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

上传人:roleaisle130 文档编号:1404118 上传时间:2019-12-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考研类试卷】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1及答案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 1 及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4,分数:8.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2.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是一种( )。(分数:2.00)_3.( )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分数:2.00)_4.“酒神精神”是( )在( )中提出的关于希腊悲剧思维方法与艺术特点的重要概念。(分数:2.00)_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30.00)文学_6.审美意识形态(分数:2.00)_7.话语蕴藉(分数:2.00)_8.含蓄与含混(分数

2、:2.00)_9.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分数:2.00)_10.艺术形式(分数:2.00)_11.文学性(分数:2.00)_12.文学的审美含义(分数:2.00)_13.文学的无功利性(分数:2.00)_14.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分数:2.00)_形象_理性_17.情感性(分数:2.00)_18.认识性(分数:2.00)_19.语言与言语(分数:2.00)_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演变。(分数:2.00)_21.如何辨别义学和非文学的区别?你对近年来学界对于文学“界限”的争论怎样认识?(分数:2.00)_22.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

3、利的又是功利的?(分数:2.00)_23.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分数:2.00)_24.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分数:2.00)_25.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分数:2.00)_26.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了哪几个要素?(分数:2.00)_四、论述题(总题数:7,分数:14.00)27.谈谈你对文学话语的理解。(分数:2.00)_28.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话语,它与日常话语、科学话语有什么区别?(分数:2.00)_29.怎样理解“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分数:2.00)_30.怎样理解文学的意识形态属性?(分

4、数:2.00)_31.谈文学语言的文学性,并举例说明。(分数:2.00)_32.文学审美情性与以丑为表现对象是否矛盾,为什么?(分数:2.00)_33.文学是人学,通过举具体的文学现象分析这个观点。(分数:2.00)_五、综合题(总题数:2,分数:4.00)34.试就下面的论述谈谈你对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理解。 法兰克福学派的中坚阿多诺曾就艺术生产的审美与社会双重属性论述道:“艺术之所以是社会的,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生产方式体现了其生产过程中各种力量和关系的辩证法,也不仅仅因为它的素材内容取自社会;确切地说,艺术的社会性主要因为它站在社会的对立面。但是,这种具有对立性的艺术只有在它成为自律性的东西

5、时才会出现。通过凝结成一个自为的实体,而不是服从现存的社会规范并由此显示其社会效用,艺术凭借其存在本身对社会展开批判。”(分数:2.00)_35.结合相关的文学理论知识,谈谈对以下两段文字的理解。 高行健说:“我想要说明扫一扫,看视频的是,文学也只能是个人的声音而且,从来如此。文学一旦弄成国家的颂歌、民族的旗帜、政党的喉舌,或阶级与集团的代言,尽管可以动用传播手段,声势浩大、铺天盖地而来,可这样的文学也就丧失本性,不称其为文学,而变成权力和利益的代用品。” 莫言说:“我认为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应该超越党派,超越阶段、超越政治、超越国界的。作家是有国籍的,这毫无疑问,但优秀的文学是没有国界的。优秀的

6、文学作品是属于人的文学,是描写人的感情,描写人的命运的。它应该站在全人类的立场上,应该具有普世的价值。”(分数:2.00)_研究生入学考试文学理论(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模拟试卷 1 答案解析(总分:70.00,做题时间:90 分钟)一、填空题(总题数:4,分数:8.00)1.填空题请完成下列各题,在各题的空处填入恰当的答案。(分数:2.00)_解析:2.文学的一般意识形态性质是指文学是一种( )。(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意识形态)解析:3.( )是构成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语言)解析:4.“酒神精神”是( )在( )中提出的关于

7、希腊悲剧思维方法与艺术特点的重要概念。(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尼采 悲剧的诞生)解析:二、名词解释题(总题数:15,分数:30.00)文学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一般认为,话语是与社会权力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本文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等要素。话语意味着把讲述内容作为信息由说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沟通过程;而传递这个信息的媒介具有言语特性;同时,这种沟通过程发生在特定社会语境中,即与其他相关性言语过程、与说话人

8、和受话人的具体生存境遇具有联系。文学正是这样一种话语。文学作为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话语行为或话语实践。文学作为话语,至少包括以下五个要素: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以及语境。)解析:6.审美意识形态(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的审美表现领域,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是指文学的审美表现过程与意识形态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表明审美中浸透了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巧借审美传达出来。审美意识形态在意识形态中具有特殊性:它一方面被看做意识形态的富于审美特性的种类

