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

上传人:孙刚 文档编号:916952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考类试卷]综合练习试卷3及答案与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综合练习试卷 3 及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 简述四种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3 简述气质在实践中的地位与作用。4 说明性格与气质的关系。5 性格的特征结构包括哪些方面?6 试述性格的类型。7 怎样采用综合研究法鉴定人的性格?8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如何?9 如何认识能力与气质、性格的关系?10 制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哪些?11 我国学者从哪些角度对能力结构进行分类?12 怎样认识能力的个别差异?13 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哪些阶段?14 社会知觉是如何分类的?15 简述三种主要的归因模式。16 常见的归因偏差有哪些?17 简述自我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关系。18 说明

2、自我意识的构成。综合练习试卷 3 答案与解析一、简答题1 【正确答案】 答: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先天遗传因素。人的个性是逐渐形成的。然而,刚生下来的婴儿心理并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具有一些先天的遗传心理特征。根据对初生婴儿的观察,有的好动,是兴奋型的;有的安静,是抑制型的。这样的神经类型的特点就是遗传的。这些特征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心理基础。但是,这些生理素质仅仅是决定个性差异的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个性发展过程中来自客观环境和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2)家庭因素。在个性形成中家庭影响是最初的根源。家庭对子女的教育,除了按社会的要求使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要求的人以外,还以自【知识模块】 综合

3、2 【正确答案】 答:四种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为 :(1)多血质,也称活泼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活泼好动,敏感,反应迅速,喜欢与人交往 ,注意力容易转移,兴趣容易变换,情绪易表现和变换,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行为的改造较容易,等等。(2)粘液质,也称安静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安静,稳重,反应缓慢 ,沉默寡言,情绪不易外露,注意力稳定又难于转移,敢于忍耐,行为的内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改造较容易,等等。(3)胆汁质,又称兴奋型。其主要的行为特征是: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行为的外倾性明显,对兴奋性行为的【知识模块】 综合3 【正确答案】 答:人类的行为,主要的不是决定

4、于气质 ,而是决定于在社会环境和教育影响下的动机和态度,气质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只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1)气质类型本身无好坏的区别。气质作为人类心理活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动力特点,虽然有不同的表现类型,但本身并没有好与坏的区别。我们在评定人的气质时,不能简单地认为一种气质类型是好的,另一种气质类型是坏的。任一种气质类型都有其优点和缺点,而且其优点和缺点几乎是相伴而生的。在管理实践中,不能简单地评价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关键是充分认识其气质类型固有的优缺点,以扬长避短。(2)气质不能决定【知识模块】 综合4 【正确答案】 答:性格与气质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和区别。它们都是人脑的机能 ,其共同的基础是神经类

5、型。巴甫洛夫学派认为,神经类型不仅是气质的直接生理基础,而且也是性格的自然基础之一。神经类型是神经系统的先天素质,是性格产生的自然机制,性格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心理特征。但性格并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总是在一定的先天类型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性格实际上是神经类型和后天生活环境所形成的暂时联系系统的综合。因此,人的性格既刻上了后天生活经历的明显烙印,又染上了某种遗传的色彩。性格和气质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同时形成的,也是由人的大脑的同一活【知识模块】 综合5 【正确答案】 答:性格的特征结构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性格的态度特征。主要表现在对待和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态度特征,包括对待社会、集体的态度,

6、对待劳动、工作的态度,对待他人和自己的态度,对待物品的态度等。(2)性格的意志特征。主要表现为个体在调节自己行为方式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个体是否具有明确的行为目标,并使其行为接受社会规范约束的意志特征 ;二是个体对行为自我控制的水平的意志特征;三是个体在紧急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意志特征;四是个体对待长期工作的特点的意志特征等。 (3)性格的情绪特征。【知识模块】 综合6 【正确答案】 答:性格的类型大体分为以下几种 :(1)按人的心理机能分类。即依据人的理智、意志和情绪三种机能所占优势情况来确定性格类型。理智型。这种人的理智机能占优势,通常从理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和

