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rderah291 文档编号:848864 上传时间:2019-02-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 2 及答案与解析1 诗意裁判2 情感把握3 气盛言宜4 艺术形式5 有意味的形式6 形象大于思想7 形式创造8 文艺载道9 生活真实10 科学真实11 艺术概括12 情感评价13 人文关怀14 历史理性15 俄国形式主义16 形式美17 如何看待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18 什么是艺术概括? 它有什么规律 ?19 艺术概括与类型化有什么区别?20 简论文学作品的内容。21 谈谈文学创作中形式创造的重要性。22 怎样理解“ 真、善、美 ”及其统一是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在文学创造中“真、善、美”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

2、”是什么关系 ?23 阐明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及功利取向与文学尚“善” 的审美价值追求之关系。24 为什么说形式创造对文学审美价值的实现具有“生死攸关” 的意义?25 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以及科学真实有所区别体现了什么原理。26 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历史理性(真)与人文关怀(善)在文学作品中的关系。27 文学是虚构的,但人们又强调文学的真实性,请通过具体作品论述二者是否矛盾。28 比较现实主义、自然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在文学的真实观上的差异。29 阐释“内容形式化 ”与“形式内容化”的审美创造内涵。30 有人说文学作品是不可转译的(包括各民族语言及古今语言之间),你认为有道理吗?为什么 ?31

3、黑格尔:“ 内容非他也,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也;形式非他也,即内容之转化为形式也。”32 歌德说:“ 在一个探索个别以求一般的诗人和一个在个别中显出一般的诗人之间,是有很大差别的,一个产生出了比喻的文学,在这里个别只是作为一般的一个例证或者例子;另一个才是诗歌的真正本性,即是说,只表达个别而毫不想到,或者说提到一般。”33 生活中经常有人说,“这个蛋糕简直像个艺术品” ,“维纳斯真是完美的艺术杰作”,用你掌握的文艺学或美学观点,分析这几句话揭示了文艺理论中哪些方面的问题。34 诠释艺术概括的价值意义,并对下面一段话作出评述:“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事实,只是采取一端

4、,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鲁迅语)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模拟试卷 2 答案与解析1 【正确答案】 “ 诗意裁判 ”,是对文学创造的评价,是恩格斯评价巴尔扎克时使用的一个概念。恩格斯说自己“从这个卓越的老头那里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因为在他的作品里不仅“ 有 1815 年到 1848 年的法国历史” ,还有他对这个历史的富有“诗意的裁判”。 “诗意的裁判 ”是善与美的统一,它既是对情感评价的价值品格内容的规定,也说明了情感评价的实现方式。情感评价作为“诗意的裁判” 有其自身的内涵,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 善”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

5、向。【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 【正确答案】 情感把握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作家对自己的创作对象作情感性体验和评价。情感把握作为一种主体心理过程,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情感性评价。【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3 【正确答案】 韩愈在答李翊书中提出了气盛言宜的观点,认为“气,水也;言,浮物也。水大而物之浮者大小必浮。气之与言犹是也,气盛则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气盛言宜是指作家的道德修养境界高,则在发言、著述时,无论用词长短或声调高下,均能得宜。韩愈的气盛言宜既是一种精神气质,又是一种人格境界。气与德有

6、关,但不同于德,它实际上指的是作家经过长期的涵养,从雄厚的内部积累中所产生的卷舒自如的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从“言之长短与声之高下皆宜”上看,它主要指的是作家自由驱驾语言的能力。韩愈的气盛言宜说重视作者的道德人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文道合一” 的观点,他把作家的文采看作是其内在德行的必然表现,即提高文学才能必须以修德为基。【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4 【正确答案】 艺术形式是指在质的规定性上文学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具体说,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容的内在组织构造;二是由话语材料与各种文学表现手法组成的体现内容及其内在结构的外部形态。艺术形式就是内容的内在组织构造与外部表现形态的统一。

7、按照文学创造的规律,艺术形式的创造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重视形式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文学的形式创造层面是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相反相成的互动过程。内容形式化是指在文学创造过程中,当孕育的内容逐渐成形并为作家所结构起来的时候,它的内容就消融在它的形式之中,或者说转化成了形式。形式内容化指形式生成之后,内容在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于是形式转化为内容。【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5 【正确答案】 英国现代文艺批评理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理论” 。这一理论认为艺术作品的基本性质就在于它是“有意味

