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6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的心理学学派是 【 】(A)人本主义心理学(B)机能主义心理学(C)精神分析学派(D)行为主义心理学2 课堂上听课时常出现的走神现象,属于 【 】(A)可控制的意识状态(B)自动化的意识状态(C)白日梦状态(D)催眠状态3 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这种心理活动称作 【 】(A)随意后注意(B)不随
2、意注意(C)有意识注意(D)随意注意4 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是 【 】(A)刺激强度(B)神经冲动(C)感觉阈限(D)最小可觉差5 物体的形状不因为它在视网膜上投影的变化而变化,这反映了知觉的 【 】(A)选择性(B)恒常性(C)理解性(D)整体性6 已学过的旧信息对学习新信息的抑制作用,称为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倒摄干扰(D)前摄干扰7 学生通过对多个大小不一的圆的实际测量,独立探索出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接近一个常数 314。这种学习属于 【 】(A)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C)接受学习(D)发现学习8 “小亮下午放学时感到很饿,急急忙忙往家里赶,一进门就闻到厨房
3、里飘出香味,知道妈妈已回家且已做好饭菜,感到非常高兴。”请判断小亮下述心理活动中哪一种属于思维 【 】(A)感到很饿(B)闻到饭菜香味(C)知道妈妈已回家且已做好饭菜(D)感到高兴9 “小明比小军高,小兰比小军矮,所以小明比小兰高” ,以上推理属于 【 】(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线性推理(D)条件推理10 某 5 岁小孩在斯坦福一比内智力测验中比率智商为 120,他的智力年龄是 【 】(A)5 岁(B) 6 岁(C) 7 岁(D)8 岁11 智力的差异表现在团体与团体之间最为明显的是 【 】(A)发展水平(B)发展过程(C)结构(D)性别12 当活动难度较大时,有利于提高活动效率的动
4、机强度为 【 】(A)低(B)中等偏低(C)中等偏高(D)高13 “情急生智 ”所描述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B)激情(C)应激(D)热情14 有些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甚至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匆忙对问题进行解答,这类学生的认知方式属于 【 】(A)冲动型(B)沉思型(C)系列型(D)同时型15 某学生做事比较扎实,四平八稳,自制力也很强。该生的气质类型是 【 】(A)黏液质(B)多血质(C)胆汁质(D)抑郁质16 “性格决定命运 ”,说明人格是一个人生活成败、喜怒哀恨的根源。这体现了人格的【 】(A)稳定性(B)统合性(C)功能性(D)独特
5、性17 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这种现象是 【 】(A)社会助长(B)社会惰化(C)群体极化(D)去个体化18 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 【 】(A)压抑(B)文饰(C)投射(D)转移19 对于动物中的“ 母亲印刻 ”以及印度狼孩回归人类社会后难以学会人类基本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等两种现象,可以用来解释的观点是 【 】(A)个体心理发展存在关键期(B)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相互作用论(C)环境决定论(D)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论20 4 岁左右儿童的大脑皮质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与成人相比约为
6、 【 】(A)150(B) 120(C) 80(D)60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心理学22 意识23 职业枯竭24 焦虑障碍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简述情绪的构成。26 交往动机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7 简述情绪与情感的区别。28 简述场独立性人格与场依存性人格的差异。29 人格测量的方法有哪些?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0 论述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31 试述斯皮尔曼有关智力研究中的 g 因素理论。32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聪明,有的人愚笨;有的人擅长绘画,有
7、的人擅长写作;有的人言语能力强,有的人空间能力占优势请运用智力的相关原理说明这种差异现象。五、案例分析题33 某次重大自然灾害后,很多地方出现了民众大量抢购食盐的现象,不少人看到别人购买也随大流,导致这些地区出现了“盐荒” 。请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并分析其原因。全国自考(心理学)模拟试卷 16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心理学的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于 19 世纪后期产生于欧洲,其创始人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弗洛伊德。这一理论主
8、要源于弗洛伊德治疗精神病的实践,重视对人类异常行为的分析,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2 【正确答案】 C3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注意的种类。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题干中“学生正在教室聚精会神地听讲,突然从教室外闯进来一个人,这时大家不约而同地把视线指向他”,在这种情况下,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的努力,而是由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故这种心理活动称作不随意注意,答案选 B。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检验感受性大小的基本指标称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感觉到刺激发生变化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