7、解决问题,以理智来衡量一切并控制、支配自己的言行。情绪型。具有这类型格的人 ,其情绪体验深刻,言谈举止总受情绪左右。意志型。这种人的意志机能非常突出,其行动通常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并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办事比较果断。(2)按人的心理活动倾向性分类。即根据个体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或倾向于内部来划分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的为外倾型,心【知识模块】 综合7 【正确答案】 答:综合研究法,是把观察谈话、作品分析、个案调查等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有计划地观察一个人的各种外部表现。采用综合研究法鉴定人的性格的步骤为:首先,利用谈话直接或间接地了解被鉴定者在各种情况下的态度和行为表现。其次,通过搜集被鉴定者的资料,如

8、书信、日记、自传、文艺作品等,了解他对各种事物的态度与行为表现。同时,通过对有关人员的访问,了解他过去的情况。最后,把获得的各种材料综合起来,系统地加以分析整理,找出贯穿于其言行外貌中的性格特征和类型。【知识模块】 综合8 【正确答案】 答:能力与知识、技能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知识是自然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 ,它以思想内容的形式为人所掌握;技能是操作技术,它以行动方式的形式为人所掌握。在人类的社会实践中,三者是密切相关的。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必须具备起码的一些能力。这体现在个体掌握知识,技能的难易、快慢、深浅、巩固程度以及应用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9、诸方面,而能力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完成的。【知识模块】 综合9 【正确答案】 答:能力与气质、性格作为个性心理特征的三个方面 ,虽各有不同,但又是相互制约,彼此统一的。性格更多地受社会生活条件的制约,气质更多地体现神经系统基本特征的自然影响。从气质的自然属性看,气质是性格的基础;但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盖或改造气质。从性格与能力的关系看,能力的发展可以促使某种性格特点的形成,而性格的特点又可能补偿能力的某些弱点。能力与气质之间也有密切关系。无论哪一种能力,都是通过一种或几种心理过程的活动而实现的,因而作为心理过程动力特征的气质,必然影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知识模块】 综合1

10、0 【正确答案】 答: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是通过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实现的。其中以素质、教育、社会实践、勤奋、兴趣等对能力的影响作用最明显。(1)素质。素质是有机体天生具有的某些解剖和生理特征,主要是神经系统、脑的特性以及感官的特性。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离开这个物质基础就谈不到能力的发展。但是,素质只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而不是能力本身。素质作为先天生成的解剖生理结构,不能现成地决定能力。(2)教育。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一条重要途径是通过掌握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和创造的劳动工具来实现的。而前人的知识经验和操作劳动工具的【知识模块】 综合11 【正确答案】 答:我国学者一般从三个不同角度对能

11、力结构进行分类 :(1)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基本能力是指某些单因素能力,综合能力是多种基本能力的结合。(2)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再造能力是指人们能顺利地学习和掌握前人所积累的知识经验和生产技能,并能按照已有的式样进行某种学习、工作或生产活动的心理素质。创造能力是指人们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在总结前人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独立地创造出对社会具有一定价值的、独特的东西的心理素质。(3)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认识能力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基本心理素质,实践能力是人们自觉地、有意识地【知识模块】 综合12 【正确答案】 答:能力的个别差异,既有质的差异 ,也有量的差异。质的差异是能力的类型差异,量的差异

12、表现在能力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早晚两个方面。(1)能力的类型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方向的差异。就基本能力看来,有知觉类型、表象类型、记忆类型、思维类型等差异;就综合能力看来 ,有数学能力、文学能力、音乐能力、体育能力等差异。由于能力类型的差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处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各异。(2)能力的水平差异。这是指个体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各种能力都有发展水平的差异,这种差异可分为四个等级:能力低下; 一般能力;才能; 天才。(【知识模块】 综合13 【正确答案】 答:人的知觉过程一般经过五个阶段 :(1)观察。即个体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去观察外界的客观事物,通过视觉、听觉、味觉、肤觉、触觉、

