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

上传人:feelhesitate105 文档编号:37423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92 大小:1.8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92页
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92页
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92页
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92页
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92页
亲,该文档总共19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四章 生产中常用菌种的分离、选育和保藏,主讲人:韩北忠 刘 萍,带图象分析系统的微生物菌种 显微观察装置,第一节 菌种的分离简介,一、菌种的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 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二、分离思路,新菌种的分离是要从混杂的各类微生物中依照生产的要求、菌种的特性,采用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 实验室或生产用菌种若不慎污染了杂菌,也必须重新进行分离纯化。 有了优良的菌种,还要有合适的工艺条件和合理先进的设备与之配合。,定方案:首先要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采样: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 增殖:人

2、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pH值、提取工艺等。,三、新种分离与筛选的步骤,(一)采样,1、采样对象以采集土壤为主。一般园田土和耕作过的沼泽土中,以细菌和放线菌为主,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土壤和沼泽地中,酵母和霉菌较多,如一些野果生长区和果园内。采样的对象也可以是植物,腐败物品,某些水域等。,从自然界筛选,2、采样季节:以温度适中,雨量不多的秋初为好。 3、采土方式:在选好适当地点后,用

3、小萨子除去表土,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约10g,盛入清洁的牛皮纸袋或塑料袋中,扎好,标记,记录采样时间、地点、环境条件等,以备查考。为了使土样中微生物的数量和类型尽少变化,宜将样品逐步分批寄回,以便及时分离。,(二)增殖培养,为了容易分离到所需的菌种,让无关的微生物至少是在数量上不要增加,可以通过配制选择性培养基,选择一定的培养条件来控制。例如碳源利用的控制,可选定糖,淀粉、纤维素,或者石油等,以其中的一种为唯一碳源,那么只有利用这一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正常生长,而其它微生物就可能死亡或淘汰。这样对下阶段的纯种分离就会顺利得多。,(三)培养分离,尽管通过增殖培养效果显著,但还是处于微生物的

4、混杂生长状态。因此还必须分离,纯化。在这步,增殖培养的选择性控制条件还应进一步应用,而且控制得细一点,好一点。纯种分离的方法有划线分离法、稀释分离法。,(四)筛 选,这一步是采用与生产相近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通过三角瓶的容量进行小型发酵试验,以求得适合于工业生产用菌种。,(五)毒性试验,自然界的一些微生物是在一定条件下产毒的,将其作为生产菌种应当十分当心,尤其与食品工业有关的菌种,更应慎重。据有的国家规定,微生物中除啤酒酵母、脆壁酵母、黑曲霉、米曲霉和枯草杆菌作为食用无须作毒性试验外,其他微生物作为食用,均需通过两年以上的毒性试验。,第二节 培养分离,从自然界中分离培养微生物是菌种选育的重要和

5、基础的步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种分离培养方法能揭示一个试样中所包含的所有微生物总数和种类。 在任一试样中所存在的微生物仅为极少数特定种类的菌株;在工业微生物筛选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检测方法,以与各种不同类型的生长和代谢之微生物相适应。 因此,建立一更为科学的和针对性不强的分离方法是必要的。,一、成功的分离培养方法,(1)认真考它所需产品的特征和生产过程;(2)制订初步的筛选标准;(3)将生态学方法运用到分离和筛选过程。,二、培养分离中要解决的问题,1、“分离什么和从哪里分离出?” 2、必须充分考虑所分离微生物的生产能力、生长速度、生物群体培养和产品生产工艺及其提纯的难易和费用,工业生产发酵罐中

6、稳定性及遗传操作的难易程度等。3、选择适宜的培养分离方法和检测方法。,三、将生态学方法用于培养分离的一般思路要点,1罗列出所要分离的微生物类群; 2根据所采集样本的各种生态参数,描述所要分离的微生物之生态系统或栖息地: 3将若干样本分成若干类型,如植物和植物各部,土壤(类型和土层)、岩石、水、昆虫和发酵食品等; 4罗列出所要考察和测量的环境参数,如pH、盐分、水分、氧化还原电势及温度等;,5列出生物系统中有用的自然底物,如森林土壤中的几丁质、葡萄表皮的果胶;6根据上述1-5项中所获得的数据,设计分离方法,即选择适宜的稀释液、底物、试样、天然浸出汁和培养条件;7用标准方法作对照来评价生态学分离方

7、法;8根据待检材料的生态参数需要,修改已知的方法;9运用特定的富集方法,富集那些可能具有筛选意义的微生物类群。,四、自然界中细菌的分离,(一)采样和采集方法,为了从一特定生态系统中分离出具有代表性的细菌菌群,特别是分离那些在唯一微环境区域中出现的菌群时,必须十分重视样本的采集。 样本采集时所需的工具通常有无菌刮铲、土样采集器、镊子、解剖刀、手套、无菌小塑料袋和塑料瓶等。,采样的注意事项,1、采样时应尽可能保持相对无菌; 2、所采集的样本必须具有某种代表性; 3、采好的样必须完整地标上样本的种类及采集日期、地点以及采集地点的地理、生态参数等; 4、应充分考虑采样的季节性和时间因素,因为真正的原地

