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及答案与解析1 学校教育制度2 隐性教育功能3 国家课程4 教学5 学习动机6 常模参照测验7 简述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8 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基本内容。9 简述元认知与学习策略之间的关系。10 简述教育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11 试论学校教育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12 试论移情的内涵及其作用。13 试论访谈法的适用情形。14 试论教师的职业形象及其实现。2014 年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教育硕士(Ed.M)教育综合真题试卷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亦称“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
2、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衔接和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内容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各种专业学校、大学和业余学校等。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学校教育制度:按教育程度来划分,有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按教育类型划分,有普通教育、专业教育等教育机构;按受教育的时间来划分,有全日制、半日制、业余教育等机构;按主要教育手段和场所划分,有面授、函授、巡回、广播、电视等教育机构;按教育对象的年龄划分,有学龄期教育、成人教育机构;按主办单位划分,有国家办、地方办、企事业办和私人办的教育机构,组成了一个纵横交叉的学校教育网。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
3、制度的主体,它的建立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的状况; 社会制度的制约;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 吸取原有学制中有用的部分,参照外国学制的经验。2 【正确答案】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教育的显性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的功能,如教育复制了现有的社会关系,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学校照管儿童的功能等,都是隐性功能的表现。隐性与显性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性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转变成了显性教育功能。3 【正确答案】 国家课程是指自上而下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亦称国家统一课程。负责国家课程的课程编制中心一般具有权威性、多样性和强制性三个特征。权威性来自政府
4、赋予它们的职责以及法律赋予它们的合法性。多样性是指课程编制中心可以为整个教育系统编制课程,也可以为某些地区编制课程;可以为某个教育阶段或几个教育阶段编制课程,也可以为某类学校或几类学校编制课程,还可以为某类学科或几类学科编制课程。强制性是指在绝大多数国家,课程编制中心负责编制的课程是强制执行的,其中包括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用书、习题集等。4 【正确答案】 教学是指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其特点为通过系统知识、技能的传授与掌握,促进学生身心发展。教学的基本形式包括:课内、课外、班级、小组、个别化等。
5、教学的基本任务包括: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世界观、审美、劳动等观念及相应的行为方式;使学生身心得到发展。教学不仅在促进个人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社会历史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我国,教学是以知识的讲授为基础的,通过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积极引导下,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体力,陶冶品德、美感,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5 【正确答案】 学习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能直接激起、调节、维持或停止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它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按照不同的标准,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依据学习动机的来源,可划分为内部动机和
6、外部动机两类;奥苏贝尔则将动机分为认知的动机、自我提高的动机、附属的动机这三类;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或者是正确的与错误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起作用的范围不同,可将学习动机分为一般动机与具体动机或性格动机与情境动机。学习动机不仅具有激发个体产生某种行为、使个体的行为指向某一目标以及使个体的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一般作用,而且具有影响学习的方向、进程和效果的独特作用。良好的学习动机不仅使个体的学习行为朝向具体的目标,激发和维持某种学习活动,而且还控制着学习的进程,并决定了何种结果可以得到强化,提高信息加工的水平,改善学习行为。6 【正确答案】 常模参照测验是将被试与常模
7、相比较,以评价被试在团体中的相对地位为目的。常模是根据标准化样本的测验分数经过统计处理而建立起来的具有参照点和单位的测验量表。常模参照测验重在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比较,主要用于选拔或编组、编班。7 【正确答案】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教育思潮,是典型的“ 美国版” 教育学,对 20 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和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实用主义教育学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基本观点是:(1)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
8、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2)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地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3)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4)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5)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6)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实用主义教育学是以美国实用主义文化为基础的,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教育学表达,对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理性主义教育理念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推动了教育学的发展。其不足之处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