9、,但另一方面又渗透着社会生活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因子,与它们复杂地纠缠在一起。因此,审美意识形态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浸染、彼此渗透的状况。)解析:7.话语蕴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蕴藉”,来自中国古典诗学。在文学领域,它是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文学总是以一定的话语形状去蕴含多重复杂意义,或是把多重复杂意义蕴含在一定的话语形态之中。所以,文学直接地就总是以话语蕴藉的形态而存在。 话语蕴藉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

10、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沉淀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人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存在于其话语系统的蕴藉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本文的话语蕴藉常常表现在两方面:含蓄和含混。含蓄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

11、,但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揭示出文学本文的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解析:8.含蓄与含混(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 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不过,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它们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

12、现出来,必须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解析:9.文学语言和日常语言(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语言,又称作标准语,是现代汉民族语言中经过高度加工、符合规范化的语言,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著作的语言。文学语言的形成依赖于书面语的产生,而文学语言也具有口头形式,是合乎文学语言规范的,都是口头形式的文学语言。文学语言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承担着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的功能。日常语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具体使用语言的结果,其活动领域局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

13、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承担着表情达意、相互交流的功能。)解析:10.艺术形式(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艺术形式是艺术作品内部的组织构造和外在的表现形态以及各种艺术手段的总和。艺术形式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内形式,即内容的内部结构和联系;二是外形式,即由艺术形象所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所构成的外在形态。在任何艺术作品中,内形式与外形式是结合在一起的,只有通过一定的艺术形式,艺术作品的内容才能够得到表现。艺术形式具有意味性、民族性、时代性、变异性等特点。构成艺术形式的要素有:结构、体裁、艺术语言、表现手法等。)解析:11.文学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性”

14、是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结构主义语言学家罗曼.雅各布森在 20 世纪20 年代提出的术语,意指文学的本质特征。雅各布森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并非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种使特定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在这里,文学性指的是文学文本有别于其他文本的独特性。在雅各布森看来,如果文学批评仅仅关注文学作品的道德内容和社会意义,那是舍本求末。文学形式所显示出的与众不同的特点才是文学理论应该讨论的对象。对于雅各布森和他同时代的俄国形式主义批评家来说,文学性主要存在于作品的语言层面。雅各布森指出,文学性的实现就在于对日常语言进行变形、强化甚至歪曲,也就是说要“对普通语言实施有系统的破坏”。)解析:12.文学的审美含

15、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是一种审美形态,是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散文等。这是从文学的文化含义中独立出来的狭义文学观念。文学不再指代用语言或文字传输的所有文化现象,而仅仅指所有文化现象中富有审美属性的那一部分。这样,文学就成为与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不同的特殊审美形态了。)解析:13.文学的无功利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从目的看,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在,文学不带有直接功利目的,即是无功利的,但这种无功利本身也隐含有某种功利意图。在文学活动中,无论作家还是读者,在创作或欣赏的状况中都没有直接的实际目的,

16、并不企求直接得到现实利益,而只是获得审美体验,审美在其直接性上是无功利的。)解析:14.文学活动的功利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显现为审美地掌握世界这一深层目的。实际上,直接的无功利性正是为了达到间接的功利性。作为再现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作实现其再现社会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由于文学在其话语结构中显示了社会关系的丰富与深刻变化,因而间接地体现出掌握现实社会这一功利意图。)解析:形象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形象指艺术形象,即由文学的文本结构所

17、呈现的富于意义的审美感性形态,它是文学的特有存在方式。与人们认识活动中的感性形象不同,审美形象既具有感性特征,同时又渗透着想象、虚构或情感等精神过程。与科学活动中的理性概念不同,文学中的审美形象总是假定的、不确定的或模糊的。由于以形象形态存在,文学必然地表现为直觉方式。它是感性的而不是推理的,是直接的而不是间接的,是体验的而不是分析的。)解析:理性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理性是由概念、判断和推理所构成的思维过程,它通常被认为与形象方式相对。从审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文学必须依赖理性,只不过理性在这里是以特殊形式存在的。在创作中,理解时代的意识形态氛围,分析素材,构思主题、情节、人物关系,预测读者

