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arrownail386 文档编号:847418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研类试卷]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28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8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明代初年,废中书省,“六部” 直接向皇帝负责,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同时与 “六部”合称为“七卿”,与六部地位不相上下的是( )。(A)都察院(B)内阁(C)通政司(D)大理寺2 明初中央官制中的三法司是指( )。(A)刑部、鸿胪寺、大理寺(B)刑部、都察院、通政司(C)通政司、大理寺、鸿胪寺(D)刑部、都察院、大理寺3 明太祖洪武年问与科举制相关的一次大案是( )。(A)空印案(B)南北榜案(C)胡蓝之狱(D)哭庙案4 雍正帝

2、为了证明清朝统治的合理性以及自己即位的合法性,颁布了( )。(A)圣谕十六条(B) 圣谕广训(C) 仁说(D)大义觉迷录5 清朝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是( )。(A)康乾盛世(B)嘉庆继位(C)天地会起义(D)白莲教起义6 发生在雍正时期的文字狱是( )。(A)南山案(B)明史案(C)吕留良案(D)胡中藻案7 乾嘉学派的三大考史著作是( )。廿二史札记 十七史商榷 廿二史考异 文献通考 (A)(B) (C) (D)8 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是( )。(A)四库全书(B) 古今图书集成(C) 永乐大典(D)理学大全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元丰改制10 头下军

3、州11 四时捺钵12 猛安谋克制13 澶渊之盟14 靖康之变15 隆兴和议16 行省制17 达鲁花赤18 宣政院19 驱口20 交子21 斡脱钱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21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答问题: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惸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日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惟肖者也。知化则

4、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颖封人之锡类。不弛劳而底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於从而顺令者,伯奇也。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女於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西铭问题:22 以上是哪位思想家的作品?23 简述其主要思想。23 阅读以下史料,并回到问题:“古之有国家迫于危亡者,不过守与奔而已。今以守无人,以奔则无地,所以諰諰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已,前者连奉书,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而尊无二上,亦何劳师远涉而后为快哉!”(宋高宗致信金兵元帅)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朕兼爱南北之民

5、,屈己讲和,非怯于用兵也。若敌国交恶,天下受弊,朕实念之。今通好休兵其利博矣。士大夫狃于偏见,以讲和为弱,以用兵为强,非通论也。”(宋高宗对大臣所言)建炎以来系年要录问题:24 简述以上史料反映的历史背景。25 在以上思想指导下,最终产生了什么后果?四、论述题26 论述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27 以汉、唐、宋为核心,试述我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迁。28 论述王安石变法。29 简述元代的政治制度建设成就。30 试论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迁。31 简述北宋与辽的关系。32 简述宋金关系。33 论述宋代理学的发展。34 试举出两本代表明清史学成就的典籍。历史学基础(中国古代史)模拟试卷 28 答案与

6、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明代中央官制。明初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地位与“六部”相当。【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明初司法机关。刑部接受天下复审,都察院主管纠察,大理寺负责驳正,合称三法司。【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明初重要大案的性质。南北榜案是指在洪武三十年(1397),当年的会试录取的全为南方人,明太祖怀疑作弊,于是杀主考官,重新考试,结果录取的又全是北方人。无奈之下,明朝后来的科

7、举分为南北两榜分别录取。胡蓝之狱是明太祖朱元璋借口胡惟庸谋反,大肆株连杀戮功臣宿将的重大政治案件。空印案与户部钱粮相关。哭庙案是清初事件。【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清初政治。大义觉迷录是清代雍正帝所编著,全书共四卷,主张清朝的正统性和“华夷一家”,以期消弭汉人的“夷夏之防”。圣谕十六条是由康熙颁布的,圣谕广训是雍正二年(1724)出版的官修曲籍,源于圣谕十六条。仁说的作者是朱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5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清朝农民起义。白莲教起义又称“川楚白莲教起义”,指清嘉庆元年(1796) 至九年(1804),湖北、四川、陕西三