8、菌群的出现可能是短暂的;,5、采好的样应及时处理,暂不能处理的也应贮存于4下,但贮存时间不宜过长。这是因为一旦采样结束,试样中的微生物群体就脱离了原来的生态环境,其内部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变化,微生物群体之间就会出现消长,1土样采集方法,森林、旱地,草地可先掘洞,由土壤下层向上层顺序采集; 水田等浸水土壤在不损土层结构的情况下插入圆筒采集。如果层次要求不严格,可取离地面515cm处的土。将采集到的土样盛入聚乙烯袋或玻璃瓶中。 在采集植物根际土样时,一般方法是自土壤中慢慢拔出植物根,在大量无菌水中浸渍约20min,洗去粘附在根上的土壤,然后再用无菌水漂洗下根部残留的土,这部分上却为根际土样。,2植物

9、体采集方法,在采集叶面时,一般是用灭菌的剪刀、打孔器、安全刀片等,由几片新鲜叶片的同一部位切取一小块,并注意不要损伤周围边缘。 选择叶面时应考虑叶位、叶龄、叶片正反面和在一片叶上的取样部位。 采集植物根及根系时,方法与根际土样采集方法相似。将洗净的根装入采样袋中,采集根系时,一般与根际土样一起保存。,3水样采集方法,用于细菌检测的水样应收集于100m1干净、灭菌的广口塑料瓶中。 由于表层水中含有泥沙,故在采样时应在较深的静水层中采集水样。 方法是:握住采样瓶底浸入水中30-50cm处,然后瓶口朝下打开瓶盖,让水样进入。如果有急流存在的话,应直接将瓶口反向于急流。采集瓶从水中取出时应迅速并带有较

10、大的弧度。水样不应装满采样瓶。所有水样都应在24h之内迅速进行检测,或者4下贮存。,(二)生态学参数及培养基 的组成原则,1、加入培养基中的天然提取物种类和用量、环境生物物理学参数以及用于平板涂布分离样本的溶剂都会影响实验中所要分离的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2、就分离培养基的组成而言,部分培养基中必须含有10-50%的天然提取物。加入培养基中的天然提取物,部分培养基中则应含有多种碳、氮源,如几丁质、纤维素或果胶。,3、所有分离培养基中都应含有抗真菌剂(如放线菌酮和制霉素),掺加浓度一般为50gm1, 以抑制真菌的生长。 4、琼脂平板在使用前应置于37培养箱中孵育l、2天。 5、培养基的生物物理学参

11、数,如pH及盐分也应调节到与试样的生态系统参数值相近。,土中细菌的富集培养与分离,分离土样中的大部分细菌的分离程序中无需进行富集。 但对某些少数细菌则要求特殊的富集或选择技术才能很好地被分离培养。,富集方法,运用细菌的酶诱导性,在分离培养基中添加若干抗生素、复杂底物及生长因子的前体物质来激活细菌某一特殊基因组,可以建立起若干富集技术。 富集可以促进抗性的产生并维持下来。,土样中细菌的富集:适度稀释后,取0.1m1涂布已添加及未添加富集底物(如几丁质、纤维素等)的土浸出汁平板。 植物体上细菌的分离:无菌富集,加植物浸出液适度培养取样,洗涤,取1ml经适度稀释后涂布平板。 水中细菌的分离:水样通过

12、0.22m无菌滤膜,取出滤膜用1ml无菌稀释液将滤膜上的沉积洗下。用样本稀释液适度稀释,涂布平板倒置培养或滤纸压印分离法。,水中细菌分离的简易富集技术,在无菌的、用棉团塞好的广口三角烧瓶中连续培养,定期取样涂布适宜分离琼脂平板上; 在不同水体的水样中加入一定的底物如蔗糖、多糖及蛋白质等,同样可以促进水中微生物的增殖。 培养过程中可加入低浓度的抗真菌剂以抑制真菌的生长。 另一富集方法是在培养烧瓶中添加细菌“附着材料”,如无菌的植物组织或土壤浸出液。 通过改变培养温度和培养周期可选择性富集嗜冷性细菌、中温菌和嗜高温菌。,次代培养及纯化步骤,1、涂布的平板经培养后,如生长出菌落,则按涂布不同稀释度的

13、稀释液所得的单菌菌落和多菌菌落对琼脂平板进行分类。 2、用无菌牙签将菌落转接到筛选平板上及转接至添加有少量天然浸出液的适宜保藏琼脂斜面上。 3、筛选平板经培养后,按生长出菌落的形态学特征如色素、菌落形态等进行最初分组。 4、将认为有希望的菌落用牙签转接到另一模拟分离琼脂平板上进行筛选。,五、放线菌的分离,(一)采样及采集方法 应尽可能实行无菌操作。 所采集的样本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样本采集完后,应及时处理或在4下贮存,贮存试样处应与划线,筛选平板分开,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二)生态学参数,放线菌分离培养过程中所需考虑的生态参数有温度、pH、离子强度、氧化还原电势和底物浓度。,(三)培养基的组