9、知识的学习,忽视了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校的特质,并因此受到了 20 世纪美国社会及其他社会人们的连续不断的批判。8 【正确答案】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比较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包括:(1)专业理想的建立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2)专业知识的拓展教师的专业知识拓展包
10、括专业知识量的扩展、专业知识质的深化和专业知识结构的优化三个方面。(3)专业能力的发展教师的专业能力就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形成的顺利完成某项任务的能力和本领。教师的专业能力应包括设计教学的能力、表达能力、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能力、教育教学交往能力、教育教学机智、反思能力、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等。(4)专业自我的形成教师专业自我就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符合自己志趣、能力与个性的独特的教育教学生活方式,以及个体自身在职业生活中形成的知识、观念、价值体系与教学风格的总和。9 【正确答案】 元认知是个人关于自己的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
11、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两者的关系如下:元认知包括两个相对独立的成分,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知识包括关于个人的、关于任务的以及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关于学习策略的知识又包括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元认知策略(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和寻求支持策略)。学习策略是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元认知过程则是指在工作记忆中进行的、运用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元认知知识(包括学习策略知识)来管理和控制认知活动的过程,它包含情感调节的过程。元认知过程是使用学习策略的过程,元
12、认知能力则是指执行这一控制过程的能力。总而言之,学习策略是有关学习的动态过程的静态知识,而元认知过程则是使用静态知识的动态过程。10 【正确答案】 教育行动研究就是指在实际情景中,由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共同合作,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结果的一种研究方法。教育行动研究强调对教育情境的研究,是在实际的教育情境中教师思考如何富有智慧地行动以及对行动的反思,是行动和研究的紧密结合。其主要特征如下:(1)教育行动研究是改进教育的研究教育行动研究是教师的教育研究,主要是一种直接指向实践、重在改进教育教学工作的研究,所研究的问题一定是自己学校、自己课堂、自己学生以及自己
13、教学中的;教育行动研究指向变化中的教育现实和教育未来。(2)教育行动研究是置身教育之中的教育研究理论工作者研究教育实际问题时受条件的制约,只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在教育之外研究教育,而教育行动研究中,教师就是教育过程的当事人,置身于真实、鲜活的教育教学情境之中,并自始至终亲历现场,能够自然地以参与者身份在教育之中研究教育;旁观式研究即使有效,也仅仅是用于描述教育事态现象,而参与式研究却适合于揭示教育事件的深层状态。(3)教育行动研究是为了教育的研究教师直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育教学工作,虽然教师的教育研究有助于对教育理论的贡献,但一开始并不取悦理论界,也不勉为其难仿效他们的研究方法,只是为了教育
14、本身所做的研究。11 【正确答案】 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历史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有区别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基础教育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旨在更好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能够热爱大自然、探索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增强环境意识;协调人与社会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很好地应对信息社会的各种挑战;协调人与人的关系,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就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全新的任务。(1)培养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在认识自然、协调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探索、研究精神、实事求是的态度、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造福人类的愿望、为真理而献身的勇气等,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培养学生科
15、学精神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在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解决问题” 。科学是培养学生个性的各个方面和涉足学生个性发展各种需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原因如下:科学精神所体现出来的客观性,可以矫正态度和行为,克服偏见,使人们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共同追求真理;科学精神不承认任何终极性的结论,这是人类得以发展的内源性动力,这同教条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思想方法是背道而驰的;就人的社会生活而言,科学精神蕴涵的相对性和辩证思想可以培养人的民主思想。(2)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全球性的相互依赖、人与自然关系不断恶化的倾向日渐明显,“地球村” 的概念日渐被普遍接受的时代,所谓社会责任感不仅意味着对人类自身命运负责,还意味着要对环
16、境负责。然而在实现大同社会之前,社会责任感应该主要指作为国家公民的社会责任感。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曾经说过,教育作为一个实践的领域,其真正的本质在于地方性和民族性。因此,在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方面,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无疑是至关重要的。知识经济的全球化并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的差异,更不能消除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的矛盾和斗争,这是一个铁的事实。在信息社会时代,未来的一代不仅要捍卫国家的领土、领海、领空,而且还要抵制西方的文化霸权,捍卫并拓展国家的信息疆域,这同样是关系到国家、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总之,知识经济时代的基础教育,必须要在思想、知识、能力、情感、意志诸方面为学生未来丰富