8、的形式” ,意思是说作品各部分、以独特方式组织起来的组合、排列形式是有力量的:一方面,它主宰着作品;另一方面,它能唤起人们的“意味” 感即审美感情。它虽然也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理论,但其对艺术形式的审美特征的揭示有着不可置疑的合理因素。“形式” 所以“有意味”,是因为它们蓄积着社会历史内容和人类的审美感情,具体说就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作为自然规律的形式不断地作用于人们的生活,人们也在不断地认识它们的过程中把它们主观化、情感化,久而久之,这些形式就成为人类情感意识的较固定的表现。因此,当它们从现实的具体事物中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抽象化的、具有稳定性的审美对象时,尽管它们与社会功利内容及目的之间

9、呈现着明显的疏离状态,然而它们却由于能与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因而依然能给人以“ 有意味” 的审美感受从而达到情感的交流。【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6 【正确答案】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说文学形象内涵的丰富、复杂、多义、含蓄,不是几个简单的概念即可把握的;另一方面则是说,由于文学形象在显示思想感情上有上述的特点,读者可能、也可以在接受过程中补充、发挥和丰富文学形象的内涵,从而获得与作家本意不尽一致的思想认识。古语“诗无达诂” 和西方谚语“说不尽的莎士比亚 ”就是这个意思。【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7 【正确答案】 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

10、后完成,是一个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的互动过程。它体现为对艺术内容内在结构的组织和构成,又体现为运用语言材料及艺术手段(表层结构、体裁样式、韵律节奏、表现手法)生成内容并使之呈现的外在形态的创造。【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8 【正确答案】 文以载道是宋代理学家周敦颐关于文道关系的主张,是中国古代对文学本质的一种重要论述。它由中唐时期韩愈等古文运动家提出的“文以明道” 发展而来,经宋代理学家的解释得到完善。“文以载道” 的意思是说“文”像车,“ 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就是传播儒家之“道” 的手段和工具,这一文学观念偏于文学的教化目的。【知识模块】 文学

11、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9 【正确答案】 生活真实指客观世界中已经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生活事实,或者说,生活真实就是历史的或现实的生活。生活真实是无限广大的,无限丰富的,也正因此,它才成为艺术真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0 【正确答案】 科学真实指用逻辑抽象的思维方式致力于研究对象的本质揭示与规律把握的科学意义上的事实,它是一种抽象的真实、逻辑的真实,具有客观性、真理性、普遍性。【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1 【正确答案】 艺术概栝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事物给予独特艺术处理,

12、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之方法。【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2 【正确答案】 情感评价是文学的本质属性和文学创造的必然要求,它作为一定的价值取向,内隐着人的政治、经济、文化、伦理、宗教和审美等社会性需要与态度,以及由此诸多因素形成的对社会生活的心理体验和判断。【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3 【正确答案】 人文关怀简单地说,就是对人的关怀。它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独立人格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

13、14 【正确答案】 历史理性是人们对全面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进步力的肯定评价,是认识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即是指,理性地看待历史,不因种族、国界、社会制度等而限制了对历史客观理性的判断,而应看到历史发生带来的两面性,客观的推动作用。【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5 【正确答案】 形式主义是 1915 年至 1930 年在俄国盛行的一股文学批评思潮,其组织形式有以雅各布森为首的“莫斯科语言学学会” 和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的“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 ,其成员多为莫斯科大学和彼得堡大学的学生。他们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在于它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之中,形式主要指语言。此外,俄国形式主

14、义还提出了“陌生化” 理论,在当时及后来影响甚大。【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6 【正确答案】 形式美是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是指从美的事物的形式中抽象出来的、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各种形式因素及其按特定规律所作的有机组合。文学作品的形式除了对内容具有表现和塑造的意义外,其自身也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如诗歌中的节奏美、韵律美、诗行排列美等,在小说、戏剧文学及散文方面,结构上讲究对比、完整与风格上讲究多样、变化、统一等就是追求形式美的表现。【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7 【正确答案】 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1)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相互影响。理智是指艺术创作中有意识的理性认

15、识和思维;情感分为情绪和感情。前者是有机体生物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生理和心理的反应,后者是主体对外在事物或现象的态度评价及体验。理智与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缺一不可,它们相互促进,共同活跃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对同一创作过程起作用。(2)艺术创作中情感与理智是相互制约的关系。过度理智遏制了情感的表达;过多的情感抒发又显得不够理智。情感可以用语言直接表达,而理智隐含在通篇的措辞中。理智让艺术作品有内涵,也使文章无新意;情感使文章右生命,也使文章落人俗套。偏向情感则像发牢骚,偏向理智则不切实际无个性。既是创作就不必反复强调前人总结过的,既是艺术作品就不能像写评论。将强烈的情感用委婉的方式表达,是考验作

