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fatcommittee260 文档编号:842561 上传时间:2019-02-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考研类试卷]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并不同步,其中( )是最先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A)记忆(B)感知觉(C)想像(D)语言2 ( )是一种与社会相关最密切的人格特征,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并表现在他的行为举止中。(A)气质(B)人格(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3 ( )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其作用是对人格的各种成分进行调控。(A)气质(B)人格(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4 ( )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

2、、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其差异是先天形成的,受神经系统活动过程的特性制约。(A)气质(B)人格(C)性格(D)自我调控系统5 小学阶段的儿童处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6 ( )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A)知觉(B)想像(C)思维(D)认知7 ( )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8 (

3、)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的模式包括了一个人区别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模式。(A)气质(B)性格(C)人格(D)认知方式9 ( )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0 ( )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永恒性。(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1 ( )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

4、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2 ( )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命题运算阶段。(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3 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这一阶段属于(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14 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的阶段属于( )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

5、段(D)形式运算阶段15 ( )儿童在本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体验着目的的实现。(A)婴儿期(B)学前期(C)学龄期(D)青年期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17 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18 适应智能差异的教学方法就是掌握学习。19 气质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20 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人格差异、因人施教就是人格差异给予教育的启示。三、简答题21 简述认知发展理论的教育启示。22 简述人格发展理论以及对教育的启示。23 简述认知方式差异以及对教育的启示

6、。24 简述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与教育的关系。25 简述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必答题26 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启示。27 论述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及对品德教育的启示。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4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5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6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

7、展与教育7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8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9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0 【正确答案】 A【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1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2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3 【正确答案】 D【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4 【正确答案】 C【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5 【正确答案】 B【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二、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16 【正确答案】 错误。气质不仅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还表现在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

8、等方面。【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7 【正确答案】 错误。皮亚杰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即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科尔伯格在道德判断的发展方面把人的发展分为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8 【正确答案】 错误。适应智能差异的教学方法包括: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既是一种教育观,又是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掌握学习的程序是,将精选的、结构化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许多小目标,根据这些小目标设计成一系列相互联系的学习单元。学生在学完一个单元后,教师就进行诊断性测验,测验成绩符合要求者才能进入下一个单元的学习,否则应当重新学习这一单元,并根据学生具体情况

9、提矫正学习或深入学习的程序。个别指示教学 (IPI):个别指示教学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研究开发中心提出的,是当前很受欢迎的教学方式之一。其特点是根据学习者的能力、需要和学习情况准备教材及教学媒体,经常详细诊断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其学习结果设计个别指导的内容和程度,保证每一学生获得最优的学习效果。个人化教学系统 (PSI):个人化教学系统是由凯勒于 1968 年提出的,目的是避免单一的演讲式教学和呆板的时间安排,允许学生按自己的速度前进,同时保证对教材的掌握水准。一般较适合于年级较高、独立性较强的学生,小学生和依赖性较强的学生实行起来比较困难。计算机辅助教学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在功

10、能上具有一般教学机器无法媲美的优点,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这个技术,不仅可以进行个别指导、组织讨论、测验及评价等,还可以用于系统的学科教学。该系统根据程序教学原理,将教材的全部内容按由易到难的原则编成教学程序,输入计算机内储存。学生可以按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自定速度,在计算机终端上进行学习。它能满足不同学生的特殊需要,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19 【正确答案】 错误。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0 【正确答

11、案】 错误。人格差异给予教育的启示不仅有这一点,还包括针对不同的人格类型,因类施教。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因势利导。 注意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人格。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中形成个性。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三、简答题21 【正确答案】 认知发展理论包括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们对教育的启示有以下几点:(1)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

12、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识水平和知识经验。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2)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了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其学说。他所强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个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学生的学习包含了若干水平:最低水平时,学生可以独立学习,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概括化并理解意义;在

13、最高水平时,由于任务难度大大超出了儿童的能力,因此即使有精心设计的教学,学生也不能领会和掌握技能。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乎两端的中间地带,在这个区域内,虽然学生自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在成人的指导下或者和更优秀的同伴合作时,他们就能胜任学习任务。对于教学的意义就是,教师必须使教学针对适当的难度水平,与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形成积极的不匹配状态。(4)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也强烈地影响了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变量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认为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

14、“学徒式学习者” ;学生的学习都是受到背景的影响的;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立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2 【正确答案】 (1)人格差异理论在心理学中关人格差异问题主要有两种不同的理论。人格类型论:人格类型论包括荣格的向性说、克瑞奇米尔和谢尔顿的体质类型论、斯普兰格的文化社会类型论、培因等人的心理机能论、威特金的场论和列维托夫的意识倾向类型论等,以上各种人格类型理论都试图寻找人格中共同的、本质的特点,从而按照某种标准对人格进行归类,从较为宏观的角度揭示人格的典型性和差异性,对于教育、管理等实际领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人格特质论