8、省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反抗封建压迫的起义。清政府镇压白莲教起义耗费军费 2 亿两,相当于当时四年的财政收入,使清王朝元气大伤。白莲教起义成为清王朝的统治逐渐走向衰落的标志。【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清朝的文化专制政策。其中明史案、南山案发生在康熙时期,吕留良案发生在雍正时期,胡中藻案发生在乾隆时期。【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7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乾嘉史学的成就。其中赵翼的廿二史札记、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大昕的廿二史考异被称为乾嘉学派的三大考史代表作。【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丛书和类书的区

9、分。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古今图书集成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类书。【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二、名词解释21-28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80 分。9 【正确答案】 元丰改制是北宋宋神宗元丰年间的重要改革。宋初实行差遣制度,造成机构重叠、官员冗滥。从元丰三年(1080)开始,宋神宗着手改革官制,史称“元丰改制”。主要内容包括:制定 寄禄格,确定官员俸禄及升降品级标准;改革铨选制度;仿唐六典所载官制,颁三省、枢密院、六曹条制,依新制任命三省长官,实行新官制。元丰改制基本上只限于中央机构,而且许多地方不彻底,但与宋初比较,对原有的机构体系做了一定的整顿、调整,并且确立起一套较为集中统

10、一的行政体系,职司也趋于归位。这一体系基本沿用到宋亡。【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代官制改革。答案中应当指出元丰改制的原因、过程、内容以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0 【正确答案】 头下军州是辽代地方行政制度之一。辽代的地方行政制度以部族制和州县制双轨分治。除此之外,还有头下军州,是由辽的宗室、外戚、大臣和所属部族首领中立有战功者,以其所分得或所俘获的人口为主体建立的州县。头下军州的刺史由中央任免,其他官吏则由头下主自行委派。头下军州的赋税除酒税和一半田租交纳辽政府外,其余全归头下主。【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辽代官制。答案中应当指出头下军州的具体所指以及特点。【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

11、史11 【正确答案】 四时捺钵是辽代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辽建国后,皇帝按春、夏、秋、冬四季外出游猎,朝中官员随行,并于游猎地区设置行帐,名为“捺钵” 。捺钵最初没有定制,至圣宗朝,始有固定地点,并趋制度化。其中夏捺钵在永安山或炭山,与南北面诸大臣会议国事;冬捺钵在永州东南,与南北面大臣议国事及接受外使朝贺。捺钵成为辽帝定期会见南北面大臣、决定军国大事的政治中心。【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辽代官制。答案中应当指出四时捺钵的具体内容以及作用。【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2 【正确答案】 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在女真族内部实行的军事和行政合一的制度。随着金政权的建立,猛安谋克又演变为军政合一的地方行政组织。金太

12、祖时,统一规定三百户为一谋克,谋克即百夫长;十谋克为一猛安,猛安即千夫长。猛安、谋克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首领。金熙宗统一全国行政区划时,仍保留猛安谋克作为女真地方的地区政权组织形式,使之成为军事、经济、行政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金朝政治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猛安谋克制的性质、具体内容以及这一制度的历史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3 【正确答案】 澶渊之盟是宋辽签订的停战议和盟约。景德元年(1004)九月,辽圣宗及其母萧太后率 20 万大军南下,围攻定州。宰相寇准坚持请真宗北上“亲征” 。此时宋辽大军正在澶州对垒,宋真宗登澶州城督战,宋军士气大振。辽有意退兵,于是双

13、方议和。议定:宋、辽约为兄弟之围;宋每年纳给辽银 10 万两,绢 20 万匹;宋、辽边境维持旧状,仍以白沟河为界。史称此议为“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进入和平相处的时期,双方分别置榷场,进行双边贸易。这种局面一直维持到北宋末年,长达百年之久。宋辽边境安定,生产有所恢复和发展。【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辽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澶渊之盟签订的过程、内容以及澶渊之盟对宋辽两国的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4 【正确答案】 靖康之变指金国使北宋灭亡的事件。靖康元年(1126)秋,金军第二次南下,东、西两路军会师,合围东京(今河南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宋钦宗亲往金营投降。金