16、家对艺术手法的融会贯通,如适当的讽刺既不失情感,也不失理智。理智是条件,情感是血肉,虽遏制却要做到相辅相成。因此,艺术创作中要做到合情合理,才会情理交融,从而创作出最完美的艺术境界。(3)情感与理智关系在艺术创作中的实际应用。以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的异同为例,其艺术创作中的情感与理智也表现出相互影响与制约的关系,这主要表现在:中西绘画的审美特征区别是十分明显的,中国传统绘画重言志抒情,西方传统绘画则重模仿自然;中国绘画讲究意境美,西方传统绘画则重视人体美;中国传统绘画呈现出哲学化的审美倾向,西方传统绘画呈现出科学化的审美倾向。中国绘画的审美基点在于“ 意味”,西方绘画的基点从属于“再现”

17、 ,中国绘画追求形象之外的意,线条与超然的色彩更能充分表达主观情感,成为东方美术造型的主要手法。中国绘画的审美本质在于尚意、领悟,对真实的理解是物体对应人情思后“ 升华了的真实” ;西方的审美本质是尚实,他们认为造型艺术的认识必须是由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而理性认识必须有明确的定义,审美必须有客观依据,有准确的概念,推斥了东方的“ 领悟性” ,重视自然的人的美感及生活体验的功用。总之,艺术创作需要一定的情感投射,但是过分地注重情感投射而孤立理智的参与,艺术创作都是残缺的、不完满的。【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8 【正确答案】 所谓艺术概括,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

18、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个别或特殊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艺术概括是文学创造的基本原则之一,要求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对个别或特殊的事物加以独特处理,在主体与客体统一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普遍性的艺术形象。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然而这些特征之间却存在着内在的矛盾:以主观性感知与诗艺性创造所提供的感性形态的假定性情境,是与社会生活的个别性、偶然性相联系的;而它所表现的社会生活内蕴,特别是那些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又是与社会生活的

19、普遍性、必然性相联系的。那么这两种对立的品格在文学创造中是如何实现统一的呢?文学创造的实践告诉我们,实现统一的手段是艺术概括。由此可以说,艺术真实是文学创造求“真” 的审美价值取向的存在方式,而艺术概括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基本途径。艺术概括的规律:(1)“个别”与“一般” 的统一。实际生活里,一切人与事、场与景都是“ 个别”的存在。文学创造就是从感受、体验、认识和理解这些“个别” 开始的,并以它们为创造的原料。(2)实现“个别”与“一般”相统一的过程,是一个艺术提炼的过程。在文学创造中没有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地介入和把握,作品就不会产生艺术概括;“个别”“一般”的统一是在“主体 ”与“客体”的统一中

20、实现的,是在艺术提炼中实现的。【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19 【正确答案】 所谓艺术概括,简括地说,就是作家依据自己的体验和认识,以主体的审美价值追求能动介入方式,对富有特征的个别或特殊的事物给予独特的艺术处理,从而在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基础上,创造既具有鲜明的独特个性又具有相当普遍意义、体现着一定审美价值取向的艺术形象的方法。它是通过对特殊对象即富有特征性的具体事物的表现来显示某种普遍意义的。其目的是在艺术提炼中实现“个别”与“一般”的统一。“类型化”是以寻求某一类事物的共性来调解个别与普遍的矛盾,试图超过个别的局限,追求某种普遍性。其将个别抽象化为普遍,所以这类形象表现的其实是同类

21、人的共性,而不是共性在个性中的特殊表现,以至于使形象仅仅成为一种符号、图式或概念。【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0 【正确答案】 文学作品的内容是指作品所描写的、渗透了作家思想感情的社会生活。具体说,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一定的立场、观点,社会理想和审美观念,从社会生活中选取一定的材料,经过提炼加工后创造出来的。它包含着客观因素现实生活;也包含着主观因素作家的思想感情。也就是说,文学作品的内容,就是主、客观因素的统一体,是反映在作品中的、包含着作家的主观评价的客观现实生活。文学作品的形式是指作品的内容赖以显现的文学的体裁、结构和表现手段等。作品的形式是为表现作品的内容服务的。文学作品的形式

22、是由结构、语言、体裁等因素构成的。内容决定形式,形式为内容服务,这是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一般关系。没有内容,形式就无法存在;没有形式,内容也无从表现。这两者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各以对方为存在条件。应注意,形式并不是一种消极的、被动因素,它反过来能给予内容以积极的影响。形式对内容的这种反作用表现在以下两方面:首先,完美的、适合于内容的形式,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相同和相似的内容可以表现在不同的形式当中。其次,同内容比较起来,形式的变化要缓慢得多,它一经形成后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适应新内容的新形式,往往是在旧形式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地革新、创造,而后才逐渐地形成。因此,我们要求思想和艺术的统