17、多彩的生活、富有成效的工作做好准备,为将来他们面临的国际竞争、社会变革、环境保护、科技发展等方面的严峻挑战做好准备,真正把握好人类自身的命运。12 【正确答案】 (1)移情的内涵移情是指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移情是个体由真实或臆想的他人情绪、情感状态引起的并与之一致的情绪、情感体验,是一种替代性的情绪、情感反应,是一种无意识的、有时又是十分强烈的对他人的情绪状态的体验。在道德培养的过程中,移情是最具有动力特征的因素。(2)移情的作用移情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的重要社会性因素移情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不仅是人际互动
18、的良好补充,而且在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移情是一种根据学生的观点来解释世界的态度,这种态度和常见的评价性理解极不相同,移情性理解是非判断性的,它是一种与理智洞察力一样的感受或直觉体验。有时候学生的考虑在教师看来是肤浅和不成熟的,但这对于他们自己而言已经足够了。移情性理解给成人的世界和年轻人的世界之间架构了一座桥梁。如果在一个团体中发展出这些关系,人们就可以感觉到一种全新的课堂气氛。在这种真诚和坦率的气氛下,学生将更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策。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基础,能激发与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亲社会行为具体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的那些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一
19、切积极的、有社会责任感的行为,如助人、分享、谦让、合作、自我牺牲等。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孩子,无论男女,都比未表现出亲社会行为的孩子具有更高的移情分数。亲社会行为的儿童比攻击性儿童和经常被欺负的儿童更受欢迎,表现出更多的移情,并且亲社会的儿童比攻击性的儿童更有办法对付糟糕的社会处境。移情作为一种替代分享他人情绪情感状态的心理过程,对侵犯行为甚至违法犯罪行为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当看到他人处于困难、痛苦境地时,个体是否会做出帮助他人的行为,这依赖于个体是否能知觉并体验到对方的情绪体验。如果对对方的痛苦情绪毫无知觉,他就可能冷漠无情,置之不理。Mehrabian 和 Epstein 的移情反应实验结果
20、表明,低移情的被试不能考虑别人的感受,不会因为别人情绪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高移情的被试能切实体会到别人的痛苦和挣扎,进而改变自己的行为。还有研究发现,不吸毒者的移情能力显著高于吸毒者的移情能力,无违法行为的在校大学生的移情分数显著高于被监禁的违法大学生。综上所述,移情作用是维系积极的社会关系、促进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因素,是人们内心世界相互沟通的桥梁。发展移情能力可以从表情识别、情境理解、情绪追忆等方面着手,帮助学生用自己切身的体验来理解他人的感受,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13 【正确答案】 访谈法就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搜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要代表的总体的
21、一种方式。尤其是在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1)由于访谈调查收集信息资料,主要是通过访谈员与被访者面对面直接交谈的方式实现的,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又由于访谈调查的方式简单易行,即使被访者阅读困难或不善于文字表达,也可以回答,因此它尤其适合于文化程度较低的成人或儿童这样的调查对象,所以适用面较广。(2)访谈调查法被广泛运用于教育调查、心理咨询、征求意见等,更多用于个性、个别化研究;它适用于调查的问题比较深入,调查的对象差别较大,调查的样本较小,或者调查的场所不易接近等情况。14 【正确答案】 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
22、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它既是社会对教师职业及其日常行为的一种总体性评价与概括性认识,也是教师群体内部或个体自身对其职业所持有的价值认识与情感认同。教师的职业形象是通过其内在精神和外显事物显现出来的。教师职业形象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的道德形象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时的基本行为规范,是教师自己对职业行为的自觉要求。它是以敬业精神为基础、以协调师生关系为主要内容的道德规范。教师的道德形象被视为教师的最基本形象,包括“为人师表”“身正为范,学高为师”等,强调的是教师的榜样作用、示范作用。教师道德形象实现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及日常生活中,做到以下几点:树立远大的职业
23、道德思想;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职业正义感、职业责任感、职业义务感、职业良心感、职业荣誉感、职业幸福感);磨练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确定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2)教师的文化形象教师是以文化为中介来与学生发生关联,对学生产生实质影响,并实现对社会的文化功能。文化不仅提供了教师形象确立的源泉、材料,而且使教师形象设计与塑造有自己的个性。教师的文化形象是教师形象的核心。传统的教师文化形象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维护者,“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教师的典型文化特征。教师文化形象的实现要考虑以下几点: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迅速增长并不断老化,需要教师不断地学习
24、并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掌握更多的文化资源;教师是惟一信息源的传统文化权威观已经被打破,学生也是文化资源的拥有者,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的文化展示与交流提供时空和机会,教师成为多元文化交融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时代要求,以及千差万别的学生个性差异,要求教师改变教书匠的刻板形象,自觉地、主动地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并将经验认识提升到理论层次,成为新文化的创造者。(3)教师的人格形象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体心理面貌,教师的人格形象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心理特征的整体体现,具体包括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教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复杂多样的人,其劳动是复杂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教师必须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师应该主动建构自己的人格形象,培养理想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善于理解学生、富有耐心、性格开朗、情绪乐观、意志力强、有幽默感等。总之,教师的职业形象应是道德形象、文化形象和人格形象三者统一的整体,教师形象建设是一个不断设计与改造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地位、功能、条件进行科学认识,需要教师职业内部不断建立起自己的规范,需要教师个体自觉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