14、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后,于次年三月立宋朝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楚。四月初一,俘虏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北宋的统治至此结束。徽、钦二帝先后死于五国城。【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金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靖康之难的时间、过程以及意义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5 【正确答案】 隆兴和议是 1164 年宋金之间重订的和约。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张浚主持北伐,却遭到符离之战的失败。隆兴二年(1164),宋金和谈,重新订立和约:南宋对金不再称臣,改为侄叔关系;宋、金之间仍维持绍兴和议后的疆界;宋每年给金的银、绢由各 25 万两、匹,减为各

15、 20 万两、匹;宋割商、秦两州给金;金国逃到南宋的人员不再追回。隆兴和议后宋、金之间 40 年未发生大的战争。【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金关系。答案中应当指出隆兴和议的时间、背景、内容以及在宋金关系中的重要历史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6 【正确答案】 行省是元代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最初为元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除京师及附近地区直隶中书省外,全国设岭北、辽阳、甘肃、云南、河南、湖广、江浙、四川、江西、陕西等十大行省;辖区辽阔,军政合一;置丞相、平章等官总领该地区事务;下设路、府、州、县。行省制度有效巩同了元朝的大一统,是巾同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改革,也是省制的开端,省的名称一直沿

16、用至今。正是由于行省制,元比以前所有王朝直接统治了更多的边疆地区,有效地将更多疆域纳入中央统治,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制。【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地方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行省制的性质、具体内容以及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7 【正确答案】 达鲁花赤是元代地方各级政府机构的行政长官。达鲁花赤是蒙古语的音译,其意为镇守者。元代在路、州、府、县都设有达鲁花赤,作为最高的监临长官,由蒙古人充当,掌握最后裁定的大权,位于同级其他官员之上,从而加强了蒙古贵族对地方的控制。【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达鲁花赤的性质、名称内涵、具体内容以及作用。【知识模

17、块】 中国古代史18 【正确答案】 宣政院是元代掌管全国佛教及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中央机构。1264 年由忽必烈始置,初名总制院。1288 年因所统藏族地区军民财赋事关重要,改称宣政院,院使升正一品。宣政院设于大都,在西藏境内设宣慰司。遇地方有事,设行宣政院驻地方处理;重大军事事宜,则由宣政院与枢密院合议处理。宣政院是中央政府最早设置的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机构。【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的政治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宣政院的性质、设置、具体职守以及设置的重要历史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19 【正确答案】 驱口是元代一种人身依附关系极强的佃户。最初,驱口是来源于蒙古对金的战争中俘获的人口,也有良人

18、被掠买、罪人被籍没等。驱口属于主人的私人财产,可以和货物一样被买卖,驱口与主人的地位也极不平等。驱口的大量存在,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政府曾下令释放一部分驱口作为国家编民,但终元一代,驱口一直存在。【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的特殊制度。答案中应当指出驱口的形成、性质以及对元代统治的重要影响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0 【正确答案】 交子是北宋时流通于四川的纸币。宋朝的铁币不利于流通,宋真宗时,在政府的许可下,成都十六家富户主持印造了纸币交子,代替铁钱在四川市场上流通,是为交子。仁宗时,交子收归官办,设立本钱,定期限额发行,仍在四川发行使用。徽宗时,改交子为钱引,扩大流通领域,且不具备本钱,