23、一,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健康向上的思想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统一。【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1 【正确答案】 所谓艺术形式,在质的规定性上,是指文学作品内容的存在方式。具体说,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容的内在组织构造,二是由话语材料与各种文学表现手法组成的体现内容及其内在结构的外部形态。艺术形式就是内容的内在组织构造与外部表现形态的统一。按照文学创造的规律,艺术形式的创造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从内容出发选择与创造形式。形式与内容的关系虽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从内在逻辑上说,形式是根据内容需要产生的,是为内容决定的,文学创造是把内容形式化的过程。因此,形式创造应该遵

24、循从内容出发的原则。(2)发挥形式对艺术表现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它能够让内容获得尽可能完善的呈示,而且表现在它可以使内容得到深化或升华。只有通过精心创造让形式对内容具有生成作用,才会取得理想的艺术效应。(3)重视形式自身独立的审美价值。艺术形式除对内容具有表现和生成作用外,它本身也存在着审美意义。因为形式作为积淀着社会历史内容及人类审美感情的稳定形态,虽然已与具体事物相分离,却依然能与人们长期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相对应而给人以“ 有意味” 的审美感受。因此,各种艺术品类都应重视形式美的创造。文学的形式创造即是内容形式化与形式内容化相反相成的互动过程。内容形式化是在文学创造过程中,当

25、孕育的内容逐渐成形并为作家所结构起来的时候,它的内容就消融在它的形式之中,或者说转化成了形式。形式内容化是形式生成之后,内容在得以体现的同时,也得到深化或升华乃至于产生审美新质,于是形式转化为内容。【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2 【正确答案】 文学创造首先是理解、反映和阐释对象世界的认识活动。认识活动的价值取向是以“ 历史理性 ”求“真”。诚然真的并非都是善的和美的,然而善的和美的却一定是真的,没有“真” ,“善”和“美” 就失去了根据和依凭。实践证明,作家对对象世界的理解、反映和阐释,只要合情合理,他的作品就会具有“真实性” 的品格;而具有“ 真实性” 品格的作品,才能让读者产生信

26、任感及认同感,并因其与“善”“美”相统一而为之所吸引所感动,从而获得思想上的启迪和精神上的享受。一句话,“真”乃是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实现的基础。其次,文学创造还是情感地评价对象世界的审美活动,其价值取向的核心是尚“善”,体现为“人文关怀”。鲁迅在谈到“真、善、美”作为文学批评的美学标准时,曾把“善”置换成“前进”一词,即有利于社会前进或进步的意思。这就把 “善”的内涵具体化了,意味着情感评价作为“善” 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的品格和功利取向。前者是指作家对社会生活作出的“裁判” ,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后者则是指所作出这一“裁

27、判”具有助益社会人生的功利性。这些都是文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因为“美”不仅根植于“真”,它还源于“善” 。最后,文学创造还要按照美的规律进行形式创造,境界是呈“美” ,体现为“文体升华”。当艺术真实的创造及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成为“ 真”与“善” 的统一时,这统一便构成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个“美” 尚处于内容状态,还需要相应的形式创造予以外化与体现,使之成为艺术文本。因此,形式创造是文学审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但在实质上,形式创造是贯穿于文学创造活动的始终的,即是说,从艺术构思到作品诞生的全过程,都蕴含着一个“文体升华” 或“形式美”的问题。所以,“美”是与“真”“ 善” 一体化的

28、,它附丽于“真”“ 善” ,又使“真”“善”得以升华;更有力量。三者统一,更好地实现了文学的审美价值追求。就三者在文学创造中与“艺术真实”“情感评价”“形式创造”的关系而言,是三位一体、相互融通的。“艺术真实”主要与真相关,“ 情感评价 ”主要与善相关,“形式创造”主要与美相关。【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3 【正确答案】 情感评价的高尚品格是指情感的态度方式给社会生活作出的“裁判”,蕴含着对美好事物、美好情操、美好生活和美好理想的守望与追求,以及对丑恶、腐朽和阴暗事物的拒斥。实践证明,唯有这样的价值取向的情感,文学创造才会抑“恶”扬“善”,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影响。而文学创造能否

