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5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我们容易把右图(1)中的若干圆点知觉为两个椭圆形,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闭合原则(B)连续原则(C)相似原则(D)临近原则2 我们容易将右图(2)中下面的正方形和其他圆点知觉在一起,而将上面的圆点知觉为独立的一部分,遵循的知觉组织原则是(A)连续原则(B)相似原则(C)临近原则(D)共同命运原则3 我们容易将右图(3)中的圆点知觉在一起,遵循的知觉原则是(A)连续原则(B)相似原则(C)临近原则(D)共同命运原则4 在右图(4)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三角形出现在三个黑色正方形的前方,这个白色三角
2、形是(A)图形(B)背景(C)轮廓(D)主观轮廓5 我们有时将右图(5)知觉为一个杯子,有时将右图知觉为两个人脸,这体现知觉特性是(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长性6 右图是一个不可能图形,但我们可能会说,这是一个三角形,这体现了知觉的(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长性7 月光下的粉笔仍是白的,日光下的煤球仍是黑的。这种现象体现的主要知觉特性是(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8 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这种关系影响(A)大小恒常性(B)形状恒常性(C)颜色恒常性(D)明度恒常性9 双眼视差作为深度线索的作用范
3、围是(A)12 米(B)几十米(C) 300 米(D)1300 米10 视野中的物体在网膜上的投影大小和投影密度发生有层次的变化,远处的对象密度大,近处的对象密度小。这是(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运动透视(D)纹理梯度11 林赛和诺曼(Lindsay & Norman)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A)数据驱动加工(B)概念驱动加工(C)整体加工(D)局部加工12 右图所示的是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在大圆的包围中的看上去比在小圆中的小。这种现象是(A)潘佐错觉(B)佐尔拉错觉(C)冯特错觉(D)多尔波也夫错觉13 关于模式识别理论中的特征分析模型表述正确的是(A)既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有自上而下的
4、加工(B)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C)没有自下而上的加工,只有自上而下的加工(D)既无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无自上而下的加工14 对声音的方位定向不起作用的是(A)听觉(B)动觉(C)视觉(D)平衡觉15 判断时间精确性最高的感觉通道是(A)听觉(B)触觉(C)视觉(D)味觉16 在暗室内,如果我们注视一支点燃的熏香,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种现象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17 知觉的理解性体现的加工方式是(A)“全或无 ”加工(B)颉颃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18 从网膜水平上解释错觉原因的错觉理论是(A)眼动理论(B)神经
5、抑制作用理论(C)常性误用理论(D)特征整合理论二、多选题19 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包括(A)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B)物体的熟悉性(C)体态变化(D)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20 人们在进行大小知觉时,受到物体的熟悉性的影响,这体现的知觉特性有(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21 深度知觉所依赖的非视觉线索包括(A)眼的调节(B)双眼视差(C)运动视差(D)双眼视轴的辐合22 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线索包括(A)时间差(B)强度差(C)位相差(D)反应差23 模式识别的特征说强调信息加工的过程是(A)整体加工(B)局部加工(C)自上而下的加工(D)自下而上的加工24 下面属于知觉过程的是(
6、A)发现事物的存在(B)把一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C)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D)将知觉的对象以其类似物的形式存储在头脑中25 时间知觉的形式有(A)对时间的辨认(B)时间的确认(C)对持续时间的估量(D)对时间的预测26 下面属于深度知觉单眼线索的是(A)线条透视(B)空气透视(C)视轴辐合(D)运动视差27 下面属于似动现象的是(A)动景运动(B)诱发运动(C)自主运动(D)运动后效28 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包括(A)网膜投影的大小(B)物体的熟悉性(C)临近物体的大小对比(D)体态变化三、简答题29 简述知觉的组织原则。30 举例说明知觉
7、的特性。31 简述深度知觉和深度线索。32 举例说明似动的各种形式。33 举例说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四、综合题34 比较模板说、原型说和特征说三种模式识别理论的观点及优缺点。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普通心理学)模拟试卷 5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图片中,我们关注的部分是图形,其他部分是背景,轮廓是图形与背景的分界面,它是在视野中邻近的成分出现明度或颜色的突然变化时出现的。当客观上不存在刺激的梯度变化时,人