14、成原则,大多数放线菌的分离培养是在贫脊或复杂底物的琼脂平板上进行的。除嗜温性放线菌外,其他放线菌一般在培养4-20天内在分离平板上缓慢形成菌落。 在放线菌分离琼脂中通常都加入抗真菌剂制霉菌素或放线菌酮,以抑制真菌的繁殖。 选择性地添加抗生素。 分离琼脂平板制备好后,一般皆应在37培养箱中存放3天。,放线菌的分离,土样中放线菌的非选择性分离:土样风干,磨碎,无菌海绵压印土样后压印平板后培养。 植物体上放线菌的分离:无菌取植物组织,干燥以减少细菌数量,剪碎植物材料后植入平板表层后培养。也可洗下微生物后振荡培养。 水中放线菌的分离: 为使所要分离的放线菌的数量种类增多,一般将水样离心或滤纸过滤,取离

15、心沉积或滤纸表面沉积进行系列稀释和涂布。,次代培养及纯化,菌落形成后可根据肉眼可见的菌落形态上的差异,作初步的鉴定和区分。 通过高倍放大进行镜检,可了解气生和营养孢子形成情况。 成功地分离出各种不同的放线菌属及种的关键是所采集样本的本身及其分离用的琼脂培养基;而肉眼识别不同的生长形态、从而初步地加以鉴定,在分离放线菌时显得尤为重要。 将分离平板上所形成的菌落用经火焰灼烧灭菌的钩形针或无菌牙签挑取,点接到琼脂平板上进行影印培养,以进一步筛选和分离。,六、真菌分离,1、利用低碳氮比的培养基可使真菌生长菌落分散,利于计数,分离和鉴定。这里主要是利用营养成分的减少而使生长减慢,并由此限制真菌的迁涉生长

16、。 2、改变培养温度将有利于不同嗜温区真菌的分离。 3、有时,真菌子实体形成必须有光线,这在分离培养时应加以考虑。,4、选择性富集: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使样本中一种或一群微生物数量上的增加而利于分离的一种技术。富集可以是种水平的,如通过营养要求的改变来富集分离镰刀菌;也可以是组成群水平的,如以纤维素为唯一碳源的选择性培养基可选择性富集所有能降解纤维素的纤维素裂解微生物。 5、选择性抑制培养基可使非目标微生物消除或减少到一定程度。在分离培养基中加入一定的抗生素即可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及菌落形成。,真菌的分离方法,土中真菌的分离:稀释法,混入法,压贴法,粘附法,浮选法,注射器采集法,土过筛法,庶糖密度梯

17、度离心法。 植物材料中真菌的分离:植入法,压贴法,洗涤法,浸泡法。 水中真菌的分离:水样稀释后涂布分离。饵诱技术常用于水中真菌的富集。 子实体直接分离培养担子菌:新采集的子实体组织植入平板内或在放于液体培养基表面放一小块无菌滤纸上培养。,七、生产选种,是在长年累月的生产实践中,在培养工艺条件没有任何可见变更情况下,突然发现某些批次生产水平提高较大,这就有可能是个别自然变异朝更好的方向变的细胞,在这种条件下很适应于培养条件,并逐渐显示出它的生长优势,这种优势的发展,促使它优良的生产性能表露。进行类似新种筛选分离,达到获得新的优良生产菌种的目的。,第三节 工业菌种的育种方针,工业菌种的育种:是运用

18、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位的改造。通过改造,可使现存的优良性状强化,或去除不良性质或增加新的性状。,工业菌种育种的方法,诱变 基因转移 基因重组,育种过程,包括下列3个步骤:(1)在不影响菌种活力的前提下,有益基因型的引入。 (2)希望基因型的选出。 (3)改良菌种的评价(包括实验规模和工业生产规模)。,选择育种方法时综合考虑的因素,(1)待改良性状的本质及与发酵工艺的关系(如批式或连续发酵试验);(2)对这一特定菌种的遗传和生物化学万面认识的明了程度;(3)经济费用。 如果对特定菌种的基本性状及其工艺知晓甚少,则多半采用随机诱变、筛选及选育等技术: 如果对其

19、遗传及生物化学方面的性状已有较深的认识,则可选择基因重组等手段进行定向育种。,工业菌种改良方法,(1)解除或绕过代谢途径中的限速步骤:通过增加特定基因的拷贝数或增加相应基因的表达能力来提高限速酶的含量;在代谢裔途径中引伸出新的代谢步骤,由此提供一个旁路代谢途径。(2)增加前体物的浓度。(3)改变代谢途径,减少无用副产品的生成以及提高菌种对高浓度的有潜在毒性的底物、前体或产品的耐受力。,(4)抑制或消除产品分解酶。 (5)改进菌种外泌产品的能力。 (6)消除代谢产品的反馈抑制。如诱导代谢产品的结构类似物抗性。,提高特定基因的表达水平,(1)引入强转录及翻译信号,可通过在一高效表达载体上克隆靶基因