18、反应和批评界态度等,这些重要的环节,总是掺杂在作者的理性过程中的,是可以凭理性去把握的。文学蕴含某种理性,即文学创作、阅读及形象本身都可能与某种间接的或深层的理性考虑有关,这是由文学的人类活动属性本身决定的。)解析:17.情感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的情感性,在这里指的是审美情感,是凝聚在审美形象中的主体态度,如好恶、喜怒、肯定与否定、斥责与赞美、欢乐与痛苦等。审美情感往往是一种超越个人利害得失而具有人类普遍性的情感。审美情感已不只是单纯的情感,不同于日常生活的情感,而是形式化的审美的情感。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审美情感作为审美评价,又总是与审美无功利、审美形象互相渗透着,

19、并通过它们而显现。)解析:18.认识性(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必然包含认识因素。认识在这里意味着客观的、理智的反映,文学不仅表达主观感情评价,也表达客观理智认识。这种认识往往并不直接呈现于艺术形象世界中,却又总是可以被归纳出来。在文学中,审美情感与理智认识的关系表现在:审美情感是直接的,而理智认识是间接的。直接的审美情感往往在深层隐伏着间接的理智认识。)解析:19.语言与言语(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这是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的一种区分。这里的语言与我们常用的语言概念是不同的,有时也翻译为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指使用语言的总体规则,社

20、会普遍的语法系统。而言语则指个人的实际语言行为。)解析:三、简答题(总题数:7,分数:14.00)20.文学概念的两种含义以及中国古代“文学”概念的演变。(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有两种含义:一是文学的文化含义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的统称,包括今天所谓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此种文学概念盛行于中国魏晋以前和西方18 世纪之前,把文学当做一般文化形态,并无特殊的或专有的性质。二是文学的审美含义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此种文学概念大致完成于中国魏晋时期和西方1618 世纪,强调文学具有不同于一般文化形态的特殊审美性质。现在

21、,我们经常用到的是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尽管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也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完全分辨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在中国,文学最初是泛指一切文章,这正体现了文学的广义的文化含义。现代文学概念所包括的诗,在先秦时代是主要体现一般文化含义的。所谓“诗以言志”,并没有着意寻求诗的特殊审美属性,而是主要关注其一般文化内涵:由诗歌发现民俗文化状况。随着文学活动的逐步发展和演化,诗的特别的审美意义也受到重视。在春秋时期,孔子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就是明确强调

22、诗经具有使“君子”成人的文化建构功能。显然,诗虽然总体上被归属于一切文章等广义的文化范畴,被要求承担一般文化所承担的社会功能,但其不同于其他文化形态的特别属性已开始被认识到了:诗具有特殊的语言与形象魅力,比其他文化形态更能感动人。人们也逐渐以“文”或“文章”指称文学的这种狭义内涵。 但在魏晋以前,文学的文化含义是居于主导地位的。魏晋时期,“文学”与“文章”和“文”逐渐成为同义词。宋文帝建立“四学”,“文学”从而与“儒学”“玄学”“史学”正式分家。由此,文学的审美含义算是从包罗广泛的文化大家庭中分离出来,获得独立发展。文学的审美含义的分离与独立,与这时期对文学的特殊审美属性的高度重视密切相连。后

23、来,由于陆机(“诗缘情”说)、钟嵘(“滋味”说)、刘勰(“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萧统、萧绎、沈约等的其同努力,文学的审美属性终于获得了普遍和明确的认可。)解析:21.如何辨别义学和非文学的区别?你对近年来学界对于文学“界限”的争论怎样认识?(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我们现在经常用到的是文学的通行含义:文学是艺术门类之一,是主要表现人类审美属性的语言艺术,包括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文类。虽然文学的通行含义已经固定,但并不存在一个明确、清晰的界限,可以截然分辨文学与非文学。文学的含义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尽管现行用法已经确定,但事实上,文学的含义常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

24、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确定不断变化的特点。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形式,而主要在于:(1)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例如“那么甜”与“那么凉”别含深意;(2)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例如便条建构了一个想象的人际关系状况;(3)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4)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而无限的意味。 文学界定的广义、狭义和折中义及相应的三大途径文化、审美和惯例彼此不同,给把握文学概念带来困难。广义文学和文化的文学观念,虽然有助于阐明文学的文化含义,但在今天已很少通行。