8、在一片同质的视野中也能看到轮廓,这种轮廓叫主观轮廓或错觉轮廓。本题中的三角形即是主观轮廓。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人总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把一部分事物当作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对象当作背景,这种有选择地知觉外界事物的特性叫做知觉的选择性。题中的图形是两歧图形,它很好地显示了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说明对象与背景可以互相转化,体现了知觉的选择性。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在知觉外界事物时,人们总是用过去的经验和知识基础对其加以解释,知觉的这种特性叫做知觉的理解性。对于不可能图形,我们也试图对其进行解释,
9、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在一定范围内,知觉的条件发生了变化,而知觉的映象却保持相对稳定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恒常性,简称常性。在照明条件改变时,物体的相对明度或视亮度保持不变,叫明度或视亮度恒常性。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在距离相等时,网像大,说明物体大;网像小,说明物体小。在网像恒定时,距离远,说明物体大;距离近,说明物体小,即物体大小:网像大小距离。这就是大小一距离不变假设。它说明,一个特定的网像大小显示了知觉大小和知觉距离的
10、一种不变的关系。这是人们能够保持大小恒常性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9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与单眼线索相比,双眼线索对判断深度和距离有更大的作用,它的作用范围可达 1 300 米。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0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两条向远方伸延的平行线看来趋于接近,就是线条透视。空气透视是指远处物体显得模糊,细节不如近物清晰。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这种现象叫运动透视。题中所述是纹理梯度或结构级差。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1 【正确答案】 A【
11、试题解析】 林赛和诺曼(Lindsay&Norman ,1977) 将自下而上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将自上而下加工称作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ually-DrivenProcessing)。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潘佐错觉,也叫铁轨错觉。在两条辐合线的两头有两条等长的线段,结果上面的一条线段看上去比下面一条线段长些(图 a)。佐尔拉错觉是指一些平行线由于一些附加线段的影响而看成不平行的(图 b)。冯特错觉是指两条原本平行的线条被一组菱形分割后,两条平行线看上去不再平行,似乎向内弯曲(图 c)
12、。多尔波也夫错觉是指两个面积相等的圆形,在大圆的包围中的看上去比在小圆中的小。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特征分析模型认为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特征分析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没有自上而下的加工。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4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声音的方位定向主要依赖听觉,动觉和视觉也影响声音的方向定位。平衡觉也叫静觉,它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所引
13、起的,它不影响声音的方向定位。因此本题选 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在判断时间的精确性方面,听觉最好,触觉其次,视觉较差。听觉能分辨出 l100 秒的时间间隔。因此本题选 A。【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刺激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
14、现象,也叫游动效应。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7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自上而下的加工,又叫概念驱动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由此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自上而下的加工反映了知觉过程中个体已有知识、经验、期望对于知觉的影响。自下而上的加工又叫数据驱动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