19、从而引起通货膨胀,成为社会问题。【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代商业的发展。答案中应当指出交子出现的地区、时间、背景、发展简史以及对北宋经济发展的重要影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1 【正确答案】 斡脱是蒙元时期经营高利贷商业的官商。斡脱(突厥语,意为同伙)原是西域回回商人的一种商业组织的名称,因西域回回商人善于把持商业营利,政府就向他们提供本钱,让他们代为经商,称为斡脱。人元以后,专立斡脱户,设诸位斡脱总管府(1267) 、斡脱所(1272) 、斡脱总管府(1283)等机构,为斡脱商人提供种种特权,他们可以不服差役,不纳商税。后来凡用官本从事高利贷或其他商务活动的,都一概称为斡脱。斡脱除去替政府

20、经商以外,还替政府及王公们发放高利贷。他们发放的高利贷叫“ 翰脱钱 ”。这种高利贷,年息百分之百,次年转息为本,本再生息,时称“ 羊羔利” 。【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的商业。答案中应当指出斡脱的具体含义、简史和性质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三、史料分析题29-30 小题,每小题 30 分,共 60 分。【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2 【正确答案】 张载。【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3 【正确答案】 张载是北宋著名的思想家,字子厚,仕宦家族出身,学者称之为横渠先生。他于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 一 1077)创立了关学学派,该学派是理学开创时期的重要代表学派。张载最早在易说中提出了“气” 的学说

21、,并以“气”的学说奠定了其理学的思想体系,也就是后世所说的“气本论” 的代表人物。在气本论的基础上,提出“ 理一分殊”的思想,“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的命题,提出理学的道德修养论。同时,关学学派不同于其他学派的主要特征有:关学主张学以致用,把学术思想与现实社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问题联系起来,力图为现实服务,反对空谈;提出很多解决现实的主张;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关学注重研究兵法。张载年少喜欢兵法,从政后,也十分关心边境的御敌情况。他特别重视恢复古代礼仪制度,尤其注重恢复祭、丧、婚、冠等仪式,对当时不符合古礼的礼仪予以纠正。【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代理学的关学。根据西铭的篇名可以判定其为张载的

22、作品,然后对张载的主要思想进行述评。【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4 【正确答案】 靖康元年(1126)秋,金军第二次南下,合围东京(今河南开封),闰十一月二十五日,京师城破,宋钦宗亲往金营投降。金统治者在大肆掠夺后,于次年三月立宋朝投降派张邦昌为傀儡皇帝,改国号楚。四月初一,俘徽、钦二帝及宗室、后妃、官僚、百工等数千人,携带大批掠夺的金银珠宝、珍贵书籍北撤。金灭北宋时,北宋皇族在开封者都被掳往燕京,只有徽宗九子康王赵构因在外地而幸免此难。金兵北还后,张邦昌在全国一致反对下,被迫退位。同年五月,赵构在南京应天府即帝位,是为高宗,改元建炎。国都后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

23、宋。宋高宗即位后,多次派人向金求和。【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5 【正确答案】 在宋高宗这种求和思想的主导下,即使南宋军队和北方义军多次取得了胜利,但以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担心抗金队伍的壮大,也担心宋徽宗、宋钦宗被金军放回,便不断试图利用有利机会向金军求和,杀主战派将军岳飞。最终宋金达成绍兴和议。顺昌大捷后,南宋准备与金议和。绍兴十一年(1141),宋金签订和议,南宋向金称臣;皇帝由金册封;宋每年向金输银 25 万两、绢 25 万匹;以淮河至大散关为两国分界线。史称绍兴和议,合约是在两国力量大致相当的形势下签订的,此后双方基本上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对峙局面。【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金关系。通过建炎以

24、来系年要录和史料的具体内容,基本能够判定这是讲述南宋初年宋金关系,然后根据已有知识分别论述其背景以及后果。【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四、论述题26 【正确答案】 宋太祖鉴于唐末五代的教训,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 的策略,从行政权、兵权、财政权、司法权等方面全面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改革: 机构分权加强皇帝集权。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充当,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宰执、枢密使、三司使互相牵制,从而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帝对政权的直接控制。实行州、府、军、监制,加强中央集权。中央完全控制地方行政、军政、财政、司法,加强控制。州