15、:人恪特质论包括奥尔波特的理论、卡特尔的特质论等,特质指的是特殊的、稳定的内在倾向,它使个体对不同种类的刺激以相同的方式做出反应。特质是人格的最小构成单位,每个人的人格都是由多种特质构成的完整结构。因此人格的差异主要不是表现在类型上,而是表现在特质上。(2)人格差异与教育研究人格差异是为了使教学工作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也为了更加有效地开展人格教育,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学生的人格差异,因人施教。 针对不同的人格类型,因类施教。根据不同的人格特征,因势利导。 注意独生子女的特殊性,健全他们的人格。开展各种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人格。 加强集体主义教育,在集体中形成个性。提高学生的

16、自我教育和自我塑造能力。【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3 【正确答案】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认知模式,是指个人在认知过程中所经常采用的、习惯化的方式。认知方式的分类很多,研究较多的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和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整体型与系列型、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内倾和外倾等。(1)场独立与场依存:场独立和场依存这两个概念最初来源于威特金对知觉的研究。威特金将受环境因素影响大者称为场依存性,把不受或者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者称为场独立性。场独立和场依存认知风格与学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性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场独立性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加擅长。场独立与场依存的学生对教学也有

17、不同的偏好,场独立的学生易于给无结构的材料提供结构,能够适应结构不严密的教学方法,场依存的学生喜欢有严密结构的教学。(2)沉思型与冲动型:沉思型与冲动型是两种不同的认知风格。沉思型的人在解决认知任务时,总是谨慎、全面地检查各种假设,在确认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才会给出答案;而冲动型的人总是急于给出问题的答案,他们不习惯对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全面考虑。(3)整体型与系列型:整体型的人遇到任务时,倾向于检验较大的特征或假设,喜欢搜集大量的材料,努力探索某种范式和关系,系列型的人则努力探索具体明确的材料,倾向于考究较少的材料,利用逐步的方法来证实或否定他们的假设。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种适合于学生自己偏

18、好的学习方式来学习的机会。(4)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此概念最早来源于吉尔福德的智力理论,他认为,辐合思维型的人在解决问题时需要从提供的信息中找到一个明确的传统的正确答案。发散思维的人很善于解决需要多个同等可接受答案的问题,这些答案强调多样性和创造性。(5)内倾和外倾:卡尔 .荣格认为存在两种不同的心理类型内倾的和外倾的,人们用这两种相反方式来看待世界。外倾者的行为主要指向外部世界的各种事件,他们的思维是受客观事物支配的。与此相反,内倾者往往根据个人价值观和标准评判外部事件,其思维受个人对事物的理解和看法影响,甚至为它们而困惑。在荣格的理论中,每个人都有内倾和外倾倾向,只不过某一特征在个人行为和

19、有意识思维中占主导地位,与此相对的特征处于无意识中,像阴影一样继续存在。内倾和外倾的性格与学生学业之间确实存在着关系,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直接的。【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4 【正确答案】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和语言等。认知心理的诸多因素的发展并不同步:感知觉是最先发展速度最快的一个领域,在婴儿的认知活动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记忆发生的时间则在妊娠末期,发展也较早。思维的发生、发展较晚,它是借助言语实现的。一般地说,一岁前的婴儿,只有对事物的感知,基本上还没有思维,儿童的思维是从一岁以后开始产生的。在婴儿

20、活动的过程中,在表象和语言的发展基础上,由于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出现了一定的概括性的思维活动。两岁以后,言语发展起来,游戏逐渐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但这时儿童的思维活动是属于直觉行动思维,思维活动是依靠行动进行的。言语发展起来后,思维才主要依靠言语,并开始带有逻辑的性质,开始凭借事物的表象进行思考。但在整个学前期,其认知水平比较片面和肤浅。大约从学龄初期开始,儿童的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是青春期个体思维发展的两个阶段。因此认知心理的各因素的发展是不同步和多层次的,其发展要经历一个由浅人深的过程

21、。教师要按照认知发展的规律来进行教育,才能顺应儿童的心理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5 【正确答案】 维果茨基从种系和个体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心理发展的实质,提出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来说明人的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1)维果茨基区了两种心理机能:一种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这是个体早期以直接的方式与外界相互作用时表现出来的特征,另一种则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高级心理机能,即以符号系统为中介的心理机能。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实质是以心理工具为中介,受到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制约。因此,人的心理与动物比较不仅是量上的增加,而且

22、首先是结构的变化,形成新质的意识系统。(2)维果茨基认为,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各种活动、社会性相互作用不断内化的结果。与其他人以及语言等符号系统的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包括教学,对发展起形成性的作用。儿童的认知发展更多的依赖于周围人们的帮助,儿童的知识、思想、态度、价值观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发展起来的,儿童发展的情况取决于他们学习的方式和内容。他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或者说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起源于社会的交互作用。(3)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思想,学生的学习包含了若干水平:最低水平时,学生可以独立学习,能够很容易地进行概括化并理解意义;在最高水平时,