20、;在靶基因的上游引入强启动子;修改现有表达信号,提高基因效力等。 (2)诱导解除基因表达抑制的突变。,改进菌种的生长效率,提高菌株对底物的利用率方法:a. 通过确定并改变代谢中的耗能部分;b. 由另一菌株的高效低能代谢途径代谢来实现。c. 赋予菌种对多种底物,特别是价廉而丰富的底物的利用能力,由此可降低操作费用。,第四节 诱变育种,以微生物的自然变异作为基础的生产选种的机率并不很高,一个基因的自然突变频率仅10-6-10-10左右。诱变育种:以诱发突变为基础的育种,是迄今为止国内外提高菌种产量、性能的主要手段。,诱变,物理、化学或生物诱变方法,一、诱变剂和诱变处理,物理诱变剂:射线如紫外线、X

21、射线、射线,快中子; 物理因素中目前使用得最方便而且十分有效的是紫外线。许多高产菌株的选育都用过紫外线,对于一般实验室、中小型工厂都适用,也很安全。 其他的几种射线都是电离性质的,有一定的穿透力,一般都由专业人员在专门的设备中使用,否则有一定危险性。,化学诱变剂: 化学因子如碱基类似物、5氟尿嘧啶、烷化剂等。 化学诱变剂中使用最多、最有效的是烷化剂。 使用化学诱变剂的优缺点: 1、大多数情况下,就突变数量而言,要比电离辐射更有效。,2、化学诱变剂是很经济的,因为只需要少量的合适的诱变剂,设备是实验室的一般玻璃器皿,一个蒸气罩。而用电离辐射行工作时,设备费用大,并要注意安全性。 3、大部分诱变剂

22、是致癌剂,所以在使用中必须非常谨慎,要避免化学诱变剂与皮肤接触,且切勿吸入其蒸气,有人对某些诱变剂极其敏感,甚至未直接接触就会过敏,这就更要当心。,诱变剂的选择,1碱基类似物和羟胺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但很少使用,回复突变率高,效果不大。 2亚硝酸和烷化剂应用的范围较广,造成的遗传损伤较多。其中亚硝基胍和甲基磺酸乙酯常被称为“超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是毒性最小的诱变剂之一。,3吖啶类诱变剂可以造成生化代谢途径的完全中断。 4紫外线仍十分有效。电离辐射是造成染色体巨大损伤的最好诱变剂,它能造成不可回复的缺突变。但它可能影响邻近基因的性能。,二、诱变育种步骤,出发菌株的选择 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诱变处理

23、 中间培养 分离和筛选,(一)出发菌株的选择,1自然界新分离的野生型菌株,对诱变处理较敏感,容易达到好的效果。 2在生产中经生产选种得到的菌株与野生型较相像,也是良好的出发菌株。 3每次诱变处理都有一定提高的菌株,往往多次诱变能积累较多的提高。 4出发菌株开始时可以同时选23株,在处理比较后,将更适合的出发菌株留作继续诱变。,5要尽量选择单倍体细胞、单核或核少的多细胞体来作出发诱变细胞,这是由于变异性状大部分是隐性的,特别是高产基因。6根据采用的诱变剂或根据细胞生理状态或诱变谱选择诱变剂,因为同一诱变剂的重复处理会使细胞产生抗性,使诱变效果下降。有的诱变剂是作用于营养细胞,就要选对数期的细胞:

24、有的作用于休止期,就可选用孢子。,(二)处理菌悬液的制备,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制备单细胞和单孢子状态的、活力类似的菌悬液,为此要进行合适培养基的培养,并要离心,洗涤,过滤。,(三)诱变处理,根据前面有关诱变剂及诱变处理的介绍,结合诱变对象的实际,设计诱变处理方案。,(四)中间培养,由于在发生了突变尚未表现出来之前,有一个表现延迟的过程,即细胞内原有酶量的稀释过程(生理延迟),需3代以上的繁殖才能将突变性状表现出来。这个过程对今后的筛选和获得稳定菌株都是极为重要的。,方法:让变异处理后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养几小时,以让细胞的遗传物质复制,让细胞繁殖几代,以得到纯的变异细胞。这样,隐性的变异就会显现出

25、来,若不经液体培养基的中间培养,直接在平皿上分离就会出现变异和不变异细胞同时存在于一个菌落内的可能,形成混杂菌落,以致造成筛选结果的不稳定和将来的菌株退化。,(五)分离和筛选,筛选分初筛和复筛。初筛以迅速筛出大量的达到初步要求的分离菌落为目的,以量为主。 复筛则是精选,以质为主,也就是以精确度为主。因此在具体方法上就有差异.例如初筛可以在平皿上直接以菌落的代谢产物与某些染料或基质的作用形成的变色圈或透明圈的大小来挑取参加复筛者,而将90%的菌落淘汰。在数量减少后就要仔细比较参加复筛和再复筛的菌株,最后才能选得优秀菌株。在以后的复筛阶段,还应不断结合自然分离,纯化菌株。,紫外线的诱变育种,紫外线