29、以高尚的情感态度“裁判”社会生活,最终取决于创造主体的人格,它是作家人格的投放,是在其创造的艺术世界中能动地、现实地复现自己人格的过程。我国当代美学家宗白华说:“文学的审美境界的实现,端赖艺术家平素的精神涵养。” 鲁迅说:“从喷泉里出来的都是水,从血管里出来的都是血。”虽然作品的艺术效应与创造主体的人格之间不能简单地画上等号,但其情感评价的高品位来源于作家的以尚“善” 为特征的人格力量,则是不变的真理。情感评价的功利取向是指以“善” 为价值取向的情感评价,带有助益于社会人生的功利性。对社会生活的情感评价所隐含的功利性质,是文学审美价值创造的必然要求。这是因为,从一定意义上说,“美” 不仅根植于

30、“真”,它还源于“善”,而“善”是对社会人生有着实际意义的价值取向。阅读经验表明,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满足和审美享受的作品,无不与社会人生的功利要求息息相关。他们在对待人间悲喜剧的情感态度上,其褒贬爱恨,总是反映着普通人对爱、正义、尊严和幸福的热望与追求。正因为这样,读者才与之产生共鸣,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情操的陶冶,境界的提升,激发出建造美好生活的信念和力量。这种关于“善”与“美”在文学创造中的统一关系,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刻理论揭示。普列汉诺夫在原始艺术的研究中发现:“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上来看待它们。”鲁迅不仅肯定了这一唯物史观的艺术论

31、和审美观,而且作了进一步的诠释,他说:“在一切人类所以为美的东西,就是于他有用于为了生存而和自然以及别的社会人生的斗争上有意义的东西”,“美底愉乐根抵里,倘不伏着功用,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 。文学创造的功利价值只体现在其对生活的情感性“裁判” 之中,而不是也不可能是对生活的实际干预。总之,情感评价作为“ 善 ”的价值追求具有高尚品格和功利取向的特征:创造主体的人格决定着文学作品对生活的“裁判” 是否高尚,而文学作为认识活动与审美活动之统一也决定了情感评价的功利取向的性质。这里“真”是“善”的基础,“善” 是“真”的价值追求的目的与终极。【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4 【正确答案】

32、当艺术真实的创造及其蕴含的情感评价成为“真” 与“善”的统一时,这种统一便构成文学创造追求的审美价值。然而这个“美” 尚处内容状态,还需要相应的形式创造予以外化和体现。可见,形式创造是文学的真善美价值追求的最后完成。任何精神作品都有它的存在形式,否则它的内容就无以体现。然而相对而言,非艺术的精神作品,其形式与内容之间的联系却不若艺术作品密不可分,有的甚至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剥离。如一条法律条文,可以用话语方式表述,也可以用连环画的形式演示,内涵基本不变。文学则不然,它的形式和内容“两个实体,活在一起,永远谁也离不开谁”,就像黑格尔所说的:“ 内容非他,即形式之转化为内容;形式非他,即内容之转化

33、为形式。”“ 没有无形式的内容,正如没有无形式的质料一样内容所以成为内容是由于它包括有成熟的形式在内。”这表明,内容与形式是融合为一体的,既不能离开内容来说形式,也不能离开形式来说内容。曾有人向列夫.托尔斯泰讨教他的小说主题时,他的回答是:“艺术品的完整的基本内容只能由那艺术品本身表现出来”,要让他说明自己作品的主题,他就得按照小说的表现方式从头到尾地再叙述一遍。可见,形式创造对于文学审美价值的最终实现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从 20 世纪初期兴起来的俄国形式主义及后来的法国结构主义、英美新批评等理论中也可以看出。例如,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之所以为文学且与其他精神创造物相区别的一个根本特征就是它

34、的文学性,而文学性存在于形式(主要指语言形式)之中,不是在作品的思想内容里,与作品中的社会历史内容也无关系。很显然,俄国形式主义是极其重视形式而完全抹杀内容的,他们把形式提高到了本体地位,认为形式本身就是美与审美之所在。对于这一理论本身的得失与影响这里不必论及,但从一个侧面我们可以看到形式创造对于文学作品及其审美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5 【正确答案】 (1)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是艺术的真实。艺术真实以假定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凡是历史上出现过和现实中存在的一切事物与现象,都是生活真实。生活真实虽然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而且是其

35、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以“历史理性” 对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的揭示,作为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并表现在假定性情境之中。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内蕴的真实:艺术真实不是生活真实的自然主义摹本,而是对它的反映。反映具有主观能动性,即艺术真实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感悟的产物。认识是理智的体察,感悟是直觉的把握。文学创造正是在既有理智体察又有直觉把握的心理机制和思维活动中,以“ 历史理性 ”的眼光,透过生活真实的表层对社会生活的内蕴作出艺术的揭示和表现。因此,讲究“历史理性” ,发现和反映社会的本质,遂成为文学创造的“ 价值” 要求而