25、长官必须以文臣充当,杜绝了地方武装割据。官、职、差遣分离制度。监司制度。中央通过监司控制地方上的行政、军政、财政、司法,督责地方官吏,以加强控制。(2)军事改革: 杯酒释兵权,宋太祖解除武将兵权。 改革禁军制度。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分别向皇帝负责,有效防止武将专权,若有军事行动,统兵将领大多临时委派。实行“ 更戍法 ”。“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军事部署。(3)财政改革:宋太祖建立由中央控制的财政制度,之后不断完善,逐步建立健全了由转运使、通判、主簿组成的一套地方财政管理机制,地方支用“悉出于三司” ,地方政府财权大大削弱。(4)司法改革:在各路设置提点刑狱主掌司法,严格法制,并规定死刑必须申报中

26、央复审核准,司法大权收归中央。宋初通过各种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消除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军阀混战的弊端,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效应:行政权力集中,使机构重叠,官员冗滥,职责不清,互相掣肘;军权集中,导致兵不知将、将不知兵,指挥不灵,战斗力下降,地方武装更是不堪一击;财权集中,导致地方财政拮据。这些措施给北宋埋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初中央集权制的加强。答案应当从政治、军事、财政和司法四个方面回答,同时指出这些措施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7 【正确答案】 监察制度作为一种纠察百官甚至皇帝的有效政治体制,

27、在中国古代历经了多次发展变迁。(1)汉承秦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三公中的御史大夫掌监察,主要是监察百官,实际的作用是牵制丞相,以防其专权。汉武帝时分全国为十三部(州),每部(州)派刺史一人,于每年秋天巡行郡国,按“ 六条问事” 的职权监督郡国。东汉在继承秦、西汉监察制的基础上,组建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监察机构,包括御史中丞、司隶校尉和州刺史。光武帝刘秀以御史中丞改任御史台长官,负责监察百官,权位与司隶校尉、尚书令并重。司隶校尉不仅内察京师百官,并领一州,权力很大,封侯、外戚、三公以下,不论尊卑,无所不察,其设立的目的在于抑制贵戚、权臣,以提高皇权。全国分为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地方郡

28、县,并有地方选举劾奏之权,后来也逐渐获得了行政权与颁兵权。(2)唐朝的最高监察机构是御史台,设长官御史大夫,下设台院、殿院、察院,“掌以刑法典章纠正百官之罪恶” ,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工作。也在东都洛阳设有御史台,称为东都留台。在地方上的监察机构是道,皇帝经常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员对地方官吏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3)宋朝的监察机构沿袭唐制,在中央以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 。在地方上,设通判一职牵制州郡行政长官,是实际上的地方监察官,专门监察地方州郡官员。另外,宋朝在每一路下设的转运使、提点刑狱等官职,既负责本职工作,同时

29、也是监察机关。中国古代的监察系统从中央延伸到地方,都很严密,但每朝也有各自的特色。总的来说,监察制度的实行,有力地监督了百官,加强了皇权。【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答案应当以汉、唐、宋三个时期监察制度的内容以及变化展开论述,并进行简要的总结。【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8 【正确答案】 王安石变法是北宋时期重要的改革。(1)背景:庆历新政失败,北宋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1058 年,王安石呈“万言书”,指出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必须实行变法,并提出了具体设想。熙宁二年(1069),宋神宗决心变法,以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设立变法机关“制置三司条例司” ,制定、推行了一系列新法。熙宁三年底,

30、王安石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一步改革。(2)内容:变法是以 “富国强兵”为宗旨,主要内容可分为理财、整军和育才三大类。理财方面: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整军方面:置将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 育才方面:进行科举改革,废除明经、诸科,只以进士科取士;规定应举人不再考诗赋、帖经、墨义,而考经义和策论,经义则以三经新义作为应试标准。广泛兴建学校,在太学实行“三舍法”,颁行 三经新义 作为统一教材。(3)过程:从熙宁二年 (1069)王安石主持变法到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新法共实行了 16 年,在“ 富国强兵 ”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政府的财政收入也大大增