13、嗅觉等,去感觉客观事物的各个个别属性。(2)选择。即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兴趣、经验以及客观事物的特征和所处的背景,去决定知觉对象的取舍。(3)组织。即运用思维的力量,把感觉信息与大脑表象中积累的知识和经验组织起来,将其综合成整体的认识。(4)解释。即运用概念、判断、推理,对知觉对象进行加工、处理,经过抽象、概括,使其获得一定的意义。(5)反应。即个体对知觉对象的解释,最终会在自己【知识模块】 综合14 【正确答案】 答:以人为对象的社会知觉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三种类型 :(1)对个人的知觉。主要是指通过对别人外部特征的知觉,进而取得对他们的动机、感情、意图等的认识。这里所说的行动,从心理学来看,

14、不仅是行为举止,也包括人的面部表情,身体资势以及眼神等。概括地说,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 ,包括一个人的仪表、风度、言谈和举止等。二是知觉的组织结构。总之,对别人的知觉既受知觉对象的外部特征的影响,也受知觉者本人的知觉组织结构的影响。(2)人际知觉。即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知觉。人际知觉是以人际交往行为作为知觉对象、发生在人【知识模块】 综合15 【正确答案】 答:三种主要的归因模式是:(1)海德的两因归因模式。任何人的行为都必有原因,其原因可能来自外在的环境条件,也可能来自于内在的主观条件。如果判断行为的根本原因来自外界力量,这种归因称之为情境归因;如果判断行为的根本原因是个体自身

15、的主观条件,则属于个人倾向归因。(2)凯利的三度归因模式。在对人的知觉过程中,可以把这个人的行为归结为三个方面的因素:或者归结为知觉本人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对象的特点,或者归结为知觉者与知觉对象进行交往时所处的情境,由于这个模式涉及上述三个独立的方面,所以称之为“三度归因模式” 。(【知识模块】 综合16 【正确答案】 答:常见的归因偏差有三种:(1)观察者与行为者的归因偏差。在归因中,行为者对自身行为的归因,不同于观察者对行为者的行为归因。虽然双方面对同一行为,行为者倾向于把自己失败的行为归因于情境,而观察者则容易将之归因于行为者的个人倾向;相反,行为者往往会把自己成功的行为归因于个人倾向

16、 ,而观察者则倾向于归因于情境。(2)涉及个人利益的归因偏差。他人的行为是否涉及自己的利益,也会导致不同的归因。(3)对自然现象作拟人化归因的偏差。社会生活中有一些自然现象,本来并不具有社会意义,但人们常对其作拟人化的归因。【知识模块】 综合17 【正确答案】 答:广义的社会知觉包含了自我知觉 ,自我知觉存在于社会知觉之中,两者在心理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一方面,自我知觉往往是在社会知觉中进行的,离开社会知觉,就不存在自我知觉。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个人在头脑中想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进而建立起对自己的看法。自我知觉不能脱离社会知觉而孤立地存在。另一方面,在社会知觉中必然发生自我知

17、觉,自我知觉对社会知觉具有影响作用。人们在认识他人行为时,总是带着自己已经形成的知觉经验去进行判断和归因的。人要提高自己的自我知觉能力和准确度,就必须重视社会知觉的作用,做到【知识模块】 综合18 【正确答案】 答:自我意识由物质自我、社会自我和精神自我三部分构成 :(1)物质自我。也称生理自我,个体的躯体是其中心部分。物质自我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对自己身体、外貌、衣着、风度、所有物等的认识,其行为常常表现为追求身体的外表物质欲望的满足、维持家庭的利益等。物质自我在个体的青春期有着特别的意义,如个体对自己的躯体予以特别的关注,产生强烈的评价意识,并伴随着自尊或自卑的心理体验。 (2)社会自我。它是个体对自己被他人或群体所关注的反映,是个体自我的中心部分。个体在社会中生活,需要其他个体尤其是个体所重视的他人或者群体的关【知识模块】 综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资料 > 大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19 麦多课文库(www.mydoc123.com)网站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苏ICP备17064731号-1