25、因为人们更多地倾向于把狭义文学即诗、小说、散文等称为文学,以使它同哲学、历史、伦理学等其他文化形态区别开来。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又易于因过分强调“纯文学”或文学的“文学性”而忽视文学的文化含义。而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念,诚然在处理一些边缘的、模糊的或先锋的文学现象时有其优势,但又容易出现相对主义弊端。 但是,上述三条途径毕竟已昭示出某种解决办法来,这就是:以狭义文学和审美的文学观念为中心去综合广义文学和文化的文学观念以及折中义文学和惯例的文学观念,从而建立明确的文学观念。)解析:22.为什么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

26、从目的看,它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 (1)说文学是无功利的,是因为:文学是审美的,而审美是无功利性的,并不寻求直接的实际利益。这集中体现在作家的创作活动和读者的阅读过程中,作家需舍弃功利心才能创作出好作品,读者需保持无功利心,才能进入文学的审美世界。 (2)虽然文学直接地是无功利的,但间接地或内在地却又潜伏着某种功利性。首先,作为作家或读者的社会性话语活动,文学虽然与直接的功利目的无关,但间接地仍旧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其次,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话语结构(尤指文学活动的“本文”方面),文学的功利性在于,它把审美无功利性仅仅当做实现其反映现实生活这一功利目的的特殊手段。 总之,文学的无功利性

27、是直接的,功利性是间接的,直接的无功利性是实现间接的功利性的手段。所以说文学既是无功利的又是功利的。)解析:23.怎样理解文学的话语蕴藉?(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话语蕴藉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含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藉,有两层意思: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有话语蕴藉属性。第二,在更具体的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的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藉属性。整体的文学话语蕴藉活动需要转换为具体文本的话语蕴藉,而文本的话语蕴藉也应当纳人完整的社会话语蕴藉实践中去阐明。 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是含蓄和含混。含蓄是文本的话语蕴

28、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在有限的话语中隐含或蕴蓄仿佛无限的意味,使读者从有限中体味无限。 含混(也称歧义、复义或多义),是文本的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之一,指看似单义而确定的话语蕴蓄多重不确定意义,令读者回味无穷。含蓄突出的是表达上的“小”中蓄“大”,含混偏重的是阐释上的“一”中生“多”。不过,两者在实质上是一致的:共同揭示出文学文本的话语系统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即话语蕴藉特性。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只能以话语蕴藉这一特定形态表现出来,都只能蕴含在话语的含蓄或含混的意义空间中,无法离开这种话语蕴藉而独立存在。)解析:24.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是什么?(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文学

29、的含义经常发生复杂的演变,正是在这种演变中,通常意义上的非文学有可能会变成文学,这正显示了文学含义的不确定性与不断变化的特点。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并不简单地在于审美属性及语言形式,而主要在于:第一,文学的语言富有独特表现力;第二,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等特性;第三,文学蕴涵着特殊而无限的意味。文学的含义往往在具体的文学活动中发生演变,尤其是把通常的非文学移位成新的文学。其实,这一点正突出了文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文学本来就是文化的一部分,既从文化中汲取资源又对其施加影响。尤其是现代先锋作家,往往突破现有的陈规陋习,从纷纭的文化世界中寻求新文学生长的因子,

30、这就可能使文学的含义出现新的变数。某些先锋文学群体也可能以新的文学观去向权威挑战,形成与现成规范不同的新文学新“惯例”。同时,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文学观念,人们常常会按这种观念去创造新的文学,或者把以往的非文学解读为文学、非经典阐释为经典。所以要历史地、具体地对待文学的含义。)解析:25.当前在文学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教材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分数:2.00)_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关于文学的含义,一般认为有古义和今义之分。古义文学泛指文化学术。今义又分广义和狭义。狭义指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言美形态;广义文学指带有文学色彩,即带有形象性和情感性