31、加,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并在对西夏的战争中取得了熙河之役的胜利。但是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4)失败原因: 变法派与保守派的较量。新法在一定程度上侵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了强烈反对,以司马光、文彦博等人为首的保守派曾借口维护祖宗之法,极力攻击新法。政治变动。元丰八年(1085),宋神宗去世,哲宗即位,改元元祐。高太后临朝听政,重用保守派代表人物司马光、文彦博等人,变法派人物相继被贬黜流放,变法失败。阶级属性。王安石变法失败的直接原因固然是反对派势力过于强大,但从根本上说,这次变法的目的主要是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王安石变法。答案可从变法的背景、内容、过程以及

32、失败原因几个方面去回答。【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29 【正确答案】 元朝建立后,中书省掌管行政,枢密院掌管兵权,御史台掌管监察,宣政院掌管宗教事务,通政院负责交通驿站,地方上主要设立行中书省制度,建成行省,影响深远。(1)中央制度:确立皇帝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忽必烈即汗位后,以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其下设左三部司吏、户、礼,右三部司兵、刑、工。中书省最高长官为中书令,副职依次有右、左丞相,平章政事四员,右、左丞各一,参知政事二员。枢密院掌管军事,其长官为院使,只有四怯薛由皇帝或其亲信大臣节制,不归枢密院管辖。罢世侯,军民分职。御史台司黜陟监察,最高长官为御史大夫二员,直属机构有殿中司、察院、内八

33、道肃政廉访司。宣政院主管全国释教及吐蕃地区军民之政,为元代新创。(2)地方制度:其行政机构是行中书省,简称行省,长官为丞相,最初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的派出机构,后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每一行省的辖区极为辽阔,实行军政合一的制度。全国分十个行省,即岭北、辽阳、河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此外还有高丽行省。由中书省直辖的山东、山西、河北、蒙古等地称“ 腹里”,相关事务由中书省下辖的六部掌管。中书省和行中书省以下的行政区划为路、府、州、县,其长官均为达鲁花赤。基层行政机构,农村有社、乡、都,乡设里正,都设主首。行省制的确立,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保证了中央集权,是我国政治

34、制度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元代的政治制度。答案从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两个大的方面分别予以论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0 【正确答案】 宰相制度正式形成于秦朝三公制度的设立,终结于明太祖罢中书省及丞相,延续 1600 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影响至深的一项制度。(1)西汉初年延续秦制,实行三公九卿制,丞相是百官之长,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由于宰相的权力极大,这就与皇权产生了矛盾。汉武帝时期的宰相大都遭到杀害,皇帝便是通过这样一种不断更换丞相的措施来消解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汉武帝后来设立“ 中朝” ,在宫内办公,中朝是决策机构,凌驾于以宰相为首的外朝之上。东汉刘秀又提高尚书台的权力,

35、作为总揽国家政务的中枢权力机构,包括丞相在内的三公九卿只是受命办事,形成“虽置三公,事归台阁。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的局面,三公只有经过皇帝的恩准加“录尚书事” 才能参与中书决策。(2)唐朝前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同为宰相,一起在门下省的政事堂共议国政。中书主起草诏令,门下主审议政令,是决策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负责贯彻各项诏敕和政策。三省互相分工,共同对皇帝负责,这就大大分化了相权。唐后期,三省宰相制逐渐被翰林院和枢密院所取代,中枢权力逐渐转化到翰林学士和枢密使手中。唐宪宗时期,翰林学士的草诏权被固定下来,翰林院成为设置于内廷的正式决策机构,而外廷的中书省只能起草一些不太重要的文书。宪