26、诱变一般采用15W紫外线杀菌灯,波长为2537A灯与处理物的距离为1530cm,照射时间依菌种而异,一般为几秒至几十分钟。一般我们常以细胞的死亡率表示,希望照射的剂量死亡率控制在7080%为宜。,被照射的菌悬液细胞数,细菌为106个ml左右,霉菌孢子和酵母细胞为106107个ml。由于紫外线穿透力不强,要求照射液不要太深,约0.51.0cm厚,同时要用电磁搅拌器或手工进行搅拌,使照射均匀。 由于紫外线照射后有光复活效应,所以照射时和照射后的处理应在红灯下进行。,(二)操作步骤1将细菌培养液以3000rmin离心5min,倾去上清液,将菌体打散加入无菌生理盐水再离心洗涤。2将菌悬液放入一巳灭菌的

27、,装有玻璃珠的三角瓶内用手摇动,以打散菌体。将菌液倒入有定性滤纸的漏斗内过滤,单细胞滤液装入试管内,一般处于浑浊态的细胞液含细胞数可达108个ml左右,作为待处理菌悬液。,3取24m1制备的菌液加到直径9cm培养皿内,放入一无菌磁力搅拌子,然后置磁力搅拌器上、15W紫外线下30cm处。在正式照射前,应先开紫外线10min,让紫外灯预热,然后开启皿盖正式在搅拌下照射1050s。操作均应在红灯下进行,或用黑纸包住,避免白炽光。,4取未照射的制备菌液和照射菌液各o.5ml进行稀释分离,计数活菌细胞数。5取照射菌液2ml于液体培养基中(300ml三角瓶内装30ml培养液),120rmin振荡培养46h

28、。6取中间培养液稀释分离、培养。7挑取菌落进行筛选。,亚硝基胍诱变曲霉菌,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NGN,MNNG或TG)对真核或原核微生物都有强烈的诱变作用。其精确的作用机制尚不很清楚,据认为是伴随着重氮甲烷的生成及在酸性条件下生成亚硝酸,直接作用于细胞内的DNA复制系统,从而诱发了变异。MNNG的诱变作用随pH的升高而增强。,(二)操作步骤1单孢子悬液制备 取斜面,加入6ml 0.1molL pH6.o的磷酸缓冲液,用接种环刮下孢子,振荡试管,立即通过带滤纸漏斗过滤,由此制得单孢子悬液,若孢子液浑浊状,其孢子浓度可达l06个ml,此为待处理孢子悬液。2MNNG溶液的制备 用分析天平称

29、取2mg,加入2ml 0.1molL pH 6.0磷酸缓冲液,于暗处振荡溶解。,3诱变处理 吸取MNNG溶液lml,加入到1m1孢子悬液中,30振荡30min,立即稀释1000倍停止作用,然后以10-2,10-4两个稀释度分离培养,30 3天后计数。4死亡率计算 将未处理的孢子液1ml加入1ml磷酸缓冲液中,同上逐级稀释分离, 30下培养3天。根据处理前后的活孢子数可计算出死亡率。5挑取菌落进行糖化酶及蛋白酶产量筛选,第五节 营养缺陷型的选育,营养缺陷型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的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 与营养缺

30、陷型对应的是野生型。,能满足野生型菌株正常生长的培养基称基本培养基(MM); 在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的称补充培养基(SM); 能满足各种营养缺陷型生长的称完全培养基(CM),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麦芽汁培养基等。,营养缺陷型的用途,营养缺陷型在生产上和科学研究上用途很大。目前生产氨基酸、核苷酸的菌种都是各种类型的缺陷型。要研究代谢途径,育种技术都必须有营养缺陷型的菌株为材料。,筛选营养缺陷型的步骤,诱变 淘汰野生型 检出缺陷型 确定生长谱,一、诱变方法,物理诱变 化学诱变,二、淘汰野生型,抗生素法:野生型能在MM中生长,而缺陷型不能,于是将诱变处理液在MM中培养短时让野生型生长,处于

31、活化阶段,而缺陷型无法生长,仍处于休眠状态。由于细菌或酵母对一些抗生素敏感,于是就相应加入一定量的抗生素,结果活化状态的野生型就被杀死,保存了缺陷型。一般细菌可以采用青霉素,酵母可采用制霉菌素。 菌丝过滤法:对于霉菌,因孢子生长后会长出菌丝体,就可用滤纸过滤法将菌丝滤去,而缺陷型孢子却因未发芽而不能滤过。,三、检出缺陷型,原理:在固体基本培养基和完全培养基上,生长情况完全不同,缺陷型在CM上生长良好,而在MM上则不生长,野生型都能生长。 具体方法:影印法、点种法、夹层法,1将一较平皿直径小1cm的金属圆筒蒙上一层灭菌的丝绒,用金属夹夹住,灭菌。 2将完全培养基上长出的全部菌落在丝绒上轻轻一压,

