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214 及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主要自然科学基础是 ( )(A)机械力学(B)动植物生理学和有机化学(C)地质学和胚胎学(D)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2 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 ( )(A)物质的(B)不变的(C)精神的(D)发展的3 在世界是否有统一性的问题上,存在着 (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B)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4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 ( )(A)是否整体性地看问题(B)是否承认事物在运
2、动(C)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D)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变化5 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 ( )(A)量变是渐进的,质变是突然的(B)量变是不显著的,质变是显著的(C)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D)量变是以数量规定的,质变是以属性规定的6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 ( )(A)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B)主要矛盾决定的(C)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D)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7 实践的最基本的形式是 ( )(A)科学实验活动(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C)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D)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活动8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 )
3、(A)反映的观点(B)客观实在性的观点(C)主体能动性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 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 )(A)阶级压迫关系(B)血缘亲族关系(C)社会生产关系(D)政治思想关系10 社会形态是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统一11 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属于 ( )(A)感性认识的范畴(B)理性认识的范畴(C)对事物现象的反映(D)真理性认识的形式12 关于社会发展道路,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既有统一性,又有多样性(B)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统一性体现了不同
4、国家和民族发展过程的特殊性和个性(C)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的多样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的普遍性和共性(D)人类社会发展的道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关系13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 ( )(A)官僚资本(B)民族资本(C)买办资本(D)封建剥削制度14 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 ( )(A)资本主义体系(B)民主主义体系(C)社会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15 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 井冈山的斗争(C)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16 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 (
5、 )(A)封建土地所有制(B)民族资本主义(C)官僚垄断资本主义(D)个体经济17 毛泽东的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 ( )(A)积极防御的思想(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18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最显著的特点是 ( )(A)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B) “一化三改” 、“ 一体两翼”的辩证统一(C)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最主要目标(D)符合当前的基本国情,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9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 ( )(A)保持党的优良作风(B)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C)着重从思想上建
6、党(D)加强党的组织建设20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 ( )(A)有理、有利、有节(B)全国反击(C)不要四面出击(D)针锋相对21 1953 年至 1956 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 )(A)中国人民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22 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
7、步前进(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D)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23 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 ( )(A)坚持关系(B)继承关系(C)发展关系(D)继承和发展关系24 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 ( )(A)发展先进生产力(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D)巩固执政地位25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 ( )(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B)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关系(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26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
8、跨度是指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27 改革开放以来,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是 (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C)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28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位一体” 的目标是指 ( )(A)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B)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四位一体(C)物质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四位一体(D)生产
9、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四位一体2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B)以按资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C)以个体劳动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D)以劳动力价值收入分配为主,其他收入分配方式为辅30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A)建立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体制(B)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指导性计划的经济体制31 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 ( )(A)政治协商与法律监督(B)政治协商与民主监督(C)政治协商与合作共事(D)团结合作与舆论监督32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是 ( )(A)宗教与
10、国家分离(B)实行宗教自管(C)宗教信仰自由(D)限制宗教发展33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D)实事求是34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意味着 ( )(A)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B)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发展是和平的前提(C)和平问题已经解决(D)世界获得了全面发展35 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是 ( )(A)实行有效裁军和军控(B)发挥联合国的维和作用(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加强国际干预二、简答题36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7 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是什么?38 为什么“一国两制
11、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0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四、论述题41 试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专升本(政治)模拟试卷 214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19 世纪上半期。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代表性成就,为从哲学上概括物质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故选“D”。2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概
12、念及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即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3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一元论认为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而不是多个,世界上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这种一元论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二元论认为物质和精神都是世界的本原,否认世界的统一性。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即事物内部的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围,未超出度的
13、范围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是质变。6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矛盾双方地位具有不平衡性,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为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故选“A” 。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实践具有三种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社会交往实践)、科学实验实践。生产实践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实践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8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因此,实践的观点是马
14、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有经济关系、政治思想关系、血缘关系、因缘关系等,其中,经济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在所有社会关系中是最基本的关系,选项“A”、“B”、“C”、“D”都是社会关系中的具体内容,但只有“C” 是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1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而决定整个社会形态的性质,故选“C” 。1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需要分清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故选“B”,排除“A”、“C”、“D”。12 【
