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1-2012学年四川省成都市铁路中学高二 2月入学考试历史试卷与答案 选择题 该图再现的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封建制 D奴隶制 答案: B “(美利坚合众国)在邦联时期,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债台高筑,人民的生活陷于困境,终于激起了谢斯起义;外部的英、法、西等国虎视眈眈,伺机侵犯年轻的共和国。 ”这一材料说明美国制定 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标是 A实现公民的民主平等 B实践先进的政治理论 C建立强大的世界帝国 D建立强有力的统一政权 答案: D 有学者认为美国 “1787年宪法 ”“充满了理性精神的妥协 ”。这种妥协主要表现在 大州与小州之间 中央与各州之间 北方与南
2、方各州间 立法、行政与司法间 A B C D 答案: C 有人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是 “从窗口爬进来的 ”。这主要是指第三共和国 A缺乏民主共和思想的洗礼 B仅以一票赢得 C没有经历过资产阶级革命 D缺乏建立共和制的经济基础 答案: B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 A普鲁士国王是 “联邦之首 ” B帝国首相直接对议会负责 C议会有权制定和颁布法律 D皇帝无权干涉议会言论自由 答案: A 近代美国和德国代议制的确立都 符合各自的国情 促进了经济发展 稳定了社会秩序 维护了国家统一 A B C D 答案: D 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是 批判了各种社会主义流派 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 指出了无
3、产阶级政党的作用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A B C D 答案: D 有人说巴黎公社的失败是必然的 ,最能论证支持这一观点的论据是 A公社缺乏统一革命政党的领导 B公社没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C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 D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 答案: C 英国 “君主立宪制 ”的基本含义是 A宪法由君主主持制定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议会由君主负责召开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答案: D 坚持独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提出 “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主张的是 A戴高乐 B马歇尔 C丘吉尔 D舒曼 答案: A 希腊城邦最突出的特征是 A小国寡民 B以血缘关系组织在一起 C城邦之间没有任何往来 D
4、实行奴隶制 答案: A 下列属于公民法调解范围的是 A罗马公民之间 B罗马公民与外邦人之间 C外邦人与外邦人之间 D罗马公民与奴隶之间 答案: A 从明朝废除丞相到清朝设立军机处,说明了 A皇权日益加强 B封建国家军事实力不断加强 C相权战胜皇权 D近代民主制度雏形出现 答案: A 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 开埠通商 开办工厂 割占土地 战争赔款 A B C D 答案: D “吃面不搁酱,炮打交民巷。吃面不搁卤,炮打英国府。吃面不搁醋,炮打西什库。 ”这首民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 B 伏尔泰说:(英国)是世界上抵制国王达
5、到节制君权的唯一国家,它通过不断的努力,终于建立了合理的政府;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有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如果想做坏事,那就双手被缚了。奠定英国这一政体基础的是 A议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B议会通过权利法案 C内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 D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 答案: B 一位当时的贵族这样说: “在我看来,今天所做的事将导致君主制度在 被摧毁,因为我们把王位变成选举产生了。 ”这一材料最可能涉及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B法国大革命 C美国独立战争 D德意志王朝战争 答案: A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既是罗马繁荣的基础,也是罗马衰落的根源 B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 C构成了现代欧
6、洲大陆法系的基础 D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答案: A 下列各项,按照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排列,正确的是 三公九卿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B C D 答案: D “四月和议成 朝命景崧率军民内渡 日本兵舰大集,先攻基隆 营官包干臣奉命来助战,夺日兵官首级以归,遂报大捷,吏民皆贺。 ”导致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北京条约的签订 B鸦片战争的爆发 C马关条约的签订 D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答案: C 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个国耻。这里的 “国耻 ”应是 A清政府甲午战争失败 B八国联军
7、侵华 C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中日签订 “二十一条 ” 答案: B “张学良虽痛感 国难、家仇集一身 ,但不得不表示 现在我们即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均系全国整个的问题,我们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 ,一切听从中央办理 ”。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导致 A日本迅速侵占东北地区 B张学良很快失去了军权 C日本制造 “九一八事变 ” D蒋介石 “围剿 ”工农红军 答案: A 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中指出: “卢沟桥事变的推演,是关系中国国家整个的问题,此事能否结束,就是最后关头的境界 ”。 “万一真到了无可避免的最后关头,我们当然只有牺牲,只有抗战。 ”“如果战端一开,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
8、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有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由此可见,南京国民政府 A继续奉行妥协政策 B决定实现国共合作 C开始组织大规模抗战 D表示准备抗战 答案: D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这一声明最可能出现于 A义和团运 动中 B五四运动中 C国民大革命中 D解放战争中 答案: B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自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其中 “第一项历史任务 ”主要是指 A反帝反封建 B发展资本主义 C完成民族独立 D实现人民富裕 答案: A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我国人民民主进入全新阶段。据此我国
9、建立了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党的民主集中制度 答案: C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讼争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 ”材料中的法律主要是指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答案: D 当陪审员和议事会成员在工作能够获得津贴时,雅典的所有公民都能有机会 A当选十将军 B出席四百人会议 C参与五百人会议 D参加希波战争 答案: C 雅典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 “六一汉 ”(按:史家均释为须交农产品收获 5/6的分成佃农),
10、如果他们交不起租,那末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沦为债务奴隶。为解决这一问题,梭伦 A设置了五百人会议 B设立了陪审法庭 C颁布了 “解负令 ” D将自由民分为四个等级 答案: C “它 ”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这个 “它 ”指的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一边倒的方针 C求同存异 D独立自主的原则 答案: A “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鉴于历史的经验和台湾的现实,我们提出了祖国统一之后可以实行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的设想。 ”由此可见, “一国两制 ”的提出最初主要是为解决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国际问题 答案: B 1998年
