最大化,纳税期的递延,即允许企业在规定的期限内,分期或延迟缴纳税款。 方法 递延项目最多化 递延期最长化,税负转嫁,税负转嫁的影响因素 商品供求弹性 一般而言,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企业应优先考虑税负前转的可能性;反之,则进行税负后转或无法转嫁的可能性较大。 市场结构与税负转嫁 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寡头垄断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完全垄断市场结构下的税负转嫁 课税制度与税负转嫁 税种性质 税基宽窄 课税对象 课税依据 税负轻重,选择合理的企业组织形式,子公司与分公司 合伙制企业,分、子公司的税收待遇,子公司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地负全面纳税义务 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负有限纳税义务,其利润、亏损与总公司合并计算,合伙制企业,有的国家或地区把合伙制企业当作一个纳税实体,甚至当作公司法人进行征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