15、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下而上的加工过程则完全强调刺激物特征在知觉过程中的作用。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涉及“全或无”加工的论述。黑林的色觉理论颉颃加工理论涉及颉颃加工的论述。知觉的理解性指的是个体在知觉时对个体已有经验的依赖,这体现了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因此本题选 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一般来说,对错觉有三种解释:第一种是眼动理论,把错觉归结为刺激取样的误差;第二种是神经抑制作用理论,从网膜水平上感受器的相互作用来解释错觉;第三种是常性误用理论,从认知的观点解释错觉。因此本题选 B。【知识模块】 普通
16、心理学二、多选题19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大小知觉与知觉对象本身的大小、它在网膜上所呈的像的大小有关。网像大,知觉为大;网像小,知觉为小。同时,大小知觉还受到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个体对物体的熟悉性、个体观察物体时的体态变化以及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的影响。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0 【正确答案】 C,D【试题解析】 个体知觉受到已有经验的影响,这反映了知觉的理解性。由于受到物体的熟悉性的影响,使人们能够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这反映了知觉的恒常性。因此本题选 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1 【正确答案】 A,D【试题解析】 非视觉线索是指由其
17、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调节是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辐合是指眼晴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这样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因此本题选 A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2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人有两只耳朵,它们之间存在距离。这样同一声源到达两耳的距离不同,便产生了两耳刺激的时间差、强度差和位相差。这是人耳进行声音定向的主要线索。因此本题选 A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3 【正确答案】 B,D【试题解析】 整体加工是指对
18、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整体,然后再知觉各部分的加工方式。局部加工是指对于一个刺激客体,先知觉其各部分,进而再知觉整体的加工方式。自下而上加工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模式识别的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照特征说看来,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
19、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同时,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因此本题选 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4 【正确答案】 A,B,C【试题解析】 知觉作为一种活动、过程,包含互相联系的几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觉察是指发现事物的存在,而不知道它是什么。分辨是指把一事物或其属性与另一事物或其属性区别开来。确认是指人们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当前获得的信息,
20、确定知觉的对象是什么。D 选项指的是表象,不是知觉。因此本题选ABC。【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5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时间知觉是指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时间知觉具有四种形式,分别是对时间的辨认、时间的确认、对持续时间的估量、对时间的预测。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6 【正确答案】 A,B,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7 【正确答案】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28 【正确答案】 A,B,C,D【试题解析】 影响大小知觉的因素包括:(1)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距离线索。视网膜投影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环境中
21、的距离线索和网膜投影的大小,都给人们提供了物体大小的信息。(2)熟悉性。熟悉性可以使人们能够比较准确地知觉到物体的实际大小。(3)体态变化。身体姿势和环境间的正常关系是维持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观察者的身体姿势发生变化时,大小知觉恒常性就会受到影响。如当人俯视或仰视时,知觉对象都会缩小。(4)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邻近物体的大小对比也会影响大小知觉。当一个物体处在大物体的包围中,它看上去显得小;而把它放在小物体的包围中,它就显得大了。因此本题选 ABCD。【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三、简答题29 【正确答案】 知觉组织原则包括:(1)闭合原则,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不完整的图形看成是完整的图
