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ownview251 文档编号:908728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专升本类试卷]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122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2 及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梁实秋的谈时间是一篇 ( )(A)抒情随笔(B)记景随笔(C)议论性随笔(D)纪实随笔2 下列文章属于奏章的一篇是 ( )(A)答司马谏议书(B) 庄子.秋水(C) 报刘一丈书(D)谏逐客书3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一句出自 ( )(A)季氏将伐颛臾(B) 庄子.秋水(C) 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4 成语“分崩离析 ”出自 ( )(A)谏逐客书(B) 寡人之于国也(C) 季氏将伐颛臾(D)庄子.秋水5 论学问是一篇有关学问的 ( )(A)普通的书信集(B)论说性随笔(C)

2、随感录(D)演讲稿6 种树郭橐驼传一文中“故不我若也” 一句从语法上看属于 ( )(A)被动句(B)判断句(C)宾语前置(D)双宾语句7 下列散文属于托物言志的是 ( )(A)往事(一之十四)(B) 故都的秋(C) 箱子岩(D)爱尔克的灯光8 辛弃疾的作品集是 ( )(A)淮海词(B) 漱玉词(C) 清真词(D)稼轩词9 “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夸张(B)比喻(C)借代(D)拟人10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 ( )(A)山水诗(B)田园诗(C)边塞诗(D)爱情诗11 下列教材中的作品,哪一首诗属于七律 ( )(A)杜陵叟(B)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C) 从军行(

3、其四)(D)行路难(其一)12 现代倡导诗要格律化,做到“三美” 的诗人是 ( )(A)胡适(B)闻一多(C)徐志摩(D)艾青13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 )(A)风波(B) 阿 Q 正传(C) 狂人日记(D)孔乙己14 在下列诗句中,使用了“赋” 的表现手法的是 ( )(A)于嗟鸠兮,无食桑葚(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C)总角之宴,言笑晏晏(D)桑之未落,其叶沃若15 长亭送别中,表现莺莺对现实不满的最为强烈的曲词是 ( )(A)有梦也难寻觅(B)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C)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D)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16 冯谖客孟尝君中孟尝君是 ( )(

4、A)魏国人(B)赵国人(C)楚国人(D)齐国人17 郁达夫“五四 ”时期参加的文学社团是 ( )(A)文学研究会(B)左翼作家联盟(C)太阳社(D)创造社18 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大量制作慢词的词人是 ( )(A)李清照(B)柳永(C)苏轼(D)李煜19 下列句中“ 之” 是实词,当 “到”讲的是 ( )(A)所操 之 术多异故也。(B)夫子欲之 。(C)大军不知广所之。(D)今我睹子 之 难穷也。20 香市是一篇 ( )(A)风景散文(B)回忆性议论文(C)记事散文(D)议论散文二、古文阅读题20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涣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5、。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1 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2 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23 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23 苏子曰:“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且

6、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24 作者以水与月为喻,阐明了怎样的哲理?25 这段文字表明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26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文赋在语言上具有什么特点?26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27 概述本诗的主题思想。28 本诗前两句是怎样写景的?29 本诗后两句是如何运用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的?三、现代文阅读题29 七斤虽然住在农村,却早有些飞黄腾达的意思。从他的祖父到他,三代不捏锄头柄了;他也照例的帮人撑着航船

7、,每日一回,早晨从鲁镇进城,傍晚又回鲁镇,因此很知道些时事:例如什么地方,雷公劈死了蜈蚣精;什么地方,闺女生了一个夜叉之类。他在村人里面,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了。30 七斤的飞黄腾达是怎么表现的?31 七斤知道的“ 时事” 是什么 ?这种时事是否迷信、荒诞?32 作者说七斤在鲁镇“ 的确已经是一名出场人物 ”是何意思?有无讽刺成分?32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33 谈谈两节诗之间相互呼应的联系。34 两节诗在句数、字数、重复、变化几方面有什么关系?35 首节末句是“ 作别西天的云彩 ”,尾节末句

8、是“不带走一片云彩”,两句在情感、心境上有何不同?35 我是不是也在做着春的梦呢?我想是的。我现在也处在严寒中,我也梦着春天的到来。我相信英国诗人雪菜的两句话:“既然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我梦想楼前的白杨重新长出了浓密的绿叶;我梦想池塘里的荷花重新冒出了淡绿的大叶子;我梦想着春天又回到了大地上。36 这段话表达了“ 我” 的什么心情 ?37 作者引述雪莱的话有何寓意?38 这段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和修辞手法?专升本(语文)模拟试卷 122 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谈时间属于一篇议论性随笔,是阐述作家对时间