31、的非文学。关于文学本质属性的观点有许多:(1)模仿论:古希腊学者认为,文学是对自然的模仿。(2)言志论:一些中国古代文论认为,文学是表达情感的工具(“诗言志”“诗缘情”)。(3)表现论:18世纪西方许多资产阶级学者(克罗齐等)认为,文学是自我表现。至于表现的内容,不同的人有不同理解,托尔斯泰认为表现情感,弗罗伊德等认为主要表现无意识,日本人厨川白村认为表现苦闷,文学是苦闷的象征。(4)再现论:19 世纪俄国民主主义文论家别林斯基等认为,文学是生活的再现。(5)形式主义论:现代西方形式主义认为,文学就是文学,文学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意义只在于形式,与生活、与作家的心灵、与读者等毫无关系。(6)反映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教材从苏联移植了“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的反映论,后来逐步达到如下共识:文学是以语言为工具,用形象的方式反映社会生活的审美意识形态。(7)感受论:感受论文艺学认为,文学是以语言为符号,以形象的方式表达生活感受,从而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态。(8)蕴藉论:把文学视作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把文学视为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四个方面:文学是意识形态;文学是审美的意识形态;文学是话语;与其他话语相比,文学是具有蕴藉性的话语,具有丰富的意义生成的可能性。)解析:26.文学作为话语,包含了哪几个要素?(分数:2.00)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 DIN EN 50414-2007 Test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lead in PVC taken from insulation and sheath of electric and optical fibre cables - Method A Total lead content determination with fl.pdf DIN EN 50414-2007 Test methods for analysis of lead in PVC taken from insulation and sheath of electric and optical fibre cables - Method A Total lead content determination with fl.pdf
  • DIN EN 50419-2006 Marking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2) of Directive 2002 96 EC (WEEE) German version EN 50419 2006《根据指令2002 96 EC (WEEE)的.pdf DIN EN 50419-2006 Marking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in accordance with Article 11(2) of Directive 2002 96 EC (WEEE) German version EN 50419 2006《根据指令2002 96 EC (WEEE)的.pdf
  • DIN EN 50420-2007 Basic standard for the 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from a stand alone broadcast transmitter (30 MHz - 40 GHz) German version EN 50420 2.pdf DIN EN 50420-2007 Basic standard for the evaluation of human exposure to electromagnetic fields from a stand alone broadcast transmitter (30 MHz - 40 GHz) German version EN 50420 2.pdf
  • DIN EN 50421-2007 Product standard to demonstrate the compliance of stand alone broadcast transmitters with the reference levels or the basic restrictions related to public human es.pdf DIN EN 50421-2007 Product standard to demonstrate the compliance of stand alone broadcast transmitters with the reference levels or the basic restrictions related to public human es.pdf
  • DIN EN 50423 Bb 1-2007 Overhead electrical lines exceeding AC 1 kV up to and including AC 45 kV - Supplemen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Normative Aspects for Germany (NNA)《大于AC 1kV.pdf DIN EN 50423 Bb 1-2007 Overhead electrical lines exceeding AC 1 kV up to and including AC 45 kV - Supplement 1 General requirements and Normative Aspects for Germany (NNA)《大于AC 1kV.pdf
  • DIN EN 50423-2-2005 Overhead electrical lines exceeding AC 1 kV up to and including AC 45 kV - Part 2 Index of National Normative Aspects German version EN 50423-2 2005《大于AC 1kV小于等.pdf DIN EN 50423-2-2005 Overhead electrical lines exceeding AC 1 kV up to and including AC 45 kV - Part 2 Index of National Normative Aspects German version EN 50423-2 2005《大于AC 1kV小于等.pdf
  • DIN EN 50441-1-2012 Cables for indoor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 Part 1 Unscreened cables - Classe 1 German version EN 50441-1 2012《住宅室内电信装置用电缆 第1部分 非屏蔽电缆 等级1 德文.pdf DIN EN 50441-1-2012 Cables for indoor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 Part 1 Unscreened cables - Classe 1 German version EN 50441-1 2012《住宅室内电信装置用电缆 第1部分 非屏蔽电缆 等级1 德文.pdf
  • DIN EN 50441-2-2012 Cables for indoor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 Part 2 Screened cables - Grade 1 German version EN 50441-2 2012《住宅室内电信装置用电缆 第2部分 屏蔽电缆 1级 德文版本EN .pdf DIN EN 50441-2-2012 Cables for indoor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 Part 2 Screened cables - Grade 1 German version EN 50441-2 2012《住宅室内电信装置用电缆 第2部分 屏蔽电缆 1级 德文版本EN .pdf
  • DIN EN 50441-4-2012 Cables for indoor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 Part 4 Cables up to 1 200 MHz - Grade 3 German version EN 50441-4 2012《住宅室内电信装置用电缆 第4部分 1200 MHz.pdf DIN EN 50441-4-2012 Cables for indoor residential telecommunication installations - Part 4 Cables up to 1 200 MHz - Grade 3 German version EN 50441-4 2012《住宅室内电信装置用电缆 第4部分 1200 MHz.pdf
  •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