36、宗又设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二人充任,负责为皇帝传宣诏令,承受外廷表奏。(3)北宋建立后,在中央大力分割宰相的权力,不但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 作为副相,而且以枢密使分取宰相的军权,以三司使分取宰相的财权。经过改革,宰相只剩下了有限的权力,皇帝可以总揽大权。明初,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总的来看,皇权与相权的消长变化的趋势是:相权不断削弱,而皇权则得到了不断强化。这有利于抑制权臣飞扬跋扈的局面,但同时也造成了皇权太过于集中而难以被约束的状况。【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变化。答案应当对重要朝代的宰相制度进行必要的介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1 【正确答案】 辽与北宋的关系经历了宋初北

37、伐、澶渊之盟后的边境和平及宋金联合攻辽三个阶段。(1)宋初北伐。北宋初年,宋太宗灭北汉后,乘势进军攻辽,一路势如破竹,但攻幽州十五日而不下,又在高梁河为辽将耶律休哥所败,宋太宗负伤逃归。之后,辽兵时常南下骚扰。980 年,辽兴兵十万攻打雁门,被镇守代州的宋朝名将杨业打败。雍熙三年(986) ,宋太宗兵分三路北伐。结果除田重进的中路军全师而退外,其余皆被歼灭。此后宋廷放弃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开始采取消极防御战略。(2)澶渊之盟。景德元年(1004) ,辽军大举南下,一直打到黄河北岸的澶州。宋与辽签订了“澶渊之盟 ”,规定:两国约为兄弟之国,以白沟河为界,宋岁输辽银 10万两、绢 20 万匹,称

38、为岁币。澶渊之盟后,辽宋之间长期和平稳定。政治上双方使节往来不断。每逢元旦、新皇帝即位、皇帝与太后的生辰与丧事,都派使者前往庆贺、告哀或吊唁。两国在边境设置榷场,以促进贸易、互通有无,丰富了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3)宋金联合攻辽。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 ,宋与金相约夹攻辽朝,订立“海上之盟”,商定:宋金同时夹攻辽,金兵攻辽的中京大定府,攻取长城以北州县;宋兵攻辽的燕京(北京) ;灭辽之后,燕云诸州归宋,北宋原来给辽的岁币如数给金。宣和四年(1122) ,宋徽宗派童贯率军 15 万北上,企图收复燕京,但为辽军所败。后勉强收回燕京地区,但给金除交纳岁币外,还须每年另纳“燕京代税钱” 一百万贯。

39、【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北宋与辽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从战略进攻、战略防御和灭辽三个方面简述。【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2 【正确答案】 宋金关系包括海上之盟,靖康之难,宋高宗、孝宗时期的和议,宁宗时期的北伐与和议。(1)海上之盟。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 ,宋与金相约夹攻辽朝,订立“海上之盟”。(2)靖康之难。宣和七年(1125) 金太宗分两路南侵,东路军包围开封。宋徽宗惊慌失措,传位于太子赵桓(宋钦宗),便连夜南逃。在尚书李纲的坚持下,钦宗被迫抵抗。金兵无法取胜,在掠夺到部分财物后退回了北方。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又分东西两路南下,一路大捷,一举攻占开封,掳走徽钦二帝、后妃、宗室、朝官

40、三千余人,史称靖康之难。(3)南宋初期的战和。宋高宗一味求和,罢免了力主抵抗的李纲,并束缚岳飞等将领,不使其北伐。绍兴七年(1137),金朝挞懒一派掌握政权,对南宋诱降,与之议和。宋高宗遣使与金人达成议和条件。但此时挞懒一派被推翻,兀术一派掌权,撕毁和约,进攻南宋。南宋军队奋勇抗敌,取得胜利。高宗欲使宋金分界线保持在淮河一线,不欲北伐,遂命诸将班师,后杀掉岳飞,与金人议和,订立绍兴和议。金完颜亮篡位,迁都开封,继续南侵。完颜亮在采石渡江遭到虞允文的殊死抵抗,大败逃归,南宋转危为安。宋孝宗时起用张浚为枢密使主持北伐,后主和派得势,隆兴元年(1163) 与金和议,史称“ 隆兴和议”。(4)开禧北伐