36、为艺术家和美学家所看重。例如,在俄国文坛上,针对有些人认为果戈理的成就来源他具有“忠实地抄写自然的本领” 的观点,别林斯基匡正说,他的本领不是别的,而是“来自他的伟大的创造力的,表现了他有深入生活本质的能力”。假定的真实:如果说表现社会生活中某些本质性东西的价值取向是艺术真实的内在要求,那么艺术情境的假定性则是艺术真实的外部特征。这是由于,文学既然不是对生活真实的照抄照搬,作家就必然会从自己的认识和感悟出发,对生活真实进行选择、发掘、提炼、补充、集中、概括,通过想象和虚构予以重组、变形及再塑。浪漫型和象征型作品的艺术情境的假定性显而易见,它们或者把现实形象与幻想的非现实形象融会成一个荒诞不经的

37、情境世界,或者完全抛开现实的形象而以虚拟的形象世界取而代之。前者如西游记里的人神妖魔共处的神话世界,后者如寓言、童话中的拟人化的动植物世界,神话、传说中的神仙、鬼怪世界等等。现实型作品保留着社会生活的原生态,形象是写实的,但是其艺术情境也是虚构的、假定的。如曹禺的雷雨,剧本让两个家庭八个人物之间的矛盾发生在两个场合(周家客厅与鲁家住宅) 及一昼夜之内,冲突又十分集中而强烈,这在实际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出现的,因而是假定的。(2)与科学真实不同,艺术真实对客体世界的反映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就揭示和表现客体世界内蕴(本质性、规律性的东西)的价值追求而言,文学创造与科学活动是相通的;然而文学反映客体世

38、界的审美特征具有主观性和诗艺性,这就使它与科学真实区别开来。从这个侧面上说,艺术真实是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主观的真实: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科学的目的是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客观性。文学创造则不然,它是站在人的生命体验与审美感受以及对社会生活给予人文关怀的立场上,因而其对客体世界的认识、感悟与表现带有主体性或主观性。例如,天体运行本是客观存在的宇宙现象,昼夜变化来源于地球自转,所谓“日出日落”不过是人在自己生活中的生存感受和主观把握而已。然而在文学史上,不只是古人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描写“日出日落” 的诗句,如陶渊明的“日人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王之涣的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 ”等

39、,就是今人也还在描绘着主观化的“ 日出日落” 景观,如刘白羽在 平明小札 中对日出的个性化的绚丽的描绘。文学创造对自然界如此,在描绘社会生活时也是这样,它所提供的“真实” 都是主观化、心灵化的真实,是体验的真实。诗艺性:文学按照主观化方式把握客体世界以激发人们的审美情感为目的价值取向,使它必然要讲究“诗艺” 。“诗艺”即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运用艺术手段和艺术技巧创造的艺术真实,能够使其价值取向得到理想的表现,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如“ 春风又绿江南岸 ”“人比黄花瘦”“燕山雪花大如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等,或炼字炼句,使语言陌生化,背离话言的一般规范,或运用比喻、夸张、拟人、变形、

40、反讽、暗示、象征等“诗艺” ,创造出有别于科学真实的生动情境。可见,“ 诗艺” 对于艺术真实的生成是很重要的:假定性情境、主观性真实都是在“诗艺”中生成的,没有 “诗艺”的运用便没有艺术真实。综上所述,艺术真实是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主观的真实、诗艺的真实。它既不像生活真实那样与生活本身是同一的,也不像科学真实那样能够验证和还原。【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6 【正确答案】 面对着大千世界,文学创造的价值取向在不同的题材领域各有自己独特的内容;然而人文关怀则是古往今来一切优秀文学作品的总主题,它是“善”的集中体现,并与历史理性共同筑起文学真、善、美的价值体系。历史理性(真)与人文关

41、怀(善)在文学作品中的关系具体表现为:(1)“真”与“善” 两个价值取向不可分。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作为“ 真”与“善” 的精神价值,两者在文学作品中的关系,简言之,作家是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的认识和描述中寄寓人文关怀的,因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人文关怀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自由的精神,它与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生存状态、独立人格及其命运、幸福相联系,它追求“善” 的终极价值;历史理性是人们对全面促进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进步力量的肯定评价,是认识活动的一种价值取向,它追求“真”的价值功能。就它们的关系来说,二者