9、的认识和思考的文章。2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文章的体例是考试常考的内容。本题中,答司马谏议书是书信体驳论文,庄子.秋水是议论文,报刘一丈书是书信体记叙文,谏逐客书是李斯写给秦王的奏章。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句话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重要句子,这句话往往还会以翻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牢固掌握。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成语“分崩离析”源于季氏将伐颛臾中的“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培根是随笔文体的开创人。论学问选自培根论说文集,该文集英文版原名为随笔。了解这些内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B 项。6 【正

10、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的掌握。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位于动词前,正常语序为“故不若我也”。所以这句话从语法上看属于宾语前置。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只有 A 项往事(一之十四)属于托物言志。作者写大海的风姿和情感,性格与品性,其实是作者心目中理想人格的一种象征。作者表面写大海(托物),其实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受和理想追求(言志)。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对作家作品的掌握程度。如果知道辛弃疾号“稼轩”,本题便很容易选了。所以,记住古代作家的名、字、号,是很有必要的。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楼兰是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曾派使者结

11、好大宛,楼兰阻挡道路。昭帝时派大将霍光扫平楼兰。这里借用典故,意指消灭敌人。1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此题意在考查考生对诗歌题材的了解。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但从本诗的内容来看,是一首山水诗。本题关键是区别 A 项和 B 项,要求熟读诗歌,以便脑海中有清晰的印象。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无题一诗的格律是否有所了解。李商隐擅长创作七绝和七律。本诗在格律上属于七言律诗,内容上是一首爱情诗。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闻一多在诗界大力提倡新格律诗的“三美”主张,即新诗要有“音乐的美”( 音节) 、 “绘画的美”( 辞藻) 和“建筑的美”(节

12、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他主张诗歌不仅在内容上要创新,而且在形式上要注重修辞和用韵,因而被称为“格律派”。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1918 年鲁迅的第一篇现代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在新青年发表。它以彻底的反封建精神和现代意识,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深厚的思想意蕴,新颖特别的格式(日记体,象征、暗示等手法的运用),使之成为中国新文学的开山之作。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经艺术表现手法的了解。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有三种,分别是:赋、比、兴。“赋”是铺叙,“比”是比喻,“兴”是起兴。A、B、D 三项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只有 C 项的表现手法是“赋”。15 【正

13、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牛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长亭送别这折戏通过对崔莺莺赴长亭送别张生的描写,歌颂了崔莺莺忠于爱情、鄙弃功名利禄、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自由的叛逆精神。D 项的曲词具体体现了这一精神。16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魏国的信陵君、赵国的平原君、楚国的春申君和齐国的孟尝君被称为“战国四公子”,都以“养士”而著称,养士都在三千人以上。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作家与文学社团的关系。1921 年 6 月,郁达夫与郭沫若等人在日本发起并成立创造社,成为创造社的代表作家。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风格的了解。柳永是北宋第

14、一个大量写慢词的词作家,是慢词的真正开创者,在慢词体制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并使宋词开始由小令阶段进入到慢词时期。柳永的词多为慢词长调,用语通俗,雅俗共赏。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A 项“之”,助词,可译为“的”;B 项“之”,代词,“这样”之意;C项“之”,动词,“到、到达”之意;D 项“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香市是一篇记事散文。文章通过记叙“香市”昔盛今衰的变迁,以小见大来反映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社会的变化。二、古文阅读题21 【正确答案】 (1)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在我这里。(2)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

15、道理的人所嘲笑。【试题解析】 (1)句中,“以”,动词认为,以为;“美”,美好的事物(包括自然、精神范围在内);“尽”,都。全部;“己”,指河伯。(2)句中“长”,长久,永远;“见”,表被动;“大方之家”,明白大道理的人。22 【正确答案】 一是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试题解析】 这是庄子.秋水的第一段,写河伯观念的变化。初与百川比,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认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了。后与北海若比,河伯才知自己并非天下最大。23 【正确答案】 “ 望洋兴叹 ”和“贻笑大方”。【试题解析】 “望洋兴叹”源自“望洋向若而叹曰

16、”。“贻笑大方”源自“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24 【正确答案】 万物都具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试题解析】 作者以水、月为喻,阐明万物都有变与不变的两重性,作者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变”与“不变”。25 【正确答案】 旷达乐观,超然物外(或“超脱”) 。【试题解析】 作者以道家庄子“齐物”思想(相对主义)来解释人生。他认为:所有人生的长短悲喜,都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顺其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快乐。26 【正确答案】 骈散相间。【试题解析】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义赋具有骈散相问这一语言特色。27 【正确答案】 从军行(其四)的主题思想是:通过描写唐代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