9、值。5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知觉的特性。人们在刺激变化的情况下把事物知觉成稳定不变的整体的现象称为知觉的恒常性。如从不同距离、不同角度看同一件物品,它在视网膜上成像的大小与形状是不同的,但我们还是把它看成同一个物品。6 【正确答案】 D7 【正确答案】 D8 【正确答案】 C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推理的方法。线性推理也叫线性三段论,是依据有序事物间的关系进行的推理,它给出的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的可传递性的关系。10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商。由智商(IQ)= 心理年龄(MA) 实足年龄(CA)100,
10、得智力年龄=1205100=6。答案选 B。1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智力的差异。智力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与个体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团体与团体之间。团体间的智力差异中,最明显的是性别差异。男性和女性在智力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一些特殊能力方面。如:女性在言语能力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与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被诊断为具有阅读障碍。12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研究发现,动机的最佳水平随活动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简单容易的活动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当活动难度加大时,动机强度要降低。答案选 B。1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
11、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应激。应激是指在意外的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当人面临危险或突发事件时,人的身心会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引发一系列生理反应。“情急生智”就属于这种情绪状态。1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认知方式的差异。冲动型认知方式的特点是反应快,但精确性差。冲动型学生面对问题时总是急于求成,不能全面细致地分析问题的各种可能性,不管正确与否就急于表达出来,甚至有时还没弄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对问题进行解答。15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气质类型中的黏液质。黏液质的人安静稳重,沉默寡言,喜欢沉思,表情平淡,情绪不易外露,但内心的情绪体验深刻。他们自
12、制力很强,不怕困难,忍耐力高,表现出外柔内刚。他们与人交往适度,交情深厚,朋友少但却知心。他们的思维灵活性略差,但考虑问题细致而周到,这往往弥补了他们思维的不足。学习接受慢了些,但却很扎实,踏踏实实。他们平时总是四平八稳的,所以有时“火烧眉毛也不着急”。这种人的行为主动性比较差,经常是别人让他们去做某事才会去做,但也并不是他们不想做。16 【正确答案】 C1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群体的去个体化。在群体中,人们有时会感到自己被湮没在群体之中,于是个人意识和理解评价感丧失,个体的自我认同被群体的行动与目标认同所取代,个体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与行为,自制力变得极低,结果
13、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情绪化的,有时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这种现象叫作去个体化。1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文饰是指采用合理的理由来解释所遭受的挫折,以减轻心理痛苦的防御。如考试不及格,则说考题太难,超出大纲要求;求爱不成,则说对方本来就没有什么值得爱的地方。19 【正确答案】 A20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儿童期的生理发展及动作发展。婴儿出生后,大脑皮质继续增长,在 6 个月时,大脑会达到成人大脑体积的一半,2 岁时,为成人的四分之三,4 岁孩子的大脑就已经非常接近于成人的了。伴随着大脑体积的增长,大脑皮质突触
14、的增长速度也很快,4 岁左右的儿童,其大脑皮质各区的突触密度已经达到顶峰,约为成人的 150,而且在整个儿童期内,突触的密度都保持在高于成人的水平上,到了青春期,突触的数目才开始减少。青少年大脑皮质的突触密度逐渐接近于成人的水平。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 3 分21 【正确答案】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调节和控制人的行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22 【正确答案】 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23 【正确答案】 职业枯竭:也叫职业倦怠,是指在长期的巨
15、大工作乐力下,个体所出现的一系列身心反应,它包括生理枯竭和心理枯竭。24 【正确答案】 焦虑障碍:指受不合乎现实或不合乎理性的害怕所困扰的状态,它所表现出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但有一点是共同的极度焦虑的体验。三、简答题每小题 5 分25 【正确答案】 (1)主观体验。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的一种自我觉察,即大脑的一种感受状态。人有许多主观感受,如喜怒哀乐爱惧恨等。(2)生理唤醒。人在情绪反应时,常常会伴随着一定的生理唤醒。如当人激动时,血压会升高;愤怒时,浑身会发抖;紧张时,心跳会加快;害羞时,会满脸通红。(3)外部行为。在情绪产生时,人们还会出现一外部反应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情绪的表达过程。如人悲伤
16、时会痛哭流涕,激动时会手舞足蹈,高兴时会开怀大笑,愤怒时会紧缩眉梢。26 【正确答案】 (1)合作。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人的生存是离不开与其他人的合作的。人不可能绝对孤独第、与世隔绝地生活,合作是人类基本的社会生存动机。(2)情谊。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与他人的美系又不仅仅局限于合作关系,我们还会因一些情感因素而喜欢与他人在一起。这种以情感因素为取向的交往,具有持久性、亲密性、少功利性的特点。(3)归属。人们总是希望自己能成为某一社会群体中的一员,被其他成员所认可。当我们归属到这些团体中去时,我们就会获得支持与依赖,具有安全感。27 【正确答案】 (1)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情绪更多的是与人的生理