42、对于人的发展都是必需的,历史理性的强调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发展,人文关怀的重视能使人和社会的发展更健全、更丰富、更和谐、更健康。顾此失彼或顾彼失此都是不好的。就像童庆炳所说的,“历史理性存在人文的维度,人文关怀存在着历史的维度”,是“ 真”与“善” 两个价值取向的交会。(2)人文与历史的价值交汇可以建立在不同的历史侧面上。然而文学创造其实并不存在规范化的模式。文学作为审美创造的自由空间,作家完全有权利而且能够在不同的历史理性视点上去展现人文精神。例如,同是关注人类命运的伟大艺术家,面对着资本主义制度登上历史舞台的现实,巴尔扎克深刻地揭示了封建贵族阶级在庸俗的充满铜臭的暴发户威逼下走向堕落和灭亡的必

43、然过程;列夫.托尔斯泰则关注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给农民大众造成的深重苦难,他以不可遏制的愤怒,对俄国资产阶级政府、法庭等国家机器的虚伪、暴虐与无耻,给予了无情的揭露和鞭挞。显然,两人把历史理性的视点放到了不同的侧面,而且又各有自己的局限性;然而他们的艺术描写中的情感评价,不仅蕴涵着丰厚的人文关怀,而且其体现的历史理性也得到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的高度评价:一个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一个是 “最清醒的现实主义 ”。如果说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人文与历史的价值交汇是建立在对现实生活不同侧面的观照上,那么有些经典之作则更多地体现了文学审美创造的自由度。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仅仅保留了历史

44、的一点影子,史学家绝不会把它看做真实的历史,然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和缠绵的情感,对唐玄宗、杨贵妃的爱情悲剧及其根源所进行的叙写却极富于人文精神,婉转动人,耐人寻味,实在是人生“长恨”的千古绝唱。可以看出,作家的人文关怀是建立在对社会生活的规律性认识和描述中的,而其对人的生命、尊严、价值、生存状态及未来命运的深情关注,也是同历史理性血肉般地联系在一起的。(3)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作家的使命毕竟不同于历史学家、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人们只能期待他们的人文精神同社会人生的某些本质的有意义的东西相联系,而不应该向他们提出诠释社会发展规律的非艺术要求。文学的价值在于对真善美的追求,真善美固然需要历

45、史理性的支撑,然而作家各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历史理性又是个多侧面多层次的巨大的意蕴空间。在文学创造中,作家完全有权利根据自己的艺术个性让人文精神在特定的历史视点上展现。文学不是整齐划一的精神领域,更不应该成为某种廉价的时尚观念的形象演绎。(4)文学应该更多地向真善美的人文关怀的倾注。单一的历史视点的强调,不仅违背艺术规律,有时还会导致对人文精神的伤害。例如,人类历史的社会转型时期,新兴奴隶主阶级的疯狂占有及其对奴隶阶级的令人发指的残暴统治;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前后充满血腥、无耻和贪婪的原始资本积累及其给劳动大众带来的苦难,虽说都是历史的必然和社会进步的台阶,然而其泯灭人性,践踏了人的尊严、生命、

46、价值及生存权、发展权。倘若一味地片面强调前者,那就意味着真善美的毁灭。在这里,历史理性与人文关怀形成一个悖论。面对这一悖论,以弘扬人文精神为己任的作家总会以艺术的方式保持两方面认识之间的张力,在肯定社会发展的前提下,用审美的视角,对“ 恶” 予以揭露和鞭挞,从而让人文与历史两种价值相交汇。这非但没有失去“ 历史理性” ,相反有助于增进人们对社会演进中悲剧性一面的认识。总之,文学是人文领域,理应多一点向真善美的人文关怀的倾注,少一点非艺术非审美视点的理性主义的偏执。【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7 【正确答案】 文学的虚构性与真实性并不矛盾,并且只有两者相结合才能创作出符合艺术标准的文学

47、作品。(1)虚构对文学创作意义重大,整个文学都是虚构出来的。虚构是一种艺术创造,但并不是凭空捏造,虚构故事一定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写人物要符合人物行动和人物性格的逻辑,要有情理的根据。更为重要是,故事的情节和人物可以虚构,但作品所表现和包容的情感是不能虚构的。虚构中必须凝结作家的真实情感,凝结作家真实的情感体验,作家在创作中必须将自己最宝贵的最真挚的情感和心灵寄予作品和人物。例如,席勒的强盗,别林斯基评论这部作品时认为,“在这里说话的,不是人物,而是作者;在这整部作品中,没有生活的真实,但却有感情的真实;没有现实,没有戏剧,但却有无穷的诗;情势是虚伪的,情节是不自然的,但感情是真实的,思想是深刻