17、们身处边塞荒漠、险峻的地理环境,表现了他们苦战杀敌、长年戍边、保家卫国的昂扬斗志和英雄气概。【试题解析】 这首从军行(其四)是盛唐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注意理解边塞诗作的特点和内容,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28 【正确答案】 该诗前两句,主要是描绘边塞风光及戍边将士所处的艰苦的地理环境:“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这幅两部边陲的长长画卷,苍苍茫茫地呈现在我们眼前,给人以悲凉、孤寂之感。可以想象,若无爱国精神的支撑,戍边将十难以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战斗。【试题解析】 本诗前两句描绘了青海湖、祁连山、玉门关一带的边塞风光,烟波弥漫的青海湖、白雪皑皑的祁连山,荒凉巾孤立的城堡,隐约出现的玉门关

18、,阴云密布的天空,共同构成了西北边寨一幅横亘千里的苍茫画卷。既描写了边塞环境的恶劣,又反衬出戍边将士的无畏精神。29 【正确答案】 该诗后两句。运用了对照手法,把全诗推向高潮:“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唐代两北战事频繁,条件艰苦,在黄沙戈壁中,出生入死,反复征战,铠甲都被磨穿了,但将十们的精神状态依然很好,依然斗志高昂。一个“终”字,突出了戍边将士的责任感和赤胆忠心。自然条件的艰苦、恶劣,与戍边将士精神状态的积极、奋发,成为鲜明对照。【试题解析】 要把握诗句的内容。后而的两句诗用鲜明的对照把全诗推向高潮,突出了主旨。注意分析艰苦的环境和戍边将士的英雄形象之间的对照特点。三、现代文阅读

19、题30 【正确答案】 无非是说七斤祖孙三代当了船工,地位、眼界都高于鲁镇的一般的捏锄柄子的农民。【试题解析】 作者这里使用了讽刺的说法,说是因为七斤的船工身份,使他的眼界、地位有别于一般的“捏锄头柄”的农民而略高于他们。31 【正确答案】 七斤知道的“时事” ,充其量不过是些迷信的传闻,这表明他还很愚昧,并不了解真正的国家大事。这种“时事” 是迷信、荒诞的。【试题解析】 由七斤知道的“时事”的内容可知,这种“时事”只是一些荒诞、迷信的传闻、逸事,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大事。32 【正确答案】 是说七斤的眼界宽于鲁镇农民,社会地位也略高于农民。在鲁镇,也是个挂得上号的知名人士。行文之间,显然有一定

20、的讽刺成分。【试题解析】 作者是把当船工的七斤同“捏锄头柄”的农民作比较,七斤表丽上是个“很知道些时事”的乡村中的“人物”,但他所知道和热衷的都不过是一些传闻而已。事实上,他是一个胆小怕事、愚昧无知的农民形象。显然,作者的笔调是讽刺的。33 【正确答案】 这两节诗一头一尾,联系密切,互相呼应。大体整齐,句数、字数相同,有的句子是在重复;有的句子,改补了词语,形成了重复与整齐中又不乏变化的特点,体现了“ 为新诗立法 ”,追求音乐美、建筑美的新月派的诗歌理论。两节诗之间首尾呼应,突出了悄悄地来又悄悄地走,是那样潇洒、豁达。【试题解析】 注意对照诗的首、尾两节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来谈。艺术形式上,首先,

21、在诗行排列上,讲究建筑美,其次,本诗讲究内在音节和韵律美。诗歌内容方面,则要结合诗句的含意和意境来谈。34 【正确答案】 这两节诗句数、字数相同,有重复的句子,也有变化的句子。形成了有同有异的局面,显示了诗人求新求变的创作追求。【试题解析】 注意要结合本诗的结构和形式特点来谈诗人的创作风格。35 【正确答案】 首节“ 作别西天的云彩 ”,有一种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无奈心绪,多少有点被动、遗憾。末节“不带走一片云彩” ,则显得主动、潇洒,没有什么可留恋、可遗憾的,心里平和、无失落之感。【试题解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倾向,联系诗句的内容和层次,分析作者行文中蕴涵

22、的情感变化特征。36 【正确答案】 对美好为来的渴望。【试题解析】 本选文是大纲外篇目。大纲规定试卷试题材料来源纲外篇目占约20的比例。这要求考生在扎实掌握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学会灵活运用,触类旁通,善于分析具体问题。另外,还要广泛阅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丰富文学视野,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本题意在考查对这段话意思的理解。37 【正确答案】 坚信美好未来很快就会来到。【试题解析】 这一问不难理解,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盼望春天的到来。38 【正确答案】 表现方法:象征。修辞手法:排比。【试题解析】 这段文字中,作者通过“做着春的梦”、“梦着春天的到来”,表达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望。“我梦想我梦想我梦想”是排比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