22、形。(2)连续原则,指个体在知觉中倾向于使知觉对象的直线继续成为直线,使曲线继续成为曲线。(3)相似原则,指人们在知觉时,对刺激要素相似的项目,只要不被接近因素干扰,会倾向于把它们联合在一起。(4)邻近原则,指人们对知觉场中客体的知觉,是根据它们各部分彼此接近或邻近的程度而组织在一起的。(5)共同命运原则,指个体在知觉过程中倾向于将知觉对象中具有共同命运的要素结合在一起。(6)对称原则,指在视野中,对称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7)线条朝向原则,指线条方向相同的图形容易知觉在一起。(8)简单原则,指视野中具有简单结构的部分,容易组成图形。【试题解析】 知觉的组织原则反映了知觉的整体性,就是个体在将
23、知觉对象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过程中遵循的原则。【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0 【正确答案】 (1)知觉的选择性是指人不可能同时把接触到的外部事物纳入知觉对象,而总是根据当前的需要有选择地把其中一部分作为知觉对象,把它们构成一个整体,使之得到清晰的知觉。例如,上课时学生只注意到了黑板上的信息,而并没有知觉到教师穿了什么衣服,这就是知觉选择性的体现。(2)知觉的整体性是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例如,我们在看足球比赛时,我们会将穿同一服装的队员知觉为整体,会知觉到每个队的打法,这体现了知觉的整体性。(3)知觉的理解性是指个体在对现时事物的知觉中,需要以
24、过去经验、知识为基础的理解,以便对知觉的对象作出最佳解释和说明的特性。例如,当我们阅读一首诗时,虽然很多字词不认识,但我们会根据经验知道是什么字,这体现了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是指知觉系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认识的特性。例如,一个人站在较远位置,我们不会低估他的身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试题解析】 知觉过程并不是对感觉材料的简单堆积,而是一个非常有组织、有规律的过程,知觉的过程中包括自下而上的加工,也包括自上而下的加工,这保证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相对可靠性、合理性和经济性。【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1 【正确答案】 (1)深度知觉是指关于物理远近距离或深度的知觉,也
25、叫距离知觉。(2)知觉深度是根据外部环境和机体内部的许多线索进行的,这些线索叫深度线索。深度线索包括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非视觉线索是指由其他感觉(主要是动觉)而不是视觉提供的判断深度、距离的依据,包括眼的调节和双眼视轴的辐合。调节是指眼睛通过对它的光学系统的调节从而准确聚焦,主要是由睫状肌调节水晶体的曲度来实现的。辐合是指眼睛随距离的改变而将视轴会聚到被注视的物体上,这样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单眼深度线索有对象重叠(遮挡)、线条透视、空气透视、相对高度、纹理梯度(结构极差)、运动视差和运动透视等。线条透视指两条向远方延伸的平行线看起来是趋于接近的知觉线索。运
26、动视差是指当观察者周围环境中的物体运动时,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视网膜上的运动范围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运动范围大,远处物体运动范围小。运动透视指当观察者向前移动时,视野中的景物也会连续活动,近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大,远处物体流动的速度小。空气透视是指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不同。纹理梯度,又称结构极差,是指随着视野向远处延伸,客体的物理分布密度有规律的递缩变化。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双眼视差。双眼视差指由于正常的瞳孔距离和注视角度不同,造成左右眼视网膜上的物象存在一定程度的水平差异。当物体的视像落在两眼网膜的对应部位时,人们看到单一的物体;当视像落在网膜的非对应部
27、位而差别不大时,人们将看到深度和距离;两眼视差进一步加大,人们将看到双像。【试题解析】 眼睛的生理功能、外界环境的物理特性以及眼睛的数量决定了深度线索包括非视觉线索、单眼深度线索和双眼线索。【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2 【正确答案】 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和运动后效。(1)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空间间隔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我们会看到从一个刺激物向另一个刺激物的连续运动,这是动景运动。例如,霓虹灯产生的光的流动的效果就是动景运动。(2)由一个物体的运动使其相邻的一个静止的物体产生运动的印象,叫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
28、们看到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3)我们盯着屏幕上的一个固定光点,不一会儿会发现刺激点飘忽移动起来,这种固定光点的似动现象叫自主运动现象,也叫游动效应。例如,如果我们在暗室内点燃一支烟头,并注视着这个光点,我们会看到这个光点似乎在运动,这就是自主运动。(4)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朝相反的方向运动,这是运动后效。例如,在注视飞速开过的火车之后,会觉得附近的树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试题解析】 似动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们在静止的物体间看到了运动,或者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似动的各种形式就是不