15、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发展道路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A” 是正确的。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实质上是社会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必然表现,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总的前进趋势和必然要求,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则体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生存与发展条件的特殊性与个性,以及社会矛盾性质及解决方式的特殊性与个性,故“B”、“C”、“D”均排除。1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帝国主义统治中国时期,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封建势力是帝国主义的靠山,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辛亥革命后,我国开始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以及国民革命失败后,我国建立的国民党新军阀统治,都是城市买
16、办资本和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因此,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是封建剥削制度。1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带有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它属于社会主义体系,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和桥梁。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15 【正确答案】 D16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国民党统治时期,国内逐步形成的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垄断了全国的经济命脉,成为买办的、垄断的资本主义,它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17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战争
17、长期处于敌强我弱、敌攻我守的态势,为人民军队制定了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即为了反攻和进攻的防御。它是毛泽东关于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原则的核心思想,故选“A”。18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以“一化三改”为核心内容的路线,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这是总路线的主体;一是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总路线的两翼。因此,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19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由于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而且党内存在大量的小生产者的思想意识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意识。党内的主要矛盾就是无产阶级思想和
18、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特别是与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矛盾,因此,党的建设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着重从思想上建党。2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的讲话内容,要记清、记牢。2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1953 年至 1956 年,是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还没有确立,还属于过渡时期,所以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2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他在这篇重要讲话一开始就说:提出这十
19、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2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选项“A”完全不符合题目要求,“B”、“C”内容不全面,只有“D”符合题意。24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与时俱进的含义。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2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薪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的原因。“C”的内容符合题目要求。26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是否清楚地掌握了我国社会主
20、义初级阶段的时间界限,即时间跨度。1956 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时间跨度的起点,这样就排除了“A” 、“C” 选项;既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它的终点也不是发达的社会主义,“D” 选项也排除了。27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对市场经济认识的重大突破是: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根本上破除了把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看作是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故选“D” 。28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内容,值得注意的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由经济、政治、文化的“三位一体”变
21、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29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C” 、“D”是除了按劳分配以外的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几种分配方式。30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注意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相区别,都要记清楚。31 【正确答案】 B【试题解析】 本题考查政治知识,要准确记住。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32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
22、策,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3 【正确答案】 D【试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核心是实事求是,故选“D” 。34 【正确答案】 A【试题解析】 1987 年,邓小平指出:“对于总的国际局势,我的看法是,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是可能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他根据世界各种战略力量实力对比的消长与变化,根据世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和走向以及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得出了在相当长的一时期内争取和平是可能的、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论断,故“A”正确。35 【正确答案】 C【试题解析】 回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当今世界和平与
23、发展的最大障碍,即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因此,要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这是当前维护世界和平的根本途径,故选“C”。二、简答题36 【正确答案】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慨念、划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的统一。(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 理性认识依赖于
24、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这足从识论中的唯物论。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本身的特点,决定它必须进一步深化,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所以它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在人们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唯理沦和经验论的错误。37 【正确答案】 (1)党的思想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帮助党员不仅存组织上入党,而且更要存思想上入党,以保持党的无
25、产阶级先锋队性质。这是毛泽东建党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是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首位的具体体观。为此,必须在党内进行思想上、组织上的认真整顿,开展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以解决党员思想入党的问题。(2)党的思想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对全党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的马克思主义的理念教育,进行党的理论建设:二是要对全体党员进行以党章为重要内容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提高党员的素质。在理沦学习过程中,要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中观察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38 【正确答案】 “ 一国两制 ”是实现祖困统一的最佳方案,
26、这是因为:(1)“一国两制”符合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符合中华民族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港、澳、台自占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理应与大陆实现统一。但是,由于这些地区长期实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与大陆的社会主义存在着根本的差别。实行“一国两制” ,既能实现祖国统一,又保留它们的差别所以它是一种最佳方案。(2)解决港、澳、台问题,实现祖国统_一,必然涉及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权,涉及港、澳、台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也涉及有关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因此,要使这些地区回归祖国怀抱,实现祖国统一,必须有一个被几个方面都能接受的方案,既坚持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
27、义体现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又不损害英、葡、美等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3)“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而且,它更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经济繁荣、社会稳定。(4)“一国两制”符合大陆的历史和现实。大陆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罔的主体。实行“ 一国两制 ”,主体是大陆的社会主义。所以, “一国两制”不仅考虑到了港、澳、台地区的现实,而且更考虑到了大陆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是实行“一国两制 ”的基础,也是祖国统一的壤础。(5)“一围两制”,和平统一,既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又充分照顾到港、澳、台地区的
28、历史和现实的状况同时也妥善照顾到一些有关国家在这里的投资和其他利益,是一个各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方案。三、辨析题 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39 【正确答案】 错误。(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不是一切社会的现象,因而它仅仅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3)在不存在阶级的社会里,不存在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0 【正确答案】 正确。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
29、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精神文明是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的。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来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都是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因此,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四、论述题41 【正确答案】 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和相互关系是:
30、(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在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