32、使之成为印模,标记方位。 3将基本培养基平皿和完全培养基平皿在标记的同一方位上先后轻轻一压,此菌印模即复印于上。,(一)影印法,4 将CM和MM在恒温箱中培养。 5二平皿相同方位进行比较, 即可发现在MM平皿上长出的菌落少于GM平板上的。MM上未长而相应于CM上长出的那几个菌落就可能是缺陷型。 此法要求平皿上菌落不能太多,菌落之间应有一定间隔。,(二)点种法,也就是任意法。 用接种针或牙签将CM上长出的菌落在MM和CM两副平板上接种,依次在相应位置点种,然后一起培养,观察其生长情况。 此法结果明确,但工作量大。,(三)夹层法,先在培养皿上倒一层基本琼脂培养基,凝固后涂上一层含菌的MM,凝固后再

33、倒一薄层MM琼脂培养基,培养24h,将出现的菌落标记,然后倒上一层CM琼脂培养基,再培养。这时第二批长出的菌落就可能是缺陷型。 此法缺点是,结果有时不明确,而且将缺陷型菌落从夹层中挑出并不很容易。,四、营养缺陷型生长谱的确定,验证确定是缺陷型后,就需确定其缺陷的因子,即生长谱测定。,生长谱测定的方法,将缺陷型菌株培养后,收集菌体,制备成细胞悬液,与MM培养基(融化并凉至50)混合并倾注平皿。待凝固后,分别在平皿的56个区间放上不同的营养组合的混合物或吸饱此组合营养物的滤纸圆片。培养后会在某组合区长出,就可测得所需营养。个平皿测一个菌。,以不同组合的营养混合物与融化凉至50的MM培养基混合铺成平

34、皿,然后在这些平皿上划线接种各个缺陷型菌株于各相应位置,培养后根据在这些组合长出可推知其营养因子。在56个平皿上可测20株菌以上。,第六节 基因育种,基因重组育种:是运用体外DNA各种操作或修改手法获得目的基因,再借助于病毒、细菌质粒或其他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新的宿主细胞并使其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和表达,或者通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一个细胞的优秀性状经其间遗传物质的交换而转移给另个细胞的方法。,一个完整的基因克隆过程包括以下步骤,、获得待克隆的DNA片段(基因); 、目的基因与载体在体外连接; 、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 、筛选、鉴定阳性重组子; 、重组子的扩增与或表达。,2.2

35、 基因重组,一、质粒的特点,1、质粒的存在并非微生物生命活动必需。 2、每个细胞中存在的质粒数称为该质粒的拷贝数。不同类型的质粒其拷贝数各异,同一质粒在不同条件下,拷贝数也可能差异很大,有严紧型和松弛型两种。 3、质粒DNA分子常呈现三种形态;常见的一种是共价、闭环状DNA(CCC DNA);其次是由于条链有缺口而产生的开环DNA(ocDNA);第三种是由双环分子两段均断裂而产生的线性DNA。,质粒载体,二、各类质粒所赋予宿主细胞的不同表现型,抗生素抗性:抗生素的产生;大肠杆菌素的产生;肠毒素的产生;复杂有机化合物的降解;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修饰酶的产生;杀伤性能。在自然条件下,许多质粒可经细菌

36、接合或相似方式在宿主间相互转移。在实验室条件下,质粒也可经人工手段将其转化入宿主细胞内。,三、质粒DNA的提取方法,细菌培养和质粒扩增; 细菌的收获和裂解; 质粒DNA的提取。,四、遗传转化,转化是指受体细胞直接摄取供体细胞游离的DNA片段,将其同源部分进行碱基配对,组合到自己的基因中,从而获得供体细胞的某些遗传性状。,(二)操作步骤: 质粒DNA转化感受态大肠杆菌 1从琼脂平板上挑取新鲜菌落接入10ml肉汤培养基中,37培养过夜。 2取0.5ml培养物接入50ml肉汤中,无菌添加0.4ml 2.5molLMgCl2,于37振荡培养。 3将o.1molL CaCl2溶液、试管及吸管在冰浴中冷却

37、。,4当培养物OD600在o.5o.8左右时,开始收获细胞(大约需22.5h) 5将培养物置冰浴中冷却10min。 6取10ml培养物置2个冷离心管中弃去上清液。,7加入1ml 0.1molL CaCl2,再加0.9ml CaCl2,置冰浴中放置20min。 8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 9加入1ml 0.1molL CaCl2,重新悬浮细胞,置冰浴中保存。 10加入120l待转化质粒 DNA溶液。,11在冰上放置20min,在37处理2min。再插入冰中加入0.9m1肉汤37静置培养90min。 12以不同的量涂布选择培养基平板。 13于37培养过夜。鉴定转化菌落。,常用的遗