41、与嘉定和议。宋宁宗开禧二年(1206),宰相韩侂胄意图树立“盖世功名”,主张北伐。战争之初颇有战果,然在金兵的反攻下损失惨重。史弥远等人矫诏杀死韩侂胄,于嘉定元年(1208)与金议和,即嘉定和议。此后宋、金皆走向衰落。宋理宗时,蒙古与南宋共击金国,联合攻破蔡州城,次年,金哀宗自杀,金国灭亡。【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金关系。答案以影响宋金关系的主要事件分四个阶段分别论述之。【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3 【正确答案】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理学是以儒家学说为中心,兼容佛道、两家的哲学理论,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至南宋被采纳为官方哲学。重要的理学家有北宋的周敦颐、程颢、程颐

42、及南宋的朱熹、陆九渊等。他们的哲学的中心观念是“理” ,把“理”说成是产生世界万物的精神的东西。理学的出现对后世政治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1)周敦颐以儒家的伦常道德为核心,吸收佛道的宇宙生成论模式和哲学思辨,建立了一个融汇佛、道二教思想与理论成果的儒学体系。认为,“无极” 是宇宙本原,“太极”是“无极”的派生物,为宇宙统一体的原始实体。周敦颐还提出了人性论、道德论、修养论等问题。(2)张载提出 “太虚即气”的本体论,指出气聚则为万物,气散则为太虚,气是宇宙本体,整个世界都由气的各种形态构成,在气的基础上形成统一。在人性论和认识论方面,张载也提出了许多范畴与命题。他将性区别为天地之性与气禀之性,

43、人们必须通过内省,去除气禀之恶而存养天地之性。此外,还提出了“心统性情” 的命题。(3)程颐、程颢兄弟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天理” 为最高范畴的本体论。二程的最高思想范畴是“理” ,它作为绝对本体而衍生出宇宙万物,是宇宙万物的普遍法则,三纲五常等封建社会伦理道德和制度都是天理的体现,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要求人们通过自我修养使一切思想、行为符合“理” 。(4)朱熹的思想体系,主要由三部分构成: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以“理”为哲学核心,故称理学,亦称程朱理学。他认为“理” 是万物生长的本源,而“气”只是构成万物的材料。主张以天理来克制人欲,以道心来主宰人心,要“去人欲,存天理”,以

44、此来调和阶级矛盾。(5)陆九渊主张 “心即理”,因而有心学之称。他把儒家孔孟学说和佛教禅宗思想结合起来,并承袭和发挥了“天即理即心” 的观点,提出 “心即理也”,认为“ 心”是天地万物的本源。【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宋明理学。答案应当先总体介绍理学,之后分别介绍重要的流派。【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34 【正确答案】 明清时期的史学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以下仅仅介绍三种非常重要的典籍。(1)文史通义 ,章学诚撰写,是一部很重要的史学评论著作,分内篇 5 卷,外篇 3 卷。章学诚主张史学要经世致用,反对空谈义理,也反对专务考据。他又提出“六经皆史 ”的观点,把为儒者一直奉为圣明的经书只是看作古代史料。他在“三长(才、学、识)”的基础上,再加上“史德”。“史德 ”是指“著书者之心术”,即史学家著史要忠于客观史实,褒贬善恶务求公正。(2)读史方舆纪要 ,顾祖禹撰写,全书 130 卷,记述各省、府、州、县的建置沿革,疆域变迁,侧重于山川险要,攻守异势,史料价值极高。【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明清史学成就。从自己熟悉的明清史学典籍中任选两本简要介绍。【知识模块】 中国古代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