23、由于任务难度大大超出了儿童的能力,因此即使确精心设计的教学,学生也不能领会和掌握技能。最近发展区就是介乎两端的中间地带,在这个区域内,虽然学生自己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但在成人的指导下或者和更优秀的同伴合作时,他们就能胜任学习任务。对于教学的意义就是,教师必须使教学针对适当的难度水平,与学生的能力、知识水平形成积极的不匹配状态。(4)维果茨基的思想体系是当今建构主义发展的重要基石,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此外也强烈地影响了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教学不只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变量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部变量,认为学习者是自主积极的“学徒式学习

24、者” ;学生的学习都是受到背景的影响的;为了确保教学的有效性,教学应向学生提供挑战性认知任务和支架;教学是一个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必答题26 【正确答案】 (1)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 (02 岁)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在这些活动中形成了一些低级的行为图式,以此来适应外部环境和进一步探索外界环境。从出生到 2 岁这一时期,儿童的认知能力也是逐渐发展的,一般从

25、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其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而且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客体永恒性是后来认知活动的基础。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前运算阶段 (27 岁):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获得的感觉运动行为模式,在这一阶段已经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具有了符号功能,表象日益丰富,其认知活动已经不只局限于对当前直接感知的环境施以动作,开始能运用语言或较为抽象的符号来代表他们经历过的事物,但这一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很好地掌握概念的概括性和一般性。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殷 (711 岁) :这一阶段

26、的儿童的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能凭借具体事物或从具体事物中获得的表象进行逻辑思维和群集运算。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因此,皮亚杰认为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应多做事实性的技能性的训练。此外,本阶段儿童已经能理解原则和规则,但在实际生活中只能刻板地遵守规则,不敢改变。形式运算阶段 (116 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人形式运算阶段(又称命题运算阶段)。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

27、;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本阶段儿童不再刻板地恪守规则,并且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对这一阶段的儿童,教师和家长不宜采用过多的命令和强制性的教育,而应鼓励和指导他们自己做决定,同时对他们考虑不全面的地方提出建议和改进。(2)启示:皮亚杰的发展理论对教育教学实践有很大的影响。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的,并以已有图式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认知需要为动力,因此教师创设或提供的教学情境应该是恰好合适的,这种情境既能引起学生的认知不平衡,又不过分超越学生已有的认识

28、水平和知识经验。教师应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从发生认识论的观点出发,研究了人类个体的心理起源和心理发展,并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来充实和验证其学说。他所强调的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思想,活动在心理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关于体心理发展各个阶段间质的差异和对各阶段的具体阐述等,都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并揭示了个体心理发展的某些规律,有助于人们预测儿童的发展并施以正确的教育影响。【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27 【正确答案】 科尔伯格系统地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逐步发展成为一种结构上更精密,逻辑上更具连贯性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基于儿童和成人对两难道德困境的反应,科尔伯格在道德判断的发展

29、方面提出了三种水平六个阶段理论:(1)前习俗水平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阶段。该时期的特征是,儿童们遵守规范,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主见,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与关心自身的利害。这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还缺乏是非善恶观念,只是因为恐惧惩罚而要 避免它,因而服从规范,认为免受处罚的行为都是好的,遭到批评指责的事都是坏的。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定向阶段。行为的好坏按行为的后果带来的赏罚来定,得赏者为是,受罚者为非,没有主观的是非标准,或是对自己有利就好,对自己不利就是不好。(2)习俗的水平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一直到青年、成年,这时期的特征是个人由于认识到团体的行为规范,进而

30、接受并付之实践,这时期又可分为两个阶段:人际协调的定句阶段。个体按照人们所称“ 好孩子”的要求去做,以得到别人的赞许。维护权威或秩序的定向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这时判断是非已经有了法制观念。(3)后习俗水平这个阶段已经发展到超越现实道德规范的约束,达到完全自律的境界。年龄上至少是青年期人格成熟以后,才能达到这一境界。这个水平是理想的境界,成人也只有少数人达到。这一时期还可分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有强烈的责任心与义务感,尊重法制,但相信它是人订的,不适于社会时理应修正。普遍道德原则的定向阶段。有个人的人生哲学,对是非善恶有其独立的价值标准。对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受现实规范的限制。启示:科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在 10 岁前大都处于第一种水平,13岁后半数以上处于第二种水平,只有极少数进入第三种水平,16 岁以上 30进入第三种水平。儿童道德性发展的先后次序是固定不变的。要促进儿童道德发展,必须让他不断接触道德环境和道德两难问题。【知识模块】 心理发展与教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