11、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国务院提出法律草案 66 个,制定行政法规 197个,依法行政状况有所改善。这说明我国 A建立了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B加快了民主化进程 C把建设法治国家列入宪法 D开始进入法制社会 答案: B 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14分) 周以后的秦朝(公元前 221 公元前 206年),尽管存在时间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的 ;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 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500年以后的世界 请回答: ( 1)结合史实说明秦朝 “帝国结构 ”的主要表现。材料中的 “” 具体指什么制度?( 4分) ( 2)你
12、如何理解 “这种帝国结构一直持续到 1912年最后一个皇朝被推翻时才告终 ”?( 2分) ( 3) “这种帝国结构 ”在清朝时期有何调整?这种调整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分) 答案:( 1)表现:皇帝制度、中央官制、郡县制度等。( 3分)具体指:分封制。( 1分) ( 2)理解:这一观点指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制度一直持续到 1912年; 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分) ( 3)调整:设置军机处。( 1分)影响:使中国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社会稳定。( 3分)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 1分)导致地方政治自主性和
13、能动性受到压抑,政治日益僵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束缚了社会生产力;为君主专制而推行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摧残了文化 。( 3分) 辩论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下列要求完成辩题为 “十月革命的成败 ”的辩论任务。 ( 1)阅读下列材料,指出这一材料在辩论过程中有何作用?请归纳材料中能够支持反方论 80多年来,关于十月革命的历史必然性问题一直存在着争论。早在革命胜利初期就有人认为,十月革命是一个 “偶然事件 ”,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动的一次 “成功的政变 ”。他们的主要论据是当时的俄国不是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因而不具备发生革命的物质条件。这一观点后来并未销声匿迹。近年来,在苏联
14、解体的背景下,这种观点又有所发展。一些学者把苏联解体 的根源与十月革命联系起来,把前苏联面临的种种政治、经济危机归咎于十月革命。 ( 2)辩论过程中,如果你持正方论点,为批驳反方论点,你将搜集哪些方面的材料?( 3分) ( 3)如果把上述辩论过程(从启动到结束)分为四个环节,请分别写出这四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4分) 答案:( 1)作用:为反方提供论据和启示。( 2分)反方论据:俄国社会状况、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苏联解体等。(任意 2点 2分) ( 2)材料:十月革命前俄国社会状况、苏联建设的成就、斯大林模式的积极作用、苏联解体的原因等方面。(任意 3方面 3分) ( 3)任务:明确观 点;搜集
15、材料,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驳倒对方观点;进行辩论总结。(每点 1分共 4分) 根据下列提示,完成有关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探究任务。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发展规律,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 民主。缺少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另一方面又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
16、是封建主义的压迫。 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3分) ( 2) 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 4分) 大事件 主要领导人 革命的性质 主要历史意义 A 洪秀全 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 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 孙中山 B C 南昌起义 周恩来、贺龙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 D A: B: C: D: (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2分) (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
17、到什么启示?( 3分) 答案:( 1)主题:外争独立,内争民主(或独立与民主、反帝反封建)。( 2分)依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或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封建专制的统治)。( 1分) ( 2) A:太平天国运动;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A、 B、 D各 1分, C 2分) ( 3)走 “工农武装割据 ”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2分) ( 4)中国人民为了争取独立和民主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抗争;( 1 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由于其阶级的
18、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只有无产阶级才能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1分) 解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 凯南)早在 1946年初就写道: “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个美好的日子里礼貌地撤出,然后在这个真空中产生一个健康又和平,稳定又友善的德国出来。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 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
19、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 材料二 苏联对美国的评价是,美国企图把德国和欧洲拉进资本主义阵营,成为它的卫星国。在反对希特勒 德国的战争中形成的 “不自然的联盟 ”业已烟消云散,东西方的冲突从此开始。 作为对立物,斯大林创立了 “两大阵营理论 ”: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它的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 1)阅读下列引自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的材料,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根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你的理由。( 4分)
20、 ( 2) 列图表材料,图一反映的历史现象产生了哪些重大后果? 归纳图二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结合图一、图二说明这两类图表材料在历史学习中的共同作用。 3分 图一:历届联大在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中支持中国的票数变化示意图 ( 3)读下列图片材料,分别简述图三和图四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作为历史材料,图三类型的材料与图四在历史研究中有哪些不同?( 4分) ( 4)综合上述材料,战后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线索,并指出其中最具客观性的三种材料类型。( 4分) 答案:( 1)影响:推行冷战政策。( 1分)原因:制止美国的侵略政策。( 1分)材料一的可信度更高,因为它是第一手材料。( 2分) ( 2)后果: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冲击了两极格局。( 1 分)现象:积极参加联合国和地区性组织活动。( 1分)作用:具有形象性和客观性(类似表述均可)。( 1分) ( 3)图三:德国统一,两极格局逐渐解体。( 1分)图四:当今国际格局的基本特征是多极化趋势加强,美国、日本、欧盟、俄罗斯和中国成为当今主要国际力量。( 1分)不同:图三属于实物型材料,历史信息更丰富,且更具形象性和客观性。图四是经过后人整理的材料,属于文字类型的图示材料。( 2 分) ( 4)线索:两极格局的建立到解体;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到加强。( 2 分)类型:遗址、原始照片或影视材料、原始材料等。(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