17、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的是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2)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得早,情感产生得晚。人出生时会有情绪反应,但没有情感。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3)从反映特点看差异。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28 【正确答案】 (1)场独立性的人不太依赖于外界环境,他们在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内在标准或内在参照,与人交往时也很少能体察入微;而场依存性的人则要依赖于外界环境,处理问题总是依赖于“场” ,他们在对
18、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依据外在参照,与别人交往时也能考虑到对方的感受。(2)从其人格整体来说,场独立性与场依存性这一人格维度没有好与坏之分,他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独领风骚。场独立性的人在认知领域显示了其优势,他们处理问题比较灵活,善于抽象思维,自学能力较强,对自然科学知识更感兴趣;而场依存性的人在人际社会领域中显示了优势,他们善于体察别人,与人相处亲切融合,他们更喜欢社会定向的学科与知识。29 【正确答案】 (1)测验法。主要有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爱德华个人兴趣量表、青年性格问卷。(2)投射法。主要有罗夏克墨渍测验、主题统觉测验、句子完成法。(3)情境测验。主要有性格教育测验、情境压力测验。(4
19、)远距离人格测量。四、论述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 31、32 小题任选 1 题,2 题均答者,以前 1 小题计分,8 分。第 33 小题必答。10 分。共 18 分30 【正确答案】 (1)问题表征的方式。解决问题首先要对问题加以理解。所谓理解问题,用认知心理学的术语来讲,就是要以最佳的方式对问题加以表征。表征指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同一事物或问题由于表征的方式不同,在理解上会出现很大差异。(2)无关信息的干扰。研究发现人们经常错误地假定:问题中所给出的条件或数字在解题中都有用途。因此,总是想办法去利用这些信息。了解了这个普遍倾向,我们在解题时就应该先注意考虑一下哪些信息有用,哪些没用
20、。(3)功能固着性。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称为功能固着性。这种功能固着现象有时会限制人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心向。在连续进行工作时,如果一个人屡次成功地以相同的方法解决了某类问题,会使他机械性地或盲目地以原有的方式方法解决类似问题,而不去寻求新的、更好的方法。这种坚持使用原有已证明有效的方法去解决新问题的心理倾向,称为心向或心理定势。31 【正确答案】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在 20 世纪初最早对智力问题进行了探讨。他提出,在各种心理任务上的普遍相关是由一个非常一般性的心理能力因素或称 g因素所决定。在一切心理任务中,都包括这个一般因素(g 因素)和某
21、个特殊因素(或称 s 因素) 两种因素。g 因素是人的一切智力活动的共同基础, s 因素只与特定的智力活动有关。一个人在各种测验结果上所表现出来的正相关,是由于它们含有共同的 g 因素;而它们之间又不完全相同,则是由于每个测验包含着不同的 s 因素。斯皮尔曼认为,g 因素就是智力,它并不能直接由任何一个单一的测验题目度量,但是可以由许多不同测验题目的平均成绩进行近似的估计。32 【正确答案】 由于人们在先天的遗传素质、后天的生长环境和所接受教育等方面都不相同,人和人之间在智力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智力的个别差异可以表现在智力的水平和智力的结构两方面。(1)在智力发展水平上,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
22、水平极其不同。研究表明,全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表现为许多不同的层次。人与人之间智力高低的分布基本上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形式。在一个代表性广泛的人群中,有接近一半的人智商在 90 到 110 之间,而智力发展水平非常优秀者和智力落后者在人口中只占很小的比例。(2)每个人智力的组成结构,即组成方式上也有所不同。由于智力不是一个单一的心理品质,它可以分解成许多基本成分,用单一的智商分数,是不足以表明智力的特点的。例如,有的人记忆力好,有的人观察能力强;有的人擅长逻辑推理,但缺乏音乐才能;也有人很擅长音乐,却在数字计算方面表现得无能。人们之间的智力差异水平多种多样,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量上的差
23、异。此外,人的智力发展过程有不同形态:一是稳定发展,这是大多数人的发展模式;有一些人表现出早熟,在很小的时候就崭露头角,但在成人以后智力平平;也有些人前期发展很慢,但大器晚成,后来居上,得到了高水平的发展。五、案例分析题33 【正确答案】 (1)这一现象体现了群体对个人影响中的从众心理。(2)从众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从众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表现为对特定的或临时的情境中的优势观念和行为方式的采纳,如跟随潮流、人云亦云等。(3)同一种从众行为从心理上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为表面上顺从(假从众);另一种为内心真正的接受(真从众)。“ 盐荒”是真从众的一种表现。(4)从众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过程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同时,从众也具有消极的意义,不利于个体的健康发展。(5)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有群体的一致性、群体的规模、群体的权威性、个体的人格、自我卷入水平以及文化差异与个体差异。(6)研究者主要从三个方面分析个体从众的原因:行为参照。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群体对个体的吸引力。害怕与众不同的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