29、同类型的似动现象。【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33 【正确答案】 (1)自下而上加工是指由外部刺激开始的加工,通常是先对较小的知觉单元进行分析,然后再转向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经过一系列连续阶段的加工而达到对感觉刺激的解释。例如,当看一个英文单词时,视觉系统先确认构成诸字母的各个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将这些特征加以结合来确认一些字母,字母再结合起来而形成单词。由于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或者说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这种类型的加工因而称为自下而上加工。(2)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有关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开始的加工
30、,由此可以形成期望或对知觉对象的假设,这种期望或假设制约着加工的所有阶段或水平,从而调整特征觉察器引导对细节的注意等。例如,我们常说“1 000 个读者有 1 000 个哈姆雷特” 就反映了自上而下的加工,读者的立场、经验、期望影响了对于知觉对象的加工和理解。【试题解析】 自下而上加工的信息流程是从构成知觉基础的较小的知觉单元到较大的知觉单元,是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Ifindsay 和 Norman 将自下而上的加工称为数据驱动加工。自上而下的加工是由个体已有知识经验所引导的加工,Lindsay 和 Norman 将之称为概念驱动加工。自下而上的加工和自上而下的加工是两种方向不同
31、的加工,两者结合形成统一的加工过程。【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四、综合题34 【正确答案】 (1)模板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模板说的核心思想是在人的长时记忆中,贮存着各式各样的在过去生活中形成的外部模式的袖珍复本。这些袖珍复本即称作模板,它们与外部的模式有一对一的对应关系;当一个刺激作用于人的感官时,刺激信息得到编码并与已贮存的各种模板进行比较,然后作出决定,看哪一个模板与刺激有最佳的匹配,就把这个刺激确认为与那个模板相同。这样,模式就得到识别了。该理论的优点:第一,说明了知识经验的作用:第二,得到了实验的支持;第三,有较大的应用价值。该理论存在的问题是:第一,对于刺激模式与模板的比较过程没有详尽
32、的说明。对刺激的加工是从整体特征还是局部特征开始? 模板的编码形式是怎样的? 刺激与记忆中的各种模板的比较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一个个相继进行的?这些问题都没有解释。第二,缺乏灵活性。按照模板说的基本观点,为了识别某个特定的模式,必须事先在记忆中贮存与之对应的模板,如果该模式在外形、大小或方位等某些方面有所变化,那么每一个变化了的模式都要有与之对应的特定模板,否则就不能得到识别或发生错误的识别。在这种情况下,要得到正确识别,就需要在人的记忆中贮存不可计数的模板,从而极大地增加记忆的负担。这与人在模式识别中表现出的高度灵活性是不一致的,人可以毫无困难地识别用不同字体写出的同一个字母,甚至其大小和方位也
33、可以不同。(2)原型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该模型认为:模式识别的基本过程就是通过将当前刺激与记忆中的有关原型进行匹配,从而获得当前刺激意义的过程。原型不是某一个特定模式的内部复本,而是一类客体的内部表征,即一个类别或范畴的所有个体的概括表征。这种原型反映一类客体具有的基本特征。该理论的优点:减轻了记忆的负担;使人的模式识别更加灵活、更加适应环境的变化。原型模型很好地解释了人类在知觉或模式识别上所表现出来的灵活性的特点,即无论在表征上还是在方向上的变化,也不管那些形状是否完整,人们总是很容易就能识别一些形状。因此,对于模式识别问题而言,该模式有一定的吸引力。原型说只含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而没有自上而
34、下的加工。这个理论并没有非常具体、详细地描述刺激与原型之间的匹配过程。因此,仅仅依靠这个理论,我们还无法了解模式识别的详细过程和机制。(3)特征说的基本观点和优缺点特征说认为,模式可分解为诸特征。特征和特征分析在模式识别中起着关键作用。它认为外部刺激在人的长时记忆中,是以其各种特征来表征的,在模式识别过程中,首先要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即抽取刺激的有关特征,然后将这些抽取的特征加以合并,再与长时记忆中的各种刺激的特征进行比较,一旦获得最佳的匹配,外部刺激就被识别了。特征说的优势:首先,依据刺激的特征和关系进行识别,就可以不管刺激的大小、方位等其他细节,避开预加工的困难和负担,使识别有更强的适应
35、性。其次,同样的特征可以出现在不同的模式中,必然要极大地减轻记忆的负担。最后,由于需要获得刺激的组成成分信息,即抽取必要的特征和关系,再加以综合,才能进行识别,这使模式识别过程可带有更多的学习色彩。这一点是极重要的。应当说,特征说是含有较多的学习可能性的。特征说的不足:第一,该模型只有自下而上的加工,无自上而下的加工。第二,该模型是一个典型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模型,与很多整体加工优先的实验证据相悖。第三,在模式识别时,除受特征的影响还受别的因素的影响,比如,空间频率对于字母识别就有影响。【试题解析】 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与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三种模式识别理论旨在探讨这种匹配过程的实现机制。【知识模块】 普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