48、的” 。因此,感情的真实是文学艺术虚构的生命,任何半点虚情假意都将损害文学艺术作品的虚构的艺术感染力。(2)文学的真实性不是生活的真实,而是要求艺术的真实。与生活真实不同,艺术真实以虚构性情境表现对社会生活内蕴的认识和感悟。生活真实为文学创造提供了原型启示,是艺术真实的源泉,然而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的超越,它在虚构性情景之中,揭示社会生活的本质及其必然性,以此作为自己的目标。艺术真实需要作家充分发挥想象力,积极运用形象思维,也就是虚构的手法。例如,著名的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它虽然取材于历史史实,但它对三国时代的战乱所作的并非是历史的如实诠释,而是主体化的艺术创造。这不仅表现在它的“七实三虚”

49、 上,就是那些有历史依据的人物、事件、场面、细节描写,也都为主体意识“拥刘反曹”的封建正统观念与劳动大众的是非善恶、美丑标准的混合所浸透,并经过生发、改造、夸饰、变形的表现;“乱世英雄” 的艺术典型不是历史上那个曹操的本来面目的再现,就是一个突出的例证。它不是生活的真实,却符合艺术创造的真实。【知识模块】 文学创造的审美价值追求28 【正确答案】 注重真实性是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之一。现实主义强调关注现实、正视现实、忠于现实,提倡客观地观察生活、描写生活、反映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以此实现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目的。可以说,现实主义的真实是一种本质的真实、底蕴的真实;它通过对生活的选择、提炼、改造、补充、加工、假定等创造一个更高意义上的现实世界的复本。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在总结自己的创作时说:“ 法国社会要做的历史家,我只能当它的书记。编制恶习和德行的清册、搜集情欲的主要事实、刻画性格、选择社会的主要事件、结合几个本质相同的人的特点揉成典型人物,这样我也许能写出许多历史学家没有想起的那种历史,即风俗史。” 巴尔扎克用现实主义文学成就了他的法国社会的“ 书记”,托尔斯泰也凭现实主义文学成为了“俄国革命的镜子” ,原因是他们真实地描绘了现实生活,写出了一个真实的时代,当然,也流露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总之,现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ETSI I-ETS 300 28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Telephony 7 kHz Teleservice Terminal Requirements Necessary for End-to-End Compatibility《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电话7 kHz电信业.pdf ETSI I-ETS 300 28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Telephony 7 kHz Teleservice Terminal Requirements Necessary for End-to-End Compatibility《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电话7 kHz电信业.pdf
  • ETSI I-ETS 300 28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Telephony 7 kHz Teleservice Terminal Requirements Necessary for End-to-End Compatibility《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电话7 kHz电信业_1.pdf ETSI I-ETS 300 28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Telephony 7 kHz Teleservice Terminal Requirements Necessary for End-to-End Compatibility《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电话7 kHz电信业_1.pdf
  • ETSI I-ETS 300 291-1995 Network Aspects (NA)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Customer Administration (CA) on the Operations System Network Element (OS NE) Interface《网络方面(NA) 操作系统 网络单元(.pdf ETSI I-ETS 300 291-1995 Network Aspects (NA)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Customer Administration (CA) on the Operations System Network Element (OS NE) Interface《网络方面(NA) 操作系统 网络单元(.pdf
  • ETSI I-ETS 300 291-1995 Network Aspects (NA)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Customer Administration (CA) on the Operations System Network Element (OS NE) Interface《网络方面(NA) 操作系统 网络单元(_1.pdf ETSI I-ETS 300 291-1995 Network Aspects (NA)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 of Customer Administration (CA) on the Operations System Network Element (OS NE) Interface《网络方面(NA) 操作系统 网络单元(_1.pdf
  • ETSI I-ETS 300 293-1996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Generic Managed Objects《电信管理网络(TMN) 通用管理目标》.pdf ETSI I-ETS 300 293-1996 Telecommunications Management Network (TMN) Generic Managed Objects《电信管理网络(TMN) 通用管理目标》.pdf
  • ETSI I-ETS 300 302-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Handset Telephony Function When Using Pul.pdf ETSI I-ETS 300 302-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Handset Telephony Function When Using Pul.pdf
  • ETSI I-ETS 300 302-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Handset Telephony Function When Using Pul_1.pdf ETSI I-ETS 300 302-1-1994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Handset Telephony Function When Using Pul_1.pdf
  • ETSI I-ETS 300 302-1-1996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3 1 kHz Bandwidth Handset Terminals Secon.pdf ETSI I-ETS 300 302-1-1996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3 1 kHz Bandwidth Handset Terminals Secon.pdf
  • ETSI I-ETS 300 302-1-1996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3 1 kHz Bandwidth Handset Terminals Secon_1.pdf ETSI I-ETS 300 302-1-1996 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SDN) Videotelephony Teleservice Part 1 Electroacoustic Characteristics for 3 1 kHz Bandwidth Handset Terminals Secon_1.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