38、传转化系统,1、自然系统 2、人工诱导(完整细胞) (1)二价阳离子系统:Ca2+,Ca2+Mg2+,Mg2+,Ca2+辅助噬菌体,Tris+Ca 2+ (2)单价阳离子系统:PEG+Li+/Cs+/Rb+ (3)冻融系统 (4)Triton处理:人工诱导(PEG/原生质体),重组DNA中常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逆转录酶等.,限制性内切酶,切开DNA分子所需的酶:每一种酶都有其各自的作用位点。 常用限制性内切酶 种类及特性,W. Arber,H. O. Smith,限制性内切酶的剪切方式,粘性未端:切开后的两段DNA各留下一个尾,这2个尾的核苷酸顺序完全

39、一样,中是方向相反。它们之间是互补的,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再连接一起。,其它工具酶,连接酶 T4 DNA 修补工具酶 DNA聚合酶I 末端加工酶 S1核酸酶 , 碱性磷酸单脂酶 末端转移酶 人工加polyA 或polyT 尾 反转录酶,载体宿主系统,载体(vector)是携带外源DNA进入宿主细胞进行扩增和表达的DNA; 一般是通过改造质粒、噬菌体或病毒等构建的。,载体应具备以下条件:,、能在适当的宿主细胞中复制; 、具有多种限制酶的单一切点(即所谓多克隆位点)以便外源DNA插入; 、具有筛选标志以区别阳性与阴性重组分子; 、载体分子较小,以便体外基因操作,同时载体DNA与宿主DNA便于分离; 、

40、对于表达型载体还应具有与宿主细胞相适应的启动子、增强子、加尾信号等基因表达元件。,宿主细胞必须符合以下条件,、对载体的复制和扩增没有严格的限制; 、不存在特异的内切酶体系降解外源DNA; 、在重组DNA增殖过程中,不会对它进行修饰; 、重组缺陷型,不会产生体内重组; 、容易导入重组DNA分子; 、符合重组DNA操作的安全标准。,目的基因的获取,一、通过建立基因文库分离靶基因 基因文库包括两类:基因组文库:利用限制性内切酶。 cDNA:用mRNA反转录成单链DNA,再经DNA聚合酶的作用产生双链DNA。可去除真核生物基因中不表达的内含子。,二、化学合成法制备DNA片段 从蛋白质肽链的氨基酸顺序可

41、以知道它的遗传密码,再依照密码合成基因。 三、聚合酶链反应法扩增基因片段 对于已知全部或部分核苷酸序列的基因,可以通过聚合酶链反应(),以基因组DNA或cDNA模板扩增得到目的基因片段。,PCR技术,根据需扩增片段的两端设计引物。 使DNA解链(高温),引物结合于基因的两端(低温),在合适温度下开始合成(链延长)反应。 特点:需要很少的DNA模板,且能直接从基因组中得到目的基因。,DNA扩增,PCR反应,DNA片断的克隆,载体的条件 :,a 复制起点 b 适宜的限制酶切点c 选择标记,DNA分子的体外连接DNA片段的体外连接是重组DNA技术的关键。DNA连接是由DNA连接酶催化完成的。,一、D

42、NA连接酶,DNA连接酶催化两条双链DNA片段相邻的5-磷酸和3-羟基间形成磷酸二酯键。 在分子克隆中最有用的的DNA连接酶是来自噬菌体的DNA 连接酶。 T4 DNA连接酶在分子克隆中主要用于: 、连接具有同源互补粘性末端的片段; 、连接双链DNA分子间的平端; 、在双链平端的DNA分子上添加合成的人工接头或适配子。,重组DNA导入宿主菌,体外连接的重组DNA分子必须导入适当的受体细胞中才能大量的复制、增殖和表达。根据所采用的载体的性质,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可有不同的方法。,一、转 化,指以细菌质粒为载体,将外源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的过程。转化时,细菌必须经过适当的处理使之处于感受态即容易接

43、受外源DNA的状态,然后利用短暂热休克使DNA导入细菌宿主中。 此外还可用电穿孔法转化细菌,它的优点是操作简便、转化效率高、适用于任何菌株。,二、转染和感染,利用噬菌体DNA作为载体时可经两种方式导入受体菌。一种是感染,即在体外将噬菌体DNA包装成病毒颗粒,然后使其感染受体菌。另一种方式是转染,即在DNA连接酶作用下使噬菌体DNA环化,再象重组质粒一样地转化进受体菌。但习惯上常把以噬菌体DNA为载体构建成的重组子导入细胞的过程统称为转染。,重组克隆的筛选与鉴定,基因克隆的最后一步是从转化细菌菌落中筛选出含有阳性重组子的菌落,并鉴定重组子的正确性。 通过细菌培养以及重组子的扩增,获得所需的基因片

44、段的大量拷贝。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结构、功能,或表达该基因的产物。,一、抗药性标志的筛选,如果克隆载体带有某种抗药性标志基因如ampr或tetrr ,转化后只有含这种抗药基因的转化子细菌才能在含该抗菌素的平板上幸存并形成菌落,这样就可将转化菌与非转化菌区别开来。如果重组DNA时将外源基因插入标志基因内,该标志基因失活,通过有无抗菌素培养基对比培养,还可区分单纯载体或重组载体(含外源基因)的转化菌落。,二、半乳糖苷酶系统筛选,很多载体都携带一段细菌的lacZ基因,它编码半乳糖苷酶N-端的146个氨基酸,称为肽,它表达半乳糖苷酶的C-端肽链。 当载体与宿主细胞同时表达两个片段时,宿主细胞才有半乳糖苷

45、酶活性,使特异的底物X-gal 变为兰色化合物,这就是所谓的互补。 而重组子由于基因插入使肽基因失活,不能形成互补,在含X-gal的平板上,含阳性重组子的细菌为无色菌落或噬菌斑。,三、菌落快速裂解鉴定法 从平板上直接挑选菌落裂解后,直接电泳检测载体质粒大小,判断有无插入片段存在,该法适于插入片段较大的重组子初筛。 四、内切酶图谱鉴定 经初筛鉴定有重组子的菌落,小量培养后,再分离出重组质粒或重组噬菌体DNA,用相应的内切酶切割,释放出插入片断;对于可能存在双向插入的重组子,还要用内切酶消化鉴定插入的方向。,重组DNA的鉴定,遗传学方法,第七节 杂交育种,(一)细菌杂交,在细菌中实现杂交的种类尚不

46、多,主要是大肠杆菌,其他还有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淋病奈氏球菌等。 大肠杆菌中存着致育因子F,有F因子为F+,没有F因子称F-。 F因子存在于细胞中形式:游离状态(F+细胞);整合状态,即F因子插入胞核质的一定位置上(Hfr细胞)。 F因子有明显的感染性,大肠杆菌的接合,实质上是F因子的转移,所以F+和Hfr称供体菌,而F-称受体菌。,(二)酵母杂交育种技术,1、酵母繁殖方式酵母为单细胞型真菌,一般以出芽方式生殖,在通常情况下,繁殖体为双倍体,但经过特定条件的诱导,可使其产生单倍体孢子并可出芽产生单倍体繁殖体。,单倍体细胞具及2两种交配型。两种交配型细胞经其细胞壁上特定的凝聚因子诱导而

47、进行交配,恢复为双倍体;同一交配型细胞之间,则因细胞壁上凝集因子的存在而不能进行交配。 在生活过程中,酵母细胞还可以形成三倍体、四倍体、多倍体或非整倍体细胞。,2、酵母杂交一般而言,杂交育种运用了酵母的单双倍生活周期,将不同基因型和相对的交配型的单倍体细胞经诱导杂交而形成二倍体细胞,经筛选便可获得新的遗传性状。 酵母的杂交方法有孢子杂交法、群体交配法、单倍体细胞杂交法和罕见交配法。就啤酒酵母而言,运用罕见交配法更易获得结果。,第八节 原生质体育种,原生质体育种技术主要有原生质体融合、原生质体转化技术,此外尚有原生质体诱变育种等。 原生质休融合育种是基因重组的一种重要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作为一种

48、新的基因重组手段是1978年第三届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讨论会上提出来的。,一、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特点,(一)杂交频率较高:细胞壁去除后在高渗条件下形成类似于球形的原生质体。 (二)受接合型或致育型的限制较小:二亲株中任何一株都可能起受体或供体的作用,因此有利于不同种属间微生物的杂交。 (三)遗传物质传递更为完整:原生质体融合是二亲株的细胞质和细胞核进行类似的合二为一的过程。,(四)存在着两株以上亲株同时参与融合形成融合子的可能性。 (五有可能采用产量性状较高的菌株作融合亲株。(六)提高菌株产量的潜力较大。(七)有助于建立工业微生物转化体系。,二、原生质体融合育种步骤,1标记菌株的筛选和稳定性验

49、证。 2原生质体制备。 3等量原生质体加聚乙二醇促进融合。 4涂布于再生培养基,再生出菌落。 5选择性培养基上划线生长,分离验证,挑取融合子进一步试验、保藏。 6生产性能筛选。,三、原生质体融合育种的要点,(一)标记菌种的选择获得标记菌种的方法是采用常规诱变育种,筛选出营养缺陷型或和抗药性菌株。这里最重要的是标记必须稳定。采用抗药性菌株除可作标记外,在实验室中还可排除杂菌污染的干扰。为的是确证融合的成功,可以采用多标记菌种。,(二)原生质体的制备,原生质体的制备主要是在高渗压溶液中加入细胞壁分解酶,将细胞壁分离剥离,结果剩下由原生质膜包住的类似球状的细胞,它保持原细胞的一切活性。在放线菌和细菌中,制备原生质体主要采用溶菌酶;酵母和霉菌一般可用蜗牛酶或纤维素酶等。,影响原生质体制备的因素,1菌体的前处理 为了使酶作用的效果好一些,可将菌作一些前处理。如细菌加入亚抑制剂量的青霉素。 2菌体的培养时间 为了使细胞易于原生质体化,一般选择增殖期的菌体。 3 酶浓度 对于不同种属的微生物,不仅对酶的种类要求不同,就是对酶的浓度也有差异。另外,最佳酶浓度还随不同的生长期的